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杰,李云濤
(1.濱州學院工會,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市教育工會,山東濱州256618)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教師隊伍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特別是單身大齡女教師面臨著擇偶難、結婚難的問題。這些單身大齡女教師普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且不乏博士學位。她們的擇偶婚戀問題,尤其是“剩女”現象,已經引起了高校和社會諸多方面的關注,成為一件亟待解決的大事。
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底,全國高校女教職工人數已近104萬人,占全國高校總教職工人數的46.1%。[1]高校女教職工已經成為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與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她們是高校教學、科研、管理的骨干力量,“半邊天”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如何解決好高學歷單身女教師婚戀問題,了解高學歷單身女教師的思想和現狀,探索和分析她們單身的諸多原因,為她們牽線搭橋做“紅娘”,是高校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為了進一步了解高校青年教師的婚戀現狀,2015年5月,筆者以北方某市高校(簡稱B高校)為樣本,以本校青年女教師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全校26個基層分會的會員進行調研(B高校工會會員總人數1256人,女教職工總人數562人,男教職工人數694人。其中,單身未婚教職工總人數69人),樣本基本情況分析如下:
1.從性別上看,單身男教師23人,占單身教職工總人數的34%;單身女教職工46人,占單身教職工總人數的67%。
2.從單身女教職工學歷上看,本科學歷人數5人,占10.5%;碩士學歷人數36人,占79%;博士學歷人數5人,占10.5%。
3.從單身女教職工年齡情況上看,25-29周歲17人,占37%;30-35周歲19人,占42%;36-41周歲5人,占10.5%;42周歲以上5人,占10.5%。
4.單身女教職工中有固定戀愛對象人數9人,占20%;無固定戀愛對象37人,占80%。
為方便相關分析,根據以上數據制成如下圖表:

圖1.B高校單身女教職工柱狀圖

圖2.B高校單身女教職工餅狀圖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筆者發現以下幾個重要現象:
1.單身女教師大多為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到35歲之間,25到29周歲的年齡段位居其次。
2.單身女教師年齡在24周歲以下的為零;這說明單身女教師的年齡趨勢偏大,沒有小于24周歲的女性。
3.在36周歲至41周歲以及42周歲以上的年齡段仍然存在未婚女教師,而與這個年齡段相匹配的單身男教師少之又少。
受到傳統婚戀觀念中“男強女弱”思想的影響,無論是父母這一代或者他們的下一代,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在各方面比自己更強更優秀的男配偶。尤其對高校高學歷女教師來說,她們的各方面素質都較高,找到一個能滿足自己心理認同感的男配偶的選擇面和機會相對窄小,因而具有一定的難度。有學者通過調查后得出結論說:“調查發現,女教師在擇偶問題上既注重感情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同時,也非常注重男子的學歷、職業、收入等等外部條件。”[2]從這里可以看出,高學歷女教師在選擇配偶時不僅注重心靈上的契合,同時也很看重其他條件如經濟收入等,一旦達不到這些高學歷女教師的心理預期值而缺少符合條件者,她們寧愿保持單身也絕不湊合。因此,傳統婚戀觀對高學歷女教師的擇偶標準有很大影響。的確,當她們獲得較高的學歷之后,她們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這勢必影響到她們的擇偶標準,即年齡要找比自己大的成熟男性,各方面條件要比自己好的“優質男”。
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女教師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她們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學業和事業中。一般來說,男性在選擇婚戀對象時并不要求女性有很高的學歷或是經濟收入,只要求對方年輕漂亮、性格溫柔、有穩定的工作、行為舉止大方得體,本科甚至專科學歷即可。這既體現了他們的價值追求和選擇取向,也反映出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地位允許自己可以不選擇“三高”女性(即高學歷、高職稱、高收入),從而免除給自己帶來的心理壓力,而高學歷女教師則不同。這也是導致許多高學歷女教師仍然單身的原因之一。
以B高校為例,這次調研的單身女教師均為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我們可以簡單的推算一下,按一般規律,7歲左右上小學,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碩士2年,共計18年。從小學到碩士畢業,年齡大概在24歲—25歲左右。再需要1—2年的時間找到一份比較合適的工作之后才考慮婚姻問題,這時這些擁有高學歷的女孩大都已經錯過談婚論嫁的黃金年齡,以致成為婚戀“困難戶”。
