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利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的問題與策略
劉佳利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早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家庭作業負擔過重。充分發揮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已經成為教育者研究的守望,基于此目標,有針對性地對中小學教師布置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并試圖從家庭作業的頂層設計、家庭作業有效管理及有效實施的三方面提出問題的解決策略,以期望減輕家庭作業帶給學生的負擔,最大限度發揮家庭作業的積極作用。
中小學生;家庭作業;問題;策略
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早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家庭作業是學生課業負擔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現狀對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應該怎樣充分有效地利用家庭作業;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應該怎樣充分發揮家庭作業在鞏固知識、加強訓練中的積極作用,是值得研究的。
(一)作業布置前的問題
1.教師作業布置理念落后。新課程改革思想對教師布置作業的理念提出新的要求。新課程改革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又注重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其總目標就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盡管教師意識到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對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形式、家庭作業等方面的影響巨大,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對家庭作業的布置理念并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2.作業的設計缺少層次性。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前并沒有意識到給程度不同的學生分層次設計作業,新課程背景下家庭作業新的理念并沒有被教師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教師對家庭作業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作業的布置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很好鞏固,并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效果,而不是因為多年來的傳統與習慣。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家庭作業應該有,但作業的存在是否能夠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問題,教師都沒有深入思考。
3.作業的布置方法缺少創新性。許多年輕教師按照傳統思想認為年長教師作業設計優于自己的,直接放棄自己設計的作業而選取現成的作業設計模式。盡管老教師對教學比較熟悉,但家庭作業一般都是沿用以往案例,按照老套路布置作業,談不上有任何創新。一些教師習慣性地將作業隨口說成課本練習、隨堂練習等。教師在作業布置的方法上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二)作業布置中的問題
1.作業布置的形式單調。根據研究發現,現在中小學生家庭作業是減少了很多,但作業的形式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還是局限于對書本的抄寫與背誦,超過一定的時間學生便會覺得枯燥乏味。有的學生甚至說道:“好多作業都沒有意思,沒有任何娛樂趣味的知識,如果存在既能使我們記住這些東西,又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學習樂趣的新穎方法就好了。”由此可見,作業的形式問題很是值得思考。
2.作業布置的內容封閉。從目前研究來看,絕大多數的作業還存在嚴重的封閉性,各個學科之間沒有相互滲透。作業中很少涉及到實際問題,教師布置下去的作業全部都有現成答案,解題方法也是傳統的思路,這些現象都不符合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如果學生一直在長久封閉的環境中完成作業,學生對學習失去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孩子創新思維的發展,甚至還會阻礙孩子未來的發展。
3.作業布置的范圍有局限性。教師布置的作業,只是根據自己的意識與想法進行。教師布置哪些作業,學生就完成哪些,作業中不存在學生自己的思想和意愿?,F實中的大多數作業反映的都是局限于課本死記硬背的知識,缺少靈活性和創新性。教師在作業布置上并沒有考慮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的一些實踐性知識,更沒有將作業的范圍擴展到實踐中。由此能夠看出,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整體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而不是主動的參與,不能達到真正鍛煉的效果。
4.作業布置的數量偏多。國外有些研究顯示:三年級(含)以下學生,每天學習的作業量少于20分鐘;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每天學習的作業量大多情況下是20分鐘至40分鐘;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每天作業的學習量控制在兩個小時;更高年級的學生,每天學習的作業量達到兩個半小時[2]。然而現實中學生抱怨作業太多,家長反映總是有做不完的作業,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重,家長的負擔也是越來越重。
(三)作業布置后的問題
1.作業的反饋不及時。研究發現,在中小學教師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任課教師將家庭作業布置下去便不了了之,不及時批改作業,不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達到鞏固提高的作用。作業的反饋不僅有利于教師很好的教學,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的進步。如果布置的作業長期得不到及時反饋會使學生產生僥幸心理,從根本上不重視家庭作業,甚至出現不完成家庭作業的現象,這樣家庭作業的存在毫無意義。
2.作業的批改方式落后。教師批改家庭作業的方式主要是自己批改和抽查批改,大多是實行百分制和等級制[3]。對學生上交的作業,也只是走馬觀花的瀏覽,并沒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是一無所知,由此而知,作業便失去原有的價值。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沒有考慮到讓學生參與家庭作業的批改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修改的過程更是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3.作業的評語缺少個性。眾所周知,教師鼓勵的話語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在實際中,很多教師沒有充分運用批語與學生進行溝通,而是簡單地寫了“閱”字,并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教師對作業的批語沒有涉及到作業難易程度、孩子對作業的態度以及完成作業的速度等問題,因此達不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有的甚至在作業上沒有出現批語內容。
(一)加強對家庭作業的準確認識、完成頂層設計
1.提高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理念。家庭作業是課內教育的延伸,是監督、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的一種手段,通過讓學生完成作業可以發展學生學習新知的能力與創新能力。首先,教師應該明確認識到家庭作業的重要性,作業不僅對學生掌握新知起到重要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能力。對家庭作業的布置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要考慮到作業的布置應該適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這幾方面要求。其次,教師應該對新課程改革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管理中都要有改變。對待學生的家庭作業要持有強烈的質量與效率觀念,要深刻認識到家庭作業是對學生學習有一定價值的東西,而不應成為學生的負擔。
