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東,殷國梁
(濟南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地加快,同時,人們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是非標準也在不斷地改變。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缺乏社會閱歷,上述的變化將會對他們的內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當代大學生的一個普遍特點就是自尊心較強,他們對于未來有著更高的期望,這使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與一般的社會青年不同。在實現夢想的奮斗過程中,他們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機遇和挑戰,夢想和現實的沖突會使他們的內心產生極大的壓力,與之相伴隨的心理危機也成為了不可回避的問題。
心理危機是指當個體遭遇內外界困擾時,其無法運用自己尋常的方式解決困擾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通常發生在個體或群體遭遇某些刺激性事件時,他們利用之前處理問題的方式無法應對這些事件帶來的影響或挑戰,其心理所處的極度緊張、迷惑的失衡狀態[1]。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大體可以分為三類[2]:一是境遇性心理危機,指突然發生的、根本無法預知和控制的心理危機,如生活中突然遭遇失去親人、朋友背叛、考試失利、暴力傷害或其它突如其來的事件等;二是發展性危機,指在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階段可能出現的一些危機,如求學和就業困難的問題、社會和環境適應問題、現實與理想沖突的問題以及對人生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感悟問題等;三是存在性危機,是指一些人生重大而根本問題,比如人生的價值、責任、意義等問題導致的個人內心的焦慮和沖突。
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特別是極端心理危機事件不僅直接或間接地威脅高校的穩定與發展,而且會極大地影響大學生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社會各界對其的關注度也在不斷增加。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中,高校有效的應對管理是處理事件的重大課題,其中媒體應對及處理是一大關鍵環節。媒體在高校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媒體對危機事件的報道力度在不斷加大、加強,其中,媒介與受眾的關系以及媒介技術使得危機事件無以遁形,媒體已經成為了擴散危機的主要根源,同時也成為了控制危機的關鍵。在危機狀態下,把握和運用媒體進行信息傳播是管理危機的重要方法。在危機事件中,高校、媒體和公眾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其中,媒體通過高校獲得事件的相關信息并告知和引導公眾,公眾通過媒體了解事件的各方面信息,最后,媒體再根據公眾反饋的意見和看法,進一步強化和監督危機事件,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關系[3]。因此,在這個動態平衡中,高校如何運用媒體與公眾進行有效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中,高校有效的媒體應對及處理不僅可以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進一步化解危機,而且可以修復和塑造高校良好的形象。
當高校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媒體和公眾都想第一時間了解與危機相關的具體情況。俗話說,沒有你的聲音就有別人的聲音,因此,如果高校不能及時地向外界提供客觀真實的信息,就會造成謠言四處散布。在信息傳遞時,媒體作為輿論的營造者和引導者,可以對師生和公眾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當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后,高校應該及時與媒體進行溝通,提供必要而真實的信息,同時還要讓他們及時了解到高校對待事件的態度以及正在采取的措施。這不僅利于創造化解危機的良好輿論環境,而且有助于維護高校形象。
當高校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有效地進行媒體應對和處理不僅能夠減少社會公眾的恐慌情緒,而且可以控制謠言的散布,進而有助于控制和化解危機。在危機事件中,公眾是應對事件的主體,如果高校一味地極力封鎖事件的真實消息,只會使公眾產生更大的困惑,甚至會使事件的發展進一步惡化。因此,高校如果能夠及時地把事件的真實信息告訴媒體和公眾,不僅能夠減弱公眾們的恐慌情緒,而且能夠動員媒體和公眾的力量,促進危機的化解。媒體還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師生進行應急知識教育,以憑借其強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師生提供反思的平臺。
當高校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損壞高校形象,這將會影響公眾對高校的態度,進而會影響高校吸引優秀生源及注入師資力量,甚至會影響社會組織或企業對高校的資助或者扶持。如果高校能夠在危機事件中充分尊重媒體的知情權,及時讓媒體了解事件的真相,并積極配合媒體對事件進行報道,真正做到讓媒體參與和監督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并通過事件處理進一步與媒體建立合作雙贏的關系,這樣就能夠充分展現高校在處理危機事件中的措施和努力,同時還能夠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因此,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后,高校及時開展媒體應對及處理能夠有效地減輕危機事件給高校帶來的聲譽損害,進而有助于修復和塑造高校形象。
高校相關部門一向有“報喜不報憂”、“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心理和做法。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許多的高校相關部門仍然沒有充分認識到與媒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對處理危機事件的重要性。當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高校通常把工作重點放在處理危機事件的本身上,而把媒體的應對及處理工作拋在腦后。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信息傳播方面高校并不具備一定的公共意識,通常他們都是采取單向不對等的方式向外界傳播信息,根本不注重外界對危機事件的信息反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忽略新聞媒體應對,只是在原地被動等待媒體報道。
