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 廖彩之 魏 青
中國.成都學院師范學院(四川成都) 610106 E-mail:zhangyu871212@163.com
自上世紀30年代H Selye 提出應激(Stress)的概念以來,生活事件作為一種心理社會應激源,對人類心身健康的影響引起廣泛關注[1]。由山東省精神衛(wèi)生中心劉賢臣等編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2],廣泛應用于中學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3-5]。對汶川地震災民的研究表明,地震能引發(fā)創(chuàng)傷后應激反應[6]。5.12 地震是重大天災事件,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是廣泛關注的焦點。地震后心理干預的資料和研究者的實踐經(jīng)驗均表明,災區(qū)學生出現(xiàn)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者比例較高,災難對學生有長期持續(xù)的心理影響。研究表明,生活事件與消極認知情緒調節(jié)顯著相關,與抑郁顯著正相關[7]。為了解災區(qū)學生經(jīng)受地震后4年和6年后的心理健康狀況,故采用ASLEC 與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為研究工具,選取重災區(qū)青川縣3所小學進行持續(xù)追蹤研究。但ASLEC 的測量目標結構空間(因子模型),僅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而建立[8-9],是一個非確定性模型[10],還應通過驗證性研究(模型擬合程度分析),才能最終完成模型的構建[11]。
本研究主要驗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在地震災區(qū)青少年中的信效度。
為青川縣馬鹿小學、竹園小學、沙洲小學、馬鹿中學、竹園中學、青川中學、沙洲中學共計32 個班級,其中小學包含3~5年級共12 個班級,初中包含初一到初三共8 個班,高中包含高一和高二班級,共8 個班級。發(fā)放問卷1700 份,獲得有效問卷1550份(91.2%),其中男生739人(47.7%),女生782人(50.5%),缺失值28人(1.8%)。
為了考察問卷的重測信度,隨機抽取3 個班級為重測對象,間隔兩周再次施測ASLEC 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18 份(53名男生,63名女生;±s =10.98±0.98)。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12],劉賢臣在綜括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所扮演的家庭社會角色,于1987年編制了青少年自評生活事件量表(Adol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該問卷共27 道題,包括6 個分量表: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其他采用1(沒有)到5(極重)的5 級評分。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分半信度0.88,重測信度0.69。
將有效問卷予以編碼,使用EPIDATE 3.1 錄入軟件對問卷錄入與控制,使用SPSS 15.0 以及AMOS 7.0 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對原問卷結構觀察發(fā)現(xiàn),原問卷的6 因子結構中,包含題目多重負載的情況,如第18 題同時屬于因子2 和因子3,24 題同時屬于因子3 和因子6,因素分析中屬于不太理想的結構,無法用AMOS 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因此,為了探討適合本次研究中ASLEC 量表結構,規(guī)范ASLEC 的結構,將研究對象1550 份數(shù)據(jù)隨機分為兩部分,其中755 份數(shù)據(jù)用作探索性因素分析(EFA),755 份數(shù)據(jù)用作驗證性因素分析(CFA)。
用主成分分析法對755 份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KMO 及Bartlett's 球體檢驗結果顯示:ASLEC 量表的KMO 值為0.902(Kaiser- Meyer-Olkim 檢驗值顯示了取樣代表性,KMO 值越接近于1,取樣越充分),表明取樣非常充分。Bartlett's 球體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000,P <0.001,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適合進行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多重標準,經(jīng)過多次分析,最終確定因子標準為:特征根大于1;碎石圖;題項在因子上的負載大于0.378,并且最大負載比在其它因子上的負載至少大0.15;每個析出的因子下至少有2 個題項。

圖1 ASLEC 量表碎石
從圖1 調查對象的ASLEC 碎石圖可以看出,量表適合提取的項目數(shù)量為5~6 個,依據(jù)原量表的理論構想及其它因素分析標準,比較了5 因素和6 因素的優(yōu)越性,選取限定因素抽取數(shù)目為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斜交旋轉。最終刪除了3 個題目(5題、16 題和27 題),確定24 個題目,包含在6 個因子下,6 個因子共解釋總方差的49.94%。在對各因子進行重新命名的時候參照原問卷理論構想的維度,并且參照題目的含義,因子下來自某個維度的題目多,首先考慮以哪個構想維度來命名。根據(jù)各因素包含的主要變量的意義,將6 個因素依次命名為:學習壓力、受懲罰、健康、人際關系、受挫折和喪失因子。各項目在量表上的負載見表1。
在刪除了第5 題、16 題和27 題后,取另一部分被試的數(shù)據(jù)(n =755)對探索性因子分析建構的6因子、24 個題目組成的機構用AMOS 7.0 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模型路徑如圖2。模型的擬合較好(CMIN/DF=2.01,RMSEA =0.05,NFI =0.90,TLI=0.89,CFI=0.88,AGFI =0.91),故我們接受此模型,獲得此次青少年生活量表災區(qū)正式版(ASLECF)。