心理因素。大多數高學歷女教師心理上感覺自身條件較好,認為自己雖然已到“大齡”,但無論是在外貌、氣質、才華、能力、學歷、職業、經濟條件等各方面,都不比別人差,甚至明顯優于他人。這樣的主觀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她們的擇偶標準過高,她們寧可“形單影只”,也絕不湊合或降低擇偶標準、草率結婚。這里我們仍以B高校為例:B高校作為某市唯一一所綜合類本科院校,學校里高學歷單身女教師在參加工作后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但在學校里工作的年輕男教師要么不急于談戀愛,要么心理預期要找比自己年齡稍小的戀愛對象,或是已有固定的婚戀對象;而就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工作的同齡男性來說,一是與之對應的年齡段人數相對較少,而正是由于男性比例相對較少引發了這個年齡段男性的挑剔心理,即便是有機會相識卻無緣相知牽手;再是有較高收入或較高社會地位的男性在學歷方面卻達不到女教師對高學歷方面的要求;而在工廠和企業單位里工作的男性,往往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和學歷層次方面都不如這些高學歷女教師。因此,高學歷女教師“求高求全”的心理也是導致她們在現實生活中難覓“知音”的重要因素。
性格因素。調查發現,有些性格特點阻礙了高學歷女教師的擇偶進程:一是高學歷女教師由于大部分時間和青春在校園里度過,交往范圍和交往對象相對單一,缺乏與社會各界人士交流的機會,導致性格內向,為人處世比較呆板,不善于與異性交往,錯失戀愛時機和對象;二是高學歷女教師在人們傳統觀念里留下孤傲或高不可攀的印象,因而使異性覺得難以接近從而減少戀愛的成功率;三是現在的單身男女青年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個性都很強,即便結為戀愛對象甚至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往往因為一言不合便導致分手。
客觀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學歷女教師由于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導致她們生活交際圈過小、生活環境單一、選擇面狹窄,從而導致她們找到合適伴侶的機會相對減少;二是由于學習或工作的原因,一些高學歷女教師家在外地,缺少父母親友的督促和關懷,這導致她們接觸戀愛對象的機會相對減少;三是社會生存壓力大,社會競爭加劇,高校高學歷女教師工作后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并在社會競爭中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導致她們戀愛的時間相對減少。
高校工會作為教職工的“娘家人”,要關心和重視大齡單身高學歷女教師的婚戀問題。一是在工作方面給予一定支持,促使她們“高揚女性主體意識,摒棄陳舊落后觀念,促進女教職工體面勞動”[3],充分培養自己的社會主體意識,自覺主動走出婚戀誤區;二是開展婚戀觀教育,指導她們改變社會中“男高女低”的傳統婚配模式,變革婚姻家庭關系中“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的陳舊觀念,培養她們積極向上的婚戀態度和成熟的婚戀觀;三是進一步加強對單身女教師擇偶心理的指導,幫助她們清除擇偶心理上的障礙、負擔和壓力,指導她們更好地與異性交往,處理好擇偶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工會要充分利用自己獨特的工作位置和優勢,為高校單身女教師提供更多的渠道和途徑,幫助高校單身女教師掌握更多可靠的信息資源和選擇機會。一是發揮群眾組織的優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為單身女教師搭建規范可靠和廣闊的交流交友平臺,主動熱心地幫助她們牽線搭橋做“紅娘”。二是鼓勵高校單身女教師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和公益交友活動,積極“走出去”,擴大人際交往范圍和視野,提升交際能力,三是鼓勵她們勇敢地走向婚姻市場,充分運用現代的多種婚姻中介手段,努力收集相關信息,在更大空間范圍里進行更好的選擇。
高校女教師長期從事致力于教學和科研工作,缺乏娛樂文體活動,生活方式及生活節奏單一。高校未婚教師大部分住在學校單身宿舍,很多人常年“幾點一線”往返于住所、教室、圖書館、實驗室和餐廳,除了備課、上課、做實驗、搞科研、參加會議和集體組織的少量活動外,基本沒有更多的社會交往[4]。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她們缺乏體質鍛煉和與外界交流的機會,而這些高校女教師正值芳齡,且個人素質都很高,喜愛琴棋書畫的不在少數,愛好歌唱舞蹈的也大有人在,她們的才華和自我價值需要一個平臺來展現。這個平臺不僅是發揮聯系她們與外界的紐帶,更是發揮和展示她們個人魅力的舞臺。而這個舞臺和平臺需要工會搭建,工會在這方面肩負著十分重要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作用。高校工會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幫助高校女教師豐富業余生活,讓更多的高學歷單身女性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展示她們自信和青春的獨特魅力和知識女性智慧的風采,也讓更多人通過工會搭建的這個舞臺關注和認識她們、了解她們,增加她們婚戀的機會和可能。
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關注高校高學歷單身女教師婚戀問題,積極為單身教師牽線搭橋做“紅娘”,是做好高校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關愛青年教職工生活的具體體現,這項工作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并提上高校工會的工作日程。
高學歷單身青年女教師在婚戀方面應該引起高校和各方面的廣泛關心和關注。相信在高校和社會各界各部門的重視下,共同營造性別平等的社會文化環境,使得高學歷單身青年女教師在婚戀方面的問題得到緩解和解決,這將對高校高學歷單身青年女教師全面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和構建和諧校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朱桂英,鮑紅.高校單身女教職工心理壓力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5,(1).
[2]趙東玉.青島高校青年教師擇偶問題調查研究[J].工會論壇,2013,(1).
[3]趙翠云,文莉.促進女教職工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實現中國夢[J].中國教工,2015,(3).
[4]田黎明,趙東玉,王聲媛.青島地區高校單身教師擇偶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