現在,大部分的高校一般都是采取相對封閉的管理體制,在某些重大事件上,不注重也不善于與社會公眾溝通。當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后,通常情況下,高校采取的措施就是習慣性地保持沉默或者不知如何與媒體打交道,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應對媒體,甚至極力封鎖消息。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管理者一直把行政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對媒體應對及處理工作的研究,不知道如何在危機事件中應對媒體,更談不上像專業人士一樣用專業的工作方法來應對和處理媒體工作。合理地選擇傳播語言和把握傳播時機是媒體應對及處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一般的高校管理者不具備這些基本的素養和訓練,當遇到危機事件時,他們習慣性地用行政思維方式來處理媒體工作,這根本起不到有效應對媒體的作用,只會造成媒體應對及處理工作效率低下。
隨著國家對高校教育的不斷重視,高校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同時,提高工作業績成為了高校領導者工作的重中之重。當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他們最擔心的事情是媒體曝光,害怕記者會捅婁子、幫倒忙。出于業績指標的考慮,他們往往通過瞞、捂、蓋的方式,企圖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一旦被媒體知道,為了隱瞞事件的真相,他們就會不惜拉關系、走后門甚至說假話,盡量讓媒體減少危機事件的曝光,反而轉向集中報道高校在危機事件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和做出的努力。這似乎早已成為了一種媒體秀現象,使得媒體應對及處理變味甚至走向了反面,最終不但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反而令社會公眾反感不已,可謂得不償失。
媒體是一個以傳播信息為手段的專業組織,它所面向的群體是不特定的大眾,傳播信息的方式主要包括電視、廣播、雜志和報紙、網絡等。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封閉消息、隱瞞事實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發生心理危機事件后,高校如果故意隱瞞事件的真相或想辦法美化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極力反對媒體報道與事件相關的信息,不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會使危機更加嚴重。反之,高校如果能夠正確認識媒體在危機處理中的作用,及時與媒體進行溝通,充分尊重社會公眾對信息的知情權,并注重開發、運用校園媒體向校內發布有效新聞,同時注意整合和運用校外大眾媒體和校園媒體,力求做到在危機事件中及時把握主動權,贏得大眾輿論,將會有助于快速化解危機矛盾,有效地維系高校的良好形象。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突發性,為了能夠有效地應急管理危機事件,高校應該設立專門的管理小組。當危機事件發生后,面對媒體時,危機管理小組一定要有可以隨時啟動的應對方案,能夠做到在事件發生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盡量降低負面影響,甚至要做到把負面報道轉化為有利報道,這就要求管理小組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在應對媒體的方案中,危機管理小組不僅要把握清楚媒體的來路,確定他們的采訪動機、目的及具體方式,還要事先預測可能會問到的問題,并做好相關的準備。另外,在媒體應對過程中,高校必須要做到提供前后一致的信息,確保媒體信息發布的統一性和連貫性,因為自相矛盾和斷斷續續的信息不僅會導致公眾們情緒上的焦慮不安,而且會使他們質疑高校的權威及可信度,影響高校的聲譽和威望。
網絡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具有龐大的網民群體,它包括音響、圖像、文字等各種傳播形式,相比其他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其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有影響力[4]。因此,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中,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重要性。現在,校園網絡已經很發達,它由校園新聞網、校園BBS、各學院(部門)新聞網、公眾微博、微信等組成,具有及時更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傳播快捷等特點,已成為高校協調內部公眾、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學校影響力、提高學校知名度的最具潛力的一種新興媒體[5]。在心理危機事件中,校園網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發布和傳播與危機事件相關的信息,同時設立一些相關的信息咨詢欄,正確地解答外界的各種問題,力求為公眾和其他媒體提供最可靠、最權威的信息,減少謠言的散布,努力化解危機矛盾[6]。網絡媒體能夠為公眾提供豐富的信息,加速危機事件的傳播,同時也能夠放大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致使危機事件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因此,高校只有采取合理的策略,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引導輿論的作用,才能為處理危機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以挽救和維護高校的聲譽。
無論是在大學生心理危機事件中還是在其他危機事件中,媒體應對及處理都是不容忽視的。充分、合理地運用媒體是成功化解危機矛盾的關鍵。因此,高校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媒體在危機事件處理中的重要地位,在應對媒體時,要準確把握和定位媒體應對的各項能力,采取相應的合理策略,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力求為危機的處理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進而合理有效地化解危機,以挽救和維護高校的聲譽。
[1]徐岫茹.心理危機干預及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03,(8).
[2]郭蘭等.大學生心理危機及預警系統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1,(3):63-67.
[3]洪向華.媒體領導力——領導干部如何與媒體打交道[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194.
[4]邵培仁.傳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
[5]袁軍.新聞媒介通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3.
[6]黃宇紅.我國高校危機傳播的傳媒策略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