2.尊重學生差異性,作業設計具有層次性。在教育心理學視角中可以看出,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受到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性[4]。學生之間存在這些差異性需要教師懂得因材施教,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應依據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與接受能力而具有層次性。比如說作業的布置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低等級、中等級、高等級,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能夠選做低等級的作業,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能夠選做中等級的作業,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選做高等級的題型。長期下去,學困生不會因作業的難度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學優生也不會因作業太過簡單而驕傲自滿。層次性作業的設計既滿足了少數學困生的自尊心,還讓大多說中等生學好,同時也保證了優等生對學習的更高欲望。
(二)加強對家庭作業布置過程中的有效管理
1.作業的布置需要準確規范。家庭作業的布置涉及到學校與教師的共同責任,家庭作業的規范性需要學校與教師完美配合下共同完成。首先,學校對中小學生家庭作業應做出明確的規范,比如說作業的形式、作業的量、作業的范圍、作業的內容以及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性等,明確這幾方面的要求,家庭作業在學生學習上才能體現其真正意義所在。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家庭作業對中小學生的價值所在,根據學校的具體要求開展作業的布置工作,以達到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要精選內容,在大量的練習中抽選出最本質、最有代表意義的典型習題布置給學生[5]。作業的布置要迎合每位學生的要求,不能實行“一刀切”,要真正達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并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布置的作業也要貼近實際、回歸生活,使學生能夠在愉快的作業中度過。
2.作業的布置要減量提質。教師要正確處理作業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數量減負是指將過重的作業負擔減下去,而并非造成學生存在任何負擔,更不是將學生正常的作業負擔減掉。教師應著重從提高教學水平來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并非采用題海式戰術[6]。學生減下過重的作業負擔,不僅對學生學習起到積極作用,還能促進教師提高教育質量。但是,學生學習的進步與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并存在一定的條件。作業內容的布置應遵循開放性與封閉性相結合原則,這樣不僅有利于對新知識的鞏固,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探索知識的精神。我們提倡家庭作業改革不單是“減輕作業負擔”,其真正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并非因“減負”而降低教育質量。
3.充分發揮作業反饋的作用。家庭作業有其存在的價值,作業的布置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再認識,以達到鞏固的作用。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將知識延伸到實踐中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對作業的反饋,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近況。教師根據作業批改情況了解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并知道學生處于哪個學習階段,同時有利于教師很好地進行教學。除此之外,教師在批語上也要精心設計,不能走馬觀花地瀏覽,要認真對待每一份作業,批改每一份作業。對家庭作業進行評定等級,給分數與寫評語相比,教師給出評語對學生學習的效果會更好[7]。學生上交的作業不是單個“閱”字或者“優”字可以評價的,應將教師的真實想法與希望寫到批語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比較心理,使其更加進步。
(三)密切家長與學校、家長與教師的三合力
1.加強家長與學校的合作。在學生成長與學習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分別發揮各自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學生在這兩個不同的環境背景中慢慢長大,每種教育環境所帶給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的,但最終的教育結果會在學生身上得到全面的體現。家庭屬于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分別包含著親情、經濟和教育關系。盡管家庭不能成為學校的延伸、家長也不會成為教師,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卻不容小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絕不是簡單地陪著孩子完成作業,而是需要家長隨時配合學校工作。家長應該在扮演好父母角色的同時,也要將孩子的學習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家長會、座談會等密切與學校的聯系,根據學校的要求督促學生學習。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中度過,學校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隨時與家長聯系,了解每個學生的近況,以便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2.加強家長與教師的合作。中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離不開家長與教師緊密的合作,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學生作業,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境,并保證學生進行很好的學習活動。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不能給出固定的答案,而是教會孩子如何學習解答的方法。生活中及時與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近況,努力配合教師的要求對孩子進行指導。啟發并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教師接觸,學生的思想狀況與學習情況教師最了解。但這些僅限于在學校內,因此需要教師很好地與家長溝通,通過手機等通訊工具與家長時刻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教師與家長的密切聯系下共同指導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課上課外環境中得到很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家庭作業在中小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作業的改進需要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合作,共同減輕我國中小學家庭作業負擔,努力提高我國中小學家庭作業的質量。
[1]欽爽.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作業設計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3.
[2]康納德·R克里克山克.教師指南[M].祝平,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226.
[3]孫松,張林娜.初中生家庭作業的現狀分析與思考——以石河子市三所初中為例[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2):74-80.
[4]黃小蓮.家庭作業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2(5):63-66.
[5]肖正德.“減負”背景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4):50-55.
[6]嚴芳,馮幫.減負背景下小學生學業負擔現狀調查研究——以湖北省H市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9-13.
[7]姚利民.有效的家庭作業策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6):47-52.
【責任編輯 趙穎】
G62/G63
A
1674-5450(2015)06-0004-03
2015-09-15
劉佳利,女,河北秦皇島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