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勇
(湖南省攸縣人民醫院口腔科 湖南攸縣 412300)
頜骨腫瘤可分為非牙源性腫瘤和牙源性腫瘤。常見的非牙源性腫瘤包括纖維骨瘤、骨瘤、巨細胞瘤、骨母細胞瘤等。牙源性腫瘤及囊腫包括含牙囊腫、牙根囊腫及造釉質細胞瘤。惡性頜骨腫瘤主要有纖維肉瘤、轉移瘤、骨髓瘤及骨肉瘤。腫瘤樣病變則包括嗜酸性肉芽腫、骨纖維異常增生和動脈瘤樣骨囊腫[1]。頜骨腫瘤種類很多,良性的牙源性腫瘤占比最大。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對患者的健康影響大,惡性腫瘤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以了解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的臨床表現為目的,將收治的70例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形成如下報告。
我院在2008年9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患者共70例,臨床表現有面部腫脹畸形、下頜關節不適、牙齒松動、頜骨變形、牙齦出血等。患者具體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n;歲;x±s;%)
所有患者均接受CT 掃描,患者取仰臥位,行常規軸位掃描,掃描參數為120kV,200mAs,層厚為5mm,螺距為1.0。共32例接受CT 增強掃描:32例患者均使用非離子型對比劑,兒童注射量為1.5~2.0ml/kg,成人則為1~1.5ml/kg。注射速度:兒童為1.5~2.5ml/s,成人則為3.5~4.0ml/s[2]。靜脈注射完成后,等待5s,進行CT 增強掃描。靜脈留置針由BD 公司生產,型號為22~20 號。雙排螺旋CT 機由飛利浦公司提供。本次使用的雙筒高壓注射器由美國的E-Z-EM 公司提供。
通過CT 掃描觀察患者病灶部位的邊界清晰度、邊界形狀、鄰近軟組織的完好程度,并觀察鄰近骨質有無損壞等現象。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 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結果以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47例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中,共計18例牙源性囊腫,11例造釉細胞瘤,12例骨纖維異常增生,3例混合性牙瘤,2例上皮瘤,1例間葉性腫瘤,詳見表2。牙源性囊腫呈囊狀膨脹性改變,其邊緣清晰,壁菲薄,其中含牙囊腫則可見牙影,且鄰近的軟組織沒有明顯改變;造釉細胞瘤為膨脹性生長,邊緣清晰,且呈鋸齒狀或波浪狀;骨纖維異常增生表現為膨脹性的磨玻璃樣改變,其邊緣比較清晰,且鄰近軟組織無明顯的腫脹。

表2 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的CT 檢查結果(n;歲;x±s;%)
本組惡性腫瘤共23例,其中包括12例鱗癌,3例腺樣囊腺癌,4例淋巴瘤,2例軟骨肉瘤,2例惡性黑色素瘤。鱗癌的比重最大,占比為52.17%,分別于其他疾病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鱗癌主要表現為病灶區的骨質對鄰近的軟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在CT 增強檢查中,軟組織呈現不同程度的強化;腺樣囊腺癌呈現囊實性的軟組織腫塊,其邊緣較模糊,鄰近的下頜骨骨質已經損壞;淋巴瘤則呈上頜竇前壁骨質損壞,鄰近軟組織出現腫塊;軟骨肉瘤可見病灶內出現半環形及環形鈣化影;惡性黑色素瘤表現出局限的溶骨性骨質損壞,周圍軟組織呈明顯腫脹。
頜骨病變種類繁多,不同的病變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其具體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術前的準確診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種腫瘤在影像學上的表現可能不同,而不同的腫瘤在影像學上的變現有時又十分接近,常規的X線平片雖然能顯示大部分病灶,然而其漏診率、誤診率較高。而CT 的密度分辨率及高空間分辨率彌補了X線平片的缺點,CT 掃描能對病變大體形態及病變的內部結構進行良好反映,且能較明確的分辨良惡性病變,CT 掃描成為頜骨腫瘤的首選診斷手段[3-4]。本次研究正是通過對CT 掃描結果進行分析,進一步了解到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的臨床表現。
本組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共70例,其中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共47例,惡性腫瘤僅23例,由此可知:頜骨病中以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居多,惡性腫瘤發病率相對較低。由表1 可知: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中,以牙源性囊腫占比最大,與骨纖維異常增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由惡性腫瘤檢查結果可知:本組惡性腫瘤共23例中共有12例鱗癌,鱗癌的比重最大,占比為52.17%,分別于其他疾病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在CT 中的表現,并與惡性腫瘤在CT 中的表現進行對比,可知: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中,牙源性囊腫、造釉細胞瘤、骨纖維異常增生、混合性牙瘤、上皮瘤、間葉性腫瘤的共同表現為:邊緣清晰,壁菲薄,鄰近的軟組織無明顯的腫脹和損傷。鱗癌、腺樣囊腺癌、淋巴瘤、軟骨肉瘤、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的共同表現為:病灶鄰近的軟組織出現明顯腫塊或損傷,其邊緣較模糊,鄰近骨質有不同程度的損壞[5]。
綜上所述:頜骨病變種類多,其中以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居多,惡性腫瘤較少出現。良惡性腫瘤在病灶區的邊緣清晰度上及鄰近軟組織完好度上有顯著差異。良性腫瘤及瘤子樣病變中以牙源性囊腫居多,惡性腫瘤中以鱗癌居多。CT 掃描能有效分辨良惡性頜骨腫瘤,有助于醫生進一步了解頜骨腫瘤及瘤樣病變的臨床表現。
[1] 楊木水,吳元魁,鐘玉君,等.頜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診斷與檢查方法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08(3):146-148.
[2] 徐笑強,查二南.牙源性病變的影像學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5):832-833.
[3] 陳菲,張慶慶,陸東輝,等.牙源性鈣化囊性瘤臨床病理研究[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2,28(8):891-894.
[4] 肖儉衛.頜骨腫瘤的放射影像學CT 及普通平片表現與診斷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32):168-169.
[5] 王丹倩.論頜骨腫瘤在放射影像平片中的表現與臨床診斷[J].中外健康文摘,2014,16(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