曹惠琴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影視藝術系,安徽 合肥 230011)
鳳鳥作為一種現實與理想結合的飛禽,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成為驅邪消災、納福迎祥瑞之鳥,是與華夏民族傳統的思維認知觀念、審美創造思想、價值道德判斷等緊密相聯的。在一定程度上鳳鳥象征了華夏民族精神理念,體現出古典的審美形式[1][2][3]。傳統鳳鳥紋樣(簡稱鳳紋)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的隱喻符號,它向人們傳遞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淵源。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鳳紋相關的紋飾歷經數千年的演變,今天仍在不斷推陳出新[4][5],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鳳紋裝飾設計。鳳紋也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美的感染力、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代表中國古代民族文明的一種象征,將民族化和現代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就了今天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鳳紋設計文化[5]。鳳紋作為一種“中國元素”的典型代表,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圖形符號,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精神。鳳紋內涵豐富、寓意美好吉祥[6]。
自20 世紀中葉以來,隨著計算機日益廣泛的應用,它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存方式。同樣它也深刻地影響到了藝術設計領域。人們將計算機技術融入藝術設計領域,出現了一類新型的藝術樣式——數字藝術設計(Digital Art)[7][8][9]。數字藝術設計是采用計算機技術與藝術設計相融合的方式來進行藝術創造的新的藝術形式,數字藝術作為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給傳統的審美觀念帶來了嚴重的沖擊,為藝術設計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手段,而且可將設計師從繁重、緩慢和重復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深化和豐富了人腦的藝術創造力,大大提高了極大地提高了設計的速度和效率。數字藝術設計給藝術設計開辟了一個新領域,在數字藝術設計中,把傳統鳳紋融入到現代設計之中, 是設計出具有民族性、時代性和國際性的藝術作品的關鍵。但這種結合,并不是指對風紋圖形進行純粹的拷貝或者簡單的移植,而是在認識和了解風紋圖形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技術,逐步挖掘、變化和改造風紋圖形, 把風紋的傳統文化的審美內涵融入在設計之中,以設計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藝術作品[10][11]。
現代設計力求以簡化的、符號化的形式表現最深刻最豐富的內容。在進行傳統鳳紋圖案的重構時, 對其形進行分解,將其分為特征部分和可塑部分,進行簡化處理時,將傳統鳳紋富有時代特色的特征部分予以保留,增加辨識度[12]。對非特征部分可以大膽的舍棄。我們進行設計時,既可保留其內在的精神、文化內涵,又可運用計算機技術重新賦予傳統圖案新的形式與內涵。
傳統鳳紋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在數碼藝術設計中,我們要對符合設計要求的鳳紋進行收集,對類似的圖形,發現其內在的規律、獨特的特性,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概括提煉,賦予創作的鳳紋新形態和新的魅力。
我們要在傳統鳳紋中獲得創意靈感,用理性的思維分解傳統鳳紋,將原形進行打散,將其自由分解、構成部件,并以此為造型元素,認真分析其內在的美,借助設計軟件進行重構,我們在將傳統鳳紋進行形態分解重構的同時,還可以從中攝取一些形態進行意象組合,獲取新的意念,這種組合在現代圖形設計中叫“意義合成”,往往給人豐富的想象,可以使傳統鳳紋獲得到新的突破,擴大圖形的內涵,并獲得具有深刻意義的新圖形,創作出富有時代特色的新的紋飾。
傳統鳳紋中蘊含著一種抽象的看不見的,但讓人可以感覺到的氣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神”,在傳統的平面設計中,要傳達“神韻”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借助計算機技術,在設計中將傳統元素的“形”、“神”和“意”通過“可見”、“可聽”甚至“可觸”的形式表達出來,我們可以重點突出傳統紋樣的圖案、形狀、形態等元素,流暢有序地呈現給觀眾,將傳統的鳳紋寫意與數字藝術的完美地結合。下面具體介紹鳳紋的一些應用。
我們以一個化妝品廣告為例來進行說明,這個化妝品廣告借助傳統鳳紋的高貴美麗的形態,優雅的氣質,利用數字技術,將其進行重新結構、化繁為簡,為了適合鏡頭表現,在造型上將鳳紋的尾羽進行強化處理,突出鳳的飄逸空靈之美,用3D 技術將平面的鳳紋形象立體化,用三維動畫技術,讓這個新的鳳紋形象飛舞起來,通過鏡頭的處理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形神兼備的動態鳳紋形象,再加上恰當的音效處理,將傳統鳳紋的形、神和意傳神地表現出來,這是數字藝術時代之前無法實現的,這則廣告通過鳳紋很好地詮釋了化妝品高貴典雅的訴求。這是鳳紋在影視廣告應用的成功案例(見圖1)。

