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堯

2015年3月5日,在今年全國兩會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說:“今年將加大價格改革的力度,建立更加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2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從2015年4月1日起,將把增量氣的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04元,實現兩氣價格全面并軌。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師于鵬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這一存量氣與增量氣的價格并軌,拉開了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帷幕。”依據《通知》,年內我國將建立起天然氣階梯價格制度,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也將放開。天然氣這一“減霾”能源又向市場化邁出了堅實一步。
下調空間尚存
依據《通知》,從4月1日開始,增量氣和存量氣的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將分別降低440元和提高40元,天然氣價格在實現了并軌的同時全面下降。對于這一變化,國內多家券商和能源交易機構都表示“十分意外”,縱觀整個天然氣價格改革,價格下降尚屬首次。據有關機構預測,氣價的進一步下行依然可期。
從2013年起,國家發改委研究并正式提出了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并正式將非居民用氣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兩種,存量氣指2012年實際使用氣量,增量氣指超出2012年使用量的部分。據了解,這一改革是在總結廣西和廣東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試點改革經驗基礎之上形成的。根據當時提出的規劃,增量氣門站價格將一步到位,調整至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相當的水平,存量氣由于基數較大(在非居民用天然氣使用量中,增量氣僅占約2成,而存量氣則占據約8成),計劃在三年內逐步完成,到“十二五”末,也就是在2015年底前后將調整完成,這次氣價并軌大大超出了預期。
早在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就上調了非居民用氣價格,全國平均天然氣門站價格提升至每立方米1.95元,相較之前的每立方米1.69元上調了0.26元。2014年9月,國家發改委再次上調了非居民用天然氣門站平均價格,上浮達每立方米0.4元。全國各地在調整之后,天然氣存量氣與增量氣間的價格差距約為每立方米0.46元至0.48元。
隨著今年4月1日的到來,我國的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存量氣與增量氣將有降有升,實現非居民用天然氣氣價的統一。
根據銀河證券的分析,在這一次并軌之后,我國的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已經與進口燃料油及液化石油氣的價格持平,相當于2014年國際油價在90美元/桶時的水平。于鵬分析認為,“近期國際油價將維持在40美元-60美元/桶之間。”這樣一來,國內油價還將存在進一步下調的空間。
這一趨勢在天然氣價格上也必將得到體現,或許這一次打破“常規”的氣價下調僅僅只是開始,在不久的將來氣價仍將下行。
降價利好下游
氣價改革來的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新常態”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于鵬說:“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和LPG等替代能源價格下滑,是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提速的最主要因素。我國天然氣供應主要來自“三桶油”,這次降低氣價與國際天然氣價格運行趨勢吻合,大大降低了改革阻力。
“三桶油”在中國天然氣產業鏈中占據上游。依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中國在2014年的非居民用氣約為1450億立方米,在這中間存量氣為1120億立方米,增量氣是330億立方米。按照這一系列數據進行推算,這一次氣價下調,僅僅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公司就將減少收入約10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以其70%的市場占有率損失最大。但隨著國際天然氣價格的下行,其進口的天然氣成本必將下降,損失遠沒有預想中大。
而氣價并軌的受益者卻很多。
首先,此次居民用氣門站價仍不作調整,對居民生活和價格總水平沒有直接影響。非居民用氣價格并軌,存量氣全年提價總額和增量氣降價總額基本相當,社會負擔總體持平。
其次,在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下調后,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用戶將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吉林白城一位油改氣的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之前每次加滿氣要75元人民幣左右,4月1日后,加氣站零售價格每立方米將下調0.44元,百公里燃氣成本將減少3.6元左右。每天的燃氣成本可以降低10元左右,一個月下來就可以減少支出300元。”
最后,天然氣產業鏈的下游企業更是受益良多。此次天然氣增量氣價下調利好下游LNG和CNG加氣站行業、城市燃氣行業,尤其是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氣頭尿素行業。武漢交大新能源公司負責人說:“本次天然氣價格下調能讓下游企業降低用氣成本,對LNG船舶行業也是利好。”
“直供”深化改革
氣價并軌利好下游相關行業已是不爭事實,但對于整個天然氣行業的改革發展而言,《通知》中明確的下一步改革目標則更引起市場的關注,這就是國家即將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逐步實現氣價由市場決定。
于鵬說:“直供氣的主要對象是天然氣的銷售企業,包括各地的燃氣公司、下游工業用戶,例如建材企業、玻璃生產企業和水泥企業等,還有天然氣發電廠和LNG工廠等。放開直供氣門站價格意味著,上述企業將直接向中石油購買天然氣,價格和數量由雙方自主協商。”雖然我國70%的氣源仍在中石油一家手中,但此舉也算向市場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稱,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首先是天然氣的可替代性很強,可以很快與其他能源產品間形成競爭,利于市場發展;其次是隨著我國海上天然氣資源、頁巖氣、煤層氣和液化天然氣的產量和進口量增加,天然氣上游產業已經形成競爭格局;再次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國際和國內天然氣供需相對寬松;最后是直供用戶用氣量大,這有利于他們與上游企業間進行價格談判。
“直供”這一模式已經在我國的電改中進行了部分嘗試,被認為是摸清輸配電成本、理順用電關系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重要手段。安迅思天然氣行業分析師陳蕓穎認為:“這有利于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更有助于未來直供氣門站價格的市場化。”
《通知》還對天然氣改革的方向進行了描述:“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
“我國將圍繞這一目標穩步前進,總結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的有關經驗,繼續推進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的建立,為最終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創造條件;在居民用氣方面,2015年要全面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同時在做好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順居民用氣價格;完善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合理制定管道運輸價格,同時加強配氣價格監管,促進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潤宇表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