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偉
(沈陽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專業工作室制與創意人才培養
華正偉
(沈陽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一種完全開放式的教學運行機制,是推進創意人才培養改革的一次嘗試。其運行機制是以項目需求為導向,合作團隊為主體,依據課程計劃和組織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其實效性、靈活性和豐富性都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專業工作室教學模式加強了教學與市場的聯系,推動了專業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對創意人才培養具有決定性作用。
創意人才;教學模式;工作室制
目前,隨著我國創意產業迅速發展,對創意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但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了創意人才培養不能滿足文化創意企業的需求。創意產業發展因創意人才的短缺而受到嚴重制約。因此,根據創意產業的社會需求,以及創意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律與專業特點,提出構建專業工作室,以探求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意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我國發展創意產業的關鍵。
專業工作室制是一種面向生產實際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按照專業教師的學術研究方向,組建創新研發團隊,通過“教、學、研、產”四位一體的教學平臺,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專業課程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形成教學、科研和社會的互動關系,有利于復合型創意人才的培養。
(一)專業工作室制的教學特點
第一,教學活動具有開放性。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采取開放式和案例式教學手段。教學場所不再囿于傳統的封閉式教室,教學過程不再單純是教師、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由教師帶領學生直接參與項目研發[1],甚至走進企業參與生產實踐,進一步拓展了教學空間和實踐領域。
第二,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以研發項目為主要內容,以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能力提高為出發點,指導教師不再完全依附于教科書和理論教學,而是針對學生在項目研發過程中所提出問題答疑解惑,因材施教,課程內容會因學生的參與度和項目進展程度而不斷擴展和深化。學生也不再是死板學習,而是在實踐中“主動求教”,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和實踐探索,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第三,教學方法采取探究式。在專業工作室制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充分互動,改變了以往教師“一言堂”和“滿堂灌”的傳統方式,形成了一種探討、交流與對話的雙邊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業工作室制就是一種師傅帶徒弟式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了教與學互動。
第四,教學過程注重個性化。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集“教、學、做”于一體,強調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學組織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靈活、多樣的教學安排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通過對不同工作室的研究內容和教學風格,最大限度地促進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五,教學運行追求企業化。每個專業工作室背后均有一家以上的企業或公司作為依托,工作室與企業建立了直接的合作關系,從某種角度來說企業與工作室是一體的,學生進入工作室就意味著進入企業[2]。專業工作室實行的企業化管理,能夠縮短學生與社會的距離,使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
(二)專業工作室的運行機制
專業工作室的本質是專業教學活動的特殊形式,其運行機制是以項目需求為導向,合作團隊為主體,依據課程計劃和組織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主要表現在:
第一,實施導師負責制。專業工作室負責人依據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對應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設計項目內容和工作計劃,并通過引進和承接企業項目,有針對性地挑選項目組成員,組織學生參加項目設計與研發。工作室賦予導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和更自主的教學安排,工作形式更加靈活和開放。
第二,實施項目管理制。專業工作室一般都依托一家以上的生產企業或文化創意公司組織項目實施,并通過專業教師設計模擬項目或承接企業項目來設定預期目標。學生完全是在項目導向的教學環境下接受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實踐指導,完成相關教學任務。
第三,實施企業化管理。專業工作室模擬企業化管理模式制定了工作室管理辦法、工作室人員的管理細則、工作室規程、獎勵制度及教師考核細則等。學生在這種企業化管理模式下,能夠真實地體驗到職場氛圍,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實現了教學和生產無縫對接。
第四,實施雙向選擇。專業工作室啟動后,首先公布工作室的專業方向、項目內容和任務要求、導師簡介、課程安排、發展目標及申報條件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背景及就業方向自愿選擇和申報相應的工作室。這種雙向選擇能更好地實現師生的教學互動。
創意產業是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所需要的是具有復合型、應用性的創新人才。專業工作室是實現現代技術與文化藝術結合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物質載體,對創意人才培養具有決定性作用。其實效性、靈活性和豐富性都是傳統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
(一)推動校企合作與市場聯動,搭建學生就業平臺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以項目為平臺,強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及市場聯動,擴大對外的交流,使學校的培養目標與企業的崗位需求更趨一致。同時學生在參與項目過程中,較早地接觸社會,接受職業理念,積累工作經驗,實現崗位角色轉換,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化應用性人才培養