圖1.鳳紋在影視廣告應用
1.2008 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圖形。在2008 年奧運會的平面設計作品中,我們發現缺少了最富有中國特色的傳統龍紋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鳳紋。原因是漢唐以來的龍紋多為皇家御用,給人以威嚴霸氣的印象,這與奧運盛會的主旨不符,奧運會應以友好、親切、吉祥、開放的形象示人,而與龍紋地位相當的鳳紋恰恰符合了這一形象要求,傳說中鳳為百鳥之王,在五行屬火,民間將鳳鳥比作是火之精靈,展翅飛升的鳳凰,給人感覺氣宇軒昂,儀態萬方,傳說“鳳凰涅磐,浴火重生”,體現鳳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圖形就是數字藝術設計和鳳紋結合的典型案例。圖2 為2008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圖形,其主體是兩個人共擎圣火奔跑的形象,通過火炬接力把北京奧運會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遍全中國,帶給全世界[13-15]。其靈感來源于傳統的鳳紋,鳳紋以其祥瑞、外形大氣優美、充滿活力但不失內斂的形象很好地詮釋了奧運會人文奧運的理念活力與激情,展現中國人民歡迎世界、祝福世界的熱情,設計師以現代的手法表現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特色,構建了具有中國人文色彩、獨特而又充滿活力的奧運會核心圖形,這個圖形與云紋相結合,寓意有鳳來儀,通過火之鳳,伴隨祥云繚繞將祥瑞和平的希望傳遞到世界各地,這與火炬接力活動的美好愿望相吻合,所以這個創意圖形一經推出,就深受人們的普遍歡迎和認可。

圖2.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圖形
2.2008 年奧運會火炬手的服裝設計。圖3 為2008 年北京奧運火炬手的服裝設計圖。該設計以明崇禎御賜秦良玉龍鳳袍上面的鳳紋作為原始素材,運用現代數字技術,采用透疊的方式將鳳紋穿插于祥云之間,造成虛實相間、亦真亦幻的視覺效果,塑造了火炬接力吉祥的單元圖形,以現代設計手法表達出中國傳統藝術所特有的剛柔相濟、含蓄優雅、超凡脫俗的偉大境界。再運用是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將鳳紋吉祥單元圖形進行分解、重組、旋轉、鏡像、復制、透疊、縮小放大等手法,將鳳紋與奧運載體有機的結合,形成變化形式靈活多樣又不失統一的風格。

圖3.2008 北京奧運會的服裝設計圖
3.鳳凰衛視臺標。鳳凰衛視臺標見圖4。該臺標的設計借鑒了中國傳統的鳳紋,應用計算機技術,并采用中國特有的結構形式,一鳳一凰振翅高飛,同時用兩只飛翔盤旋的鳳凰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的互補和交融,將媒體的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15]。鳳凰衛視的臺標因其形態飽滿、造型優美、富有動感等特點,被設計師廣泛應用于鳳凰衛視的視覺設計中,其臺標通過數字藝術的再創作,煥發出無窮的魅力,鳳凰衛視臺標體現了香港文化的特色,東方有鳳凰、西方有太陽鳥,兩只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鳳鳥在鳳凰衛視這一文化平臺融合,這個標志以鳳紋為圖形很好地傳達了企業深刻的文化內涵, 鳳凰衛視臺標已成為電視臺臺標典型成功運用的典范[15]。

圖4.鳳凰衛視臺標
對于傳統鳳紋的應用,在數字藝術時代到來之前,由于工具的限制,鳳紋的應用主要停留在平面設計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引入,使得鳳紋不再局限于平面設計,逐漸向立體化,并要引入聲音、動畫、虛擬現實技術,使其向動態、互動等方向轉變,以拓展鳳紋設計的范疇,擴大鳳紋設計的領域,改變鳳紋設計的基礎方法、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在數字藝術時代,設計師應首先對傳統鳳紋進行分析取舍,在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充實和發展時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去表達傳統紋樣的神韻,讓數字藝術時代有關鳳紋的設計既有傳統鳳紋之韻,又有當代藝術之形,將傳統的鳳紋和數字藝術設計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具有震撼力的藝術作品。
在設計中加入鳳紋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充分表達出我們神秘的東方色彩,也能更好地起到國際傳播及交流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繼承并發展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挖掘與再創造,創造出更多具有時代感和中國傳統特色、能長盛不衰的經典藝術作品。
[1]陳和杰.“龍鳳呈祥”——淺談古代陶瓷中的龍鳳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1):110.
[2]李佳穎.淺析圖騰紋樣——鳳紋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3,(2):107-108.
[3]朱婷.鳳紋在標志設計中的運用——以鳳凰衛視的臺標為例[J].神州,2014,(11):216.
[4]劉建明.楚文化鳳紋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4):27-30.
[5]張蒙.鳳紋的演變[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6,(2):89-91.
[6]盧冬英.分析鳳紋設計案例探索“中國元素”設計之路[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10,(3):10-12.
[7]張蘭.關于數字化藝術設計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0,(3):135.
[8]侯君奕.數字藝術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J].科教文匯,2011,(3):166-167.
[9]馬越.數字技術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與創新[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9,(3):16-17.
[10]王芳.淺談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數字技術應用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1,(17):69.
[11]芮軼玲.試論當代數字媒體藝術中的傳統繼承問題[J].科技風,2011,(21):202.
[12]賀則天.傳統鳳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4:10-22.
[13]鄒園園.楚文化中的鳳紋在平面設計中的探索化運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33-38.
[14]鄭連軍.鳳紋的演化特征和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08:19-32.
[15]羅碧英.楚文化中鳳紋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D].湖北工業大學,200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