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鋼
(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普外科 山西 臨汾 0410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營養狀況的改善,膽囊結石疾病的檢出率呈逐年遞增趨勢。臨床對膽囊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時大多采取手術方式,但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同的影響[1]。為了進一步探討膽囊結石行膽囊切除術與保膽取石術的臨床效果,本文特選取我院收治的53例膽囊結石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以來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經X線、B 超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無心肺障礙患者、結核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胰腺炎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均了解研究相關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研究。隨機將其分為膽囊切除術組(23例)和保膽取石術組(30例),膽囊切除術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6.85 ±10.58)歲;15例慢性結石癥膽囊炎,5例膽囊管結石,3例結石嵌頓;保膽取石術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6- 68)歲,平均年齡(42.21 ±11.10)歲;18例慢性結石癥膽囊炎,9例膽囊管結石,3例結石嵌頓。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分析,差異性不明顯,P >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膽囊切除術組:患者行全身麻醉,采取仰臥位,右側略高。接下來建立氣腹,在患者臍上或臍下做約10 ㎜左右的橫切口,插入氣腹針,穿刺成功之后實行氣腹,在腹腔內部壓力達到12-13 ㎜Hg 之后插入套管針,插入腹腔鏡。腹腔鏡進入之后觀察腹腔、膽囊情況及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并確定手術方案。操作孔的建立主要有三個位置,主要操作孔在患者劍突下10 ㎜處行約10 ㎜左右橫切口,插入套管針和電凝鉤,膽囊抓鉗操作孔在患者右側鎖骨中線、肋緣下10 ㎜處行5 ㎜左右切口,插入套管針和膽囊抓鉗,輔助操作孔在患者右側腋前線、肋緣下行5㎜左右切口,插入套管針。對于膽囊三角的處理,若發現膽囊與臟器有粘連,使用海綿棒鈍性分離。若可分辨膽囊管、肝總管與膽總管,則用電凝鉤或超聲刀切開膽囊壺腹處漿肌層,并向膽總管方向做鈍性分離,充分暴露視野,在確定解剖關系之后,分離膽囊周圍組織,需注意避免灼傷膽總管。在膽囊管距膽總管3-5 ㎜處以可吸收夾鉗夾夾閉并切斷,在膽囊三角內側做鈍性分離尋找動脈,確保動脈充分暴露后做夾斷,然后剝離膽囊,并電凝止血。確定患者腹腔內部無活動性出血之后,取出膽囊,消除氣腹,并縫合手術切口[2]。
保膽取石術組:實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右上腹肋緣下旁腹直肌膽囊投影處3cm,逐層進入腹腔,尋找膽囊,在膽囊底部縫合,采用等滲鹽水紗布保護,避免膽汁的滲出。牽引線中央剪開切口,取出結石,針對一些極大的結石先采用一些工具咬碎后再取石。術中結石最大直徑3cm,一般是單發結石,患者結石取凈后采用大量等滲鹽水沖洗膽囊,采用可吸收線縫合膽囊底部切口,逐層關腹。
1.3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術后隨訪6 個月~2年,觀察并記錄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采用統計包SPSS13.0 處理,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采用%表示,行X2檢驗;手術指標采用 表示,行t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性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情況 保膽取石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膽囊切除組(P <0.05),保膽取石組患者術后飲食恢復時間明顯低于膽囊切除組(P <0.05),保膽取石組與膽囊切除組患者在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費用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下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保膽取石組不良反應率6.67%,膽囊切除組不良反應率26.09%,在臨床不良反應上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541,P=0.002 <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例(%)]
膽囊結石是腹部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近幾年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女性發病率要高于男性,發病原因有很多,任何影響膽固醇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石的形成,臨床表現為膽絞痛、上腹隱痛以及膽囊積液等[3]。在治療中膽囊切除術一直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明確,一般無癥狀的膽囊結石患者不需要采用手術治療。在患者采用膽囊切除術后,由于不再存在膽囊儲存和排放功能,患者易出現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而且患者長期分泌過多的膽汁會導致結腸癌的危險性大大增加,據統計由于膽囊切除術造成膽管損傷約1.26%[4],而且這種手術方式存在較嚴重的后遺癥,影響患者日后生活,并不適合所有膽囊結石患者。
保膽取石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手術方式,保留了有功能膽囊,避免了膽囊切除術的各種不良反應。駱助林[5]學者選取160例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0例給予膽囊切除術,另80例給予保膽取石術,對結果加以分析得到保膽取石術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飲食恢復時間均短于膽囊切除組,且術后膽囊收縮功能與手術前相比得到顯著改善,得到腹腔鏡聯合膽道鏡保膽取石術結石的療效顯著,且創傷性小,術后更加安全。葛長青,李全福[6]學者選取360例腹腔鏡輔助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LRCL)和30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治療膽囊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生活質量給予比較,得到:微創保膽取石術結石取凈率達到100%,且術中無胰腺炎、膽瘺等并發癥發生,術后隨訪一年,無結石復發、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發生,表明LRCL 與LC 手術相比,更具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保膽取石組的術中出血量、術后飲食恢復時間均短于膽囊切除組,且不良反應率低于膽囊切除組,與上述文獻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保膽取石的臨床療效優于膽囊切除術,創傷小,安全性高,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1] 王瑞豐,田伏洲,陳理國,等.腹腔鏡下微創保膽取石術與膽囊切除術療效對比[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2,19(9):993-994.
[2] 麥觀保,李煥朗,吳康瑞,等.膽囊切除術與保膽術治療膽囊結石的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27):5548-5549.
[3] 汪建軍,方衛平.腹腔鏡保膽取石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95-96.
[4] 黃駿,汪志仿.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觀察與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3):1060-1061.
[5] 駱助林,田伏洲,陳理國,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對比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21(6):639-641.
[6] 葛長青,李全福,劉建輝,等.腹腔鏡輔助膽道鏡保膽取石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2):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