與傳統產業人才相比,創意產業人才具有獨特的性格特征和鮮明的外在表現,即:創意人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模式,具有個性化和多樣性的目標追求。創意文化企業一般是以創意項目為載體,以創意團隊為核心的新型組織機構。所需要從業者多為項目的策劃者和產品的設計者。構建專業工作室可以實現“教、學、研、產”一體化,全面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強化學生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用得上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推進選課制,擴大學生自主權
實施專業工作室時會按照教學計劃,把開設的課程時間、課程內容、考核方式等提前告知學生,學生可結合自身發展需要、興趣愛好選擇進入相應工作室進行課程學習。這種選課制不僅讓學生有自主選課的自由,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利于個性化培養。還可以打破課堂教學單元授課的傳統方式,消除教學單元條塊分割的弊端。
(四)優化教育資源,改善教學條件
構建專業工作室,能充分利用社會與企業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方面社會與企業為專業工作室推薦地方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作兼職教師,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社會和企業的資源條件,創辦校外實訓基地和研發基地,使專業知識、研發技術、儀器設備得到不斷更新,從而有效地保證教學質量[3]。
(一)專業工作室的運行應避免兩個誤區
1.從教學方式上看,項目管理應避免讓專業工作室變成純工廠化運行模式。專業工作室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企業的基本特征,且在硬件設施和環境上符合生產需求。但是專業工作室歸根究底還是教學的場所,因此不能簡單地把專業工作室定位在僅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實訓和就業的平臺;或把工作室當成“工作坊”“分車間”,學生成為企業流水線上的工人。專業工作室的根本目的是通過企業項目的載體進行研究、設計、開發,實現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的統一,不斷探索出科學的創意人才培養新模式。
2.從教學計劃上看,課堂教學應避免無序性或隨意性。專業工作室作為以項目研究、創作設計為核心的實踐型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具有明確的目的與要求,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系統、詳盡地規劃教學計劃和內容,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者、評價者、考核者的角色[4],避免因專業工作室教學的相對開放,導致教學過程的盲目、分散、無序和隨意,教師傳授隨心所欲,學生學習自由散漫,最終造成教學管理上的困難和教學秩序的混亂。
(二)專業工作室的運行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1.指導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專業工作室教學活動過程中,課程的內容、組織方式、授課地點、師生角色等均發生了變化,教學的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移。專業工作室倡導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實踐。教師負責工作室的運行,管理、指導、評價學生學習,而學生在實際參與到設計、制作和生產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展示個性特質。教師和學生在現場教學與項目研究過程中,可以相互討論交流,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
2.學校與企業的關系
學校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要努力形成一種成熟且長效的運行模式。學校與企業之間要進行優勢互補,達到資源共享。學校擁有具備科研能力的教師與學生隊伍,但缺少中間實驗手段,成果難以轉化,學校要借助企業財物資源,優化育人環境、提高教育質量;而企業則需借助學校獲得所需人才和技術,使良好的基礎設施得到有效利用,以獲得最大效益。
3.專業理論與項目實踐的關系
專業工作室對學生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基礎課程學習;其次是專業課程的學習;最后基于專業工作室研發項目開展生產性實訓。專業理論是基礎,而項目實踐是檢驗專業理論的重要手段,它能重新審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反過來,項目實踐則需要專業理論作為指導,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和技術技巧。因此,專業工作室要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這一過程,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比重,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統一。
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是一種完全開放式的教學運行機制,是推進創意人才培養改革的一個創新性嘗試。它不僅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實現教學互動,促進教學相長,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推動學生就業提供良好的平臺。
[1]馬丁.試論工作室制教學模式——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之探索[J].美術大觀,2013(10):144.
[2]潘沁.校企合作高職藝術設計“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美術大觀,2009(4):161.
[3]周宏燕.“項目驅動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6):212-213.
[4]付百學,肖禹蓁,姚剛,等.藝術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研究[J].藝術科技,2013(5):289-291.
[5]徐秋楓.構建“工作室制”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探討[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5-47.
【責任編輯 李菁】
G124
A
1674-5450(2015)06-0149-03
2015-05-30
遼寧教育科學規劃課題(JG14DB360);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2015lslktzijjx-42)
華正偉,男,遼寧鳳城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