表1 斜交旋轉后各題項在ASLEC 量表因子上的負載(n=755)

圖2 ASLEC-F6 因素模型路徑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正式版(ALSEC-F)各因素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shù)在0.554~0.788(P <0.01),見表2。
2.3.1 信度分析 測驗信度是指測量結果的穩(wěn)定性、一致性、可靠性,它是衡量一個量表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中考察的信度指標有重測信度、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及分半信度。結果表明,量表總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Cronbach's α 為0.86,量表總的分半信度系數(shù)為0.8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災區(qū)正式版(ASLEC-F)6 個因子兩周后的重測系數(shù)為:0.73,0.76,0.64,0.72,0.60,0.61。

表2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川調查正式版各因子與量表總分之間的相關()
2.3.2 高分組與低分組的t 檢驗 采用獨立樣本T-test 來檢驗問卷總分的高分組和低分組(以樣本量的27%來劃分)在各個題項上的差異,如果題目在高低分組上的差異顯著,那么說明該題目的鑒別力較好,差異不顯著則鑒別力較差。本問卷24 道題目的t 檢驗結果顯著,所有題項都達到0.001 顯著水平,說明24 道題目鑒別力較高。
本研究中,用EFA、CFA 考察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正式施測版的結構效度,結果驗證了原量表的6 因素結構。與原6 因素結構相比,本研究刪除了第5 題、16 題和27 題,并且6 個因子的題目有了相應的調整,對于調整后重新確定的因子結構,總解釋率為49.94%,遠高于原6 因素的總解釋率44%[8],并且沒有多重負載的題目,結構更加明了,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模型擬合指數(shù)良好(CMIN/DF=2.01,RMSEA =0.05,NFI =0.90,TLI=0.89,CFI =0.88,AGFI =0.91)。但是重新確定的6 個因子,喪失因子只有2 個題目,按照因素分析的原則,每個因子下邊至少應該包括3 個題目。因為這兩個占有4%的貢獻率,并且按照原作者量表的6 因素結構以及對因子的命名,因此保留了這個因子及這兩個題目。研究表明,原量表的結構有待在各個群體中進行修訂。高越明[12]在醫(yī)專學生中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結構有待進一步確定。但是在該模型擬合中,擬合指標不是最佳標準,這可能取決于原題目本身或者本身理論結構構建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重新確立新的理論結構重新編制問卷或許可以達到更好的結果。但是,從這次對施測量表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看,綜合各項指標,青少年生活時間量表青川調查版,可以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中ASLEC-F 及其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為0.863,表總的分半信度系數(shù)為0.823。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正式版(ASLEC-C)6 個因子2 周后的重測系數(shù)為:0.73,0.76,0.64,0.72,0.60,0.61。高于ASLEC 編制者公布的相應信度系數(shù):原量表的Cronbach's α 信度系數(shù)0.85,重測系數(shù)在0.29~0.63之間[8]。對于重測系數(shù)相關比較溫和,或許間隔一周來重測系數(shù)會更高一些。
編制ASLEC 的樣本來源于中學生,與本次調查的經(jīng)受過地震的中學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做災區(qū)心理健康調查的時候還應該根據(jù)實際,加入一些地震災區(qū)中特殊的生活事件或外加其它的測量工具一起進行評定;另外,原測驗中有的題目同時歸屬于其它因子,而且出現(xiàn)了第27 題(如果其它事件請說明),這是不太科學的。
本研究中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災區(qū)正式版(ASLEC-C)經(jīng)過嚴格的信效度分析,具有良好可靠的信效度,可以作為課題《災區(qū)學生創(chuàng)傷反應追蹤調查與校園介入方案研究》的施測工具。
[1]Rabkin J G,struening E L.Life events,Stress and illness[J].Science,1976,194:1013-1020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36-41,106-108
[3]姜美俊,蘇中華,王小平,等.40例醫(yī)學生失眠癥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特征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3,11(4):289-291
[4]鄧穩(wěn)根,姚祖才.醫(yī)學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4,44(1):111-114
[5]劉建安,蘇曉梅,歐陽才顏,等.不同性別和年級的臨床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84-86
[6]王相蘭,陶炯,溫盛霖,等.汶川地震災民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8,29(4):967-371
[7]魏義梅,張劍.大學生生活事件、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582-583
[8]劉賢臣,劉連啟,楊 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編制與信度效度測試[J].山東精神醫(yī)學,1997,10(1):15-19
[9]劉賢臣,劉連啟,楊 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1997,5(1):34-36
[10]王權,李金波.實證性因素分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5-7
[11]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4-192
[12]高越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測量目標結構空間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20(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