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3+3”行動是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推出的旨在提高中小學學生體育、藝術、科技三個方面素養的專項行動計劃,自2012年起分三個學年分步實施。該行動每年投入專項經費,通過特色教育項目普及和學生社團活動深度融合,強化專業指導和績效考核,全面提升學校體育、藝術、科技教育水平,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3+3”行動;學生快樂成長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20-02
【作者簡介】謝偉,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江蘇南京,210000)。
據剛出爐的南京市中小學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表明,南京市建鄴區4000名抽檢學生的合格率與優秀率均高于南京市2013年抽樣檢測結果,其中小學的合格率與優秀率均已超過年初制定的85%和10%的目標。
這樣的一份成績單,歸功于南京市建鄴區教育局正在推進的中小學學生體育、藝術、科技“3+3”專項行動。正如建鄴區教育局局長易善平所說:“敢于對學生體質健康檢測體系‘動真碰硬’,學生快樂成長已經成為校園里的新常態。”
為健康排名次,動真格
“不達標者不得參與省市區‘三好學生’評選;沒有達到合格率目標值的學校及主要負責人在年底考核中降低一個等次;對合格率排名末位的學校負責干部進行誡勉談話。”今年3月,南京市建鄴區聘請江蘇省體質監測中心,對全區2萬多名在校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做全面檢測。檢測嚴格遵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由第三方操作,檢測結果向社會公示,同時將學生個人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記入登記卡。
此舉引發媒體和廣大家長的熱議:評“三好”出新規,“身高體重比”算一條;孩子太胖或太瘦,評“三好”受影響;體育成績不好,當不了“三好生”……有家長贊同:這樣逼著孩子多運動,是好事。也有家長質疑: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不妥當。
熱議不斷,但建鄴區推進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體育藝術科技特長的行動在繼續。2012年以來,建鄴區先后研制出臺《建鄴區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3+3行動實施方案》《建鄴區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特色教育項目化管理實施辦法》,明確要求學校體育、藝術、科技特色教育項目必須有普及類和社團類兩大項目;在培養方式上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在資源利用上堅持校內和校外相結合,在課程設置上堅持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在特色形成上堅持全面和重點相結合;區教育局劃撥專項資金,每年不少于500萬元,通過項目化管理,穩步推動學校特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健康第一是理念,更是行動
自2013年起,建鄴區中小學全面落實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活動,每年4月舉辦“體育節”,11月舉辦“冬鍛節”,每年舉辦一次全員參與的校際運動會,保證每位學生每年參加一次以上校園體育競賽活動;區教育局每兩年舉辦一次區級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小學生足球聯賽、中學生籃球聯賽……陽光運動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更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好伙伴。
第三方檢測機制促進了學校對大課間有效性的高度重視。各中小學校積極與專業團隊聯系,成立起籃球、足球、網球、羽毛球、冰球、太極拳、功夫扇、空竹等社團,購置設備,整修場地,為培養學生特長奠定了基礎。
2014年4月16日,建鄴區“激情青奧,飛揚青春”陽光體育節暨小學校園足球聯賽活動在南湖第三小學開幕,從當天起至4月30日,來自全區的12支小學足球運動隊在綠茵場上一較高下,成為孩子們歡快的足球盛宴。
為了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鍛煉身體,該區所有學校精心準備了多個預案:在硬件上,嚴格按標準來配備場地、運動器械等設備;在師資上,學校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教師,包括足球專業教師,體育局也為學校聘請了專業教練;學校還有專門的校醫,隨時為運動中擦傷碰傷的孩子包扎護理。
一位家長坦言,兒子參加學校足球隊完全是自己主動要求的。“參加了足球隊之后,孩子學習反而更自覺了,現在,我跟孩子爸爸都很支持,希望學校能把這樣的活動形成一種傳統,持續辦下去。”
校園足球獲得家長的認同和孩子的喜愛,那么它究竟給孩子帶來了什么呢?“剛踢足球的時候,受傷了還會哭,現在我變得更勇敢了,也更有團隊意識了。”有著爽朗笑容的田清雯是南湖三小的女足隊長,才讀五年級的她已經兼任了低年級女足隊員的小老師。而在朱媛老師眼里,足球運動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有部分學習相對薄弱的學生非常熱愛足球,為了得到家長和老師踢球的許可,他們在學業上加倍努力,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專家指路,特色項目專業發展
建鄴區積極與專業院校和行業專家“聯姻”,提升學校特色項目建設專業水平。如與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市民樂團、江蘇省戲劇學校等機構聯系,邀請行業專家為學校特色項目建設把脈、診斷、開處方,引領學校藝術特色項目提檔升級。
新城小學在普及全體師生葫蘆絲吹奏的基礎上,邀請器樂專家、民樂專家為學校打造竹樂團出謀劃策,制訂方案,并聘請專家作學校的藝術顧問;中華附小擬建設民樂打擊樂項目,邀請專家對器樂的種類配備進行科學論證,從而保證該項目從建設之初就處于較高水平;區少年宮從南京藝術學院聘請專業教師為愛達花園小學和虹苑中學打造了吉他彈唱項目,形成學區內中小學無縫對接,為學校特色項目建設暢通生源輸送渠道,并為特長生申報專業學校創設機會。
目前,建鄴區已建立起合唱、京劇、舞蹈、銅管樂、竹樂、少年鼓號、美術書法、藝術體操、國際象棋等活動中心。幾年來,該區的學生社團類型不斷增加,以評促建使學生社團健康快速發展。
在科技教育特色發展方面,建鄴區加強學校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通過專題培訓、現場觀摩、以會代訓等活動形式提升科技輔導員的專業指導力,為學校科普及科創活動打下良好基礎。每年組織開展普及類的“快樂科學校園行”流動少年宮公益活動,通過“我與專家零距離”“魔法時刻”“流動科學宮”“科學論文小學堂”“DIY做三模”等多個體驗項目,對學生進行科普教育。在此基礎上,加強科創基地學校的建設,重點打造建鄴實驗小學的車模基地、莫愁湖小學的海模基地、中華附小的航模基地、致遠外國語小學科技創新室、金陵中學實驗小學自然科學館。每年舉辦的中小學生科技節上,通過航天、航海、車輛、機器人、科技發明五大展板,在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普及科技知識,同時通過開展模擬遙控飛行創意賽、紙飛機穿五環趣味賽、“DI創新思維”挑戰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
近兩年來,中華上新河初中學生李羽鵬、陳智愚在第十八屆江蘇省運動會網球比賽中包攬少年男子甲組單打、雙打冠軍;致遠外國語小學學生在全球“DI創新思維”總決賽中獲亞軍,陶卓昂、王從周分獲2014年度國際青少年數學競賽國際金獎和中國賽區金獎;在全國第七屆少先隊鼓樂隊展演活動中,蓮花實驗學校小學部“雨花石鼓樂團”榮獲最佳演奏獎……
目前,建鄴區已建成南京市青奧示范學校8所、市陽光體育學校8所、市星光基地學校8所、市中小學藝術中心學校5所、藝術團學校5所,南湖二小被評為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致遠外國語小學被評為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一批示范校的建成,正引領全區中小學體育、藝術、科技等特色教育深入發展,學校素質教育之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