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蘇省高中物理特級教師凌瑞初的名師工作室,經歷了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實踐,以工作室成員為團隊,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探索內心需要的工作室,尋找屬于自己的專業生活方式。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去行政化;行走方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61-03
【作者簡介】凌瑞初,江蘇省太湖高級中學(江蘇無錫,214125)。
2010年9月,無錫市濱湖區教育局正式發文成立了以筆者名字命名的“凌瑞初高中物理教學名師工作室”。開始的一年多時間里,筆者按照上級的要求,每月上交活動計劃,組織各種活動,寫總結匯報,展示交流等,加上原有的教學工作,行政或班主任工作,成天忙得不可開交,疲憊不堪。靜下心來想一想,除了那幾個有點風光的活動外,沒有多大的收獲,大家覺得這樣的工作室并不是內心真正的需要。
名師工作室到底該做什么?2012年初,筆者和工作室的七位老師進行了多次討論和思想碰撞,隨著討論的深入,大家一致認為,要建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工作室。我們大膽決定,工作室去掉行政的光環,脫離行政的領導,以工作室成員為團隊,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積極探索內心需要的工作室,尋找屬于自己的專業生活方式。又是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回看在時間坐標上留下的那些刻度,當我們把它們連接起來時,驚喜地發現這就是我們內心真正向往的工作室和喜歡的專業生活方式。
專業信念:專業生活的動力和方向
教育究竟是為了什么?這是有關教育終極價值的追問,做一個什么樣的老師,這是對教師專業的追問,對此不同的回答,直接決定了教師專業生活方式的價值取向。坦率地講,許多老師根本沒有很好地去想過,更別說深入追問了。筆者在選擇工作室成員時,首要條件是具有共同的專業信念,相同的志趣愛好,至于有什么學術稱號并不重要。共同的專業信念是:懷抱理想,熱愛專業;教技精湛,傾心付出;真做教育,心靈自由。它是工作室全體老師人生觀、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等的綜合體現。具體描述和解讀可概括為三句話:修煉一腔情懷,研習一門學問,抵達一種境界。
這些話看起來有點虛,但它已經從我們的心里出發,融入到每天的備課、上課之中,逐步體現出工作室團隊的職業境界和專業生活的內在品質。
教學主張:專業生活的價值追求
作為一個名師工作室團隊,應該有自己鮮明的教學主張,應該有對教學問題系統的、深刻的、清晰的觀點。因為,教學主張應是教學經驗的概括、提煉和提升,是理論與實踐、認識與情感、知識與智慧、技能與藝術的“合金”。它從整體上表現了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和教育理想追求的高度,也是教學是否成熟,是否優質的標志?;趯虒W主張的認識與思考,經過反復討論、多次提煉、修改,我們最后確定:“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引導學生動手、發現、體悟;教會學生分析、思考、運用”為工作室的教學主張。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這是教學主張基于教材的研究,使教學主張有根有源,它使教師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鉆研和解讀教材,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給教材注入學生元素,滲透思想智慧,使教材個性化、生命化。引導學生動手、發現、體悟,這是教學主張基于教學方法的研究,使教學主張看得見,摸得著。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親身體驗物理知識、規律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物理的奧秘,才會真心喜歡物理學科。教會學生分析、思考、運用,這是教學主張基于學生的研究,使教學主張最終在學生身上生根開花,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物理教學的終極價值追求。我們的教學主張不但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生,而且統領著我們的教學行為,成為專業生活的價值追求。
教學風格:專業生活的個性魅力
2013年初,工作室做了一件現在看起來非常有意義的事,即總結、提煉每個人的教學風格。一次工作室活動之前,筆者給大家布置了一個作業:用一段話或幾句話描述工作室八位老師(包括自己)的教學風格。要求:一是反映這個老師教學的個性和獨特性。二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貫性和穩定性。三是反映這個老師教學主張與教學方式的綜合表現。那次活動是在一個充滿著溫馨的咖啡屋里進行,大家一邊享受著忙碌之中難得有的安寧,一邊娓娓而談,其中不乏贊美之詞和欽佩之情?;顒舆^后,筆者對每個人的教學風格進行了總結和提煉,并用200字左右進行概括。第二次活動時,筆者對八位老師的教學風格只用編號(不說姓名)的前提下,讀給大家聽,然后要大家對照編號寫出相應的老師,結果是百分之百的正確,這說明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是有個性的,而且得到了同伴的認可,這個教學的個性特色就是教學風格,它只屬于老師自己。說真的,當時每個老師都非常感動,因為在同伴的眼里自己的教學竟有如此的個性魅力。最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使風格更加鮮明,教學更有魅力。我們不求人人成為名師,但求人人教有風格。
教學模式:專業生活的獨門絕技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光要有教學主張、教學風格,更要有獨特的、有效的、為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而對于名師工作室可以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但要有統一的教學主張,并且在這個教學主張統領下的教學模式,而且這個模式應該成為有別于其他工作室、其他教師的標志,是這個工作室的招牌。無論是參加公開課,或者各類評優課,在行的人一看就知道這課是××工作室的。
我們著手研究工作室的教學模式。首先分析梳理,歸納總結各人的教學方法,然后在工作室教學主張的統領下,綜合提煉出工作室在今后教學中需要實踐和探索的教學方法。根據物理課堂教學的特點,我們將物理課分為:新授課、習題課、試卷評講課、復習課四種課型。探索和實踐的重點是:上述四種課型具體的教學流程、怎樣設計和編制導學案、怎樣二次備課。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實踐和修正,我們把“三單六環節”導學模式正式確定為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三單即:預習單—用于解決本節課書本基礎知識,它側重于解決“是什么”的知識。活動單—用于解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它側重于解決“為什么”的知識。檢測單—用于檢測反饋,它側重于評價學生學得怎么樣。六環節即:目標導向、自學檢測、質疑釋疑、活動探究、精練點撥、總結提升。具體操作,第一步依靠工作室的集體智慧編制統一的“三單六環節”導學案(供學生用),第二步每個教師根據不同的班級和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二次備課,形成教學案。我們的這個教學模式已在《物理教師》等專業刊物上公開發表。至今,我們對這個教學模式已經運用自然,得心應手。它已成為專業生活中的一門絕活,而且教學效果顯著。我們的夢想是再經過幾年的努力,把它打造成工作室的一個品牌,有可能的話,還注冊教學商標,申請知識產權。
研究課題:專業生活的自我提升
工作室成立后,擺在筆者面前的是如何使工作室的老師喜歡教科研,學會研究,并走上教科研之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筆者曾跟老師們說過,名師和一般老師其實教學經歷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些老師能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對每天從事的教學工作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研究,而且這種思考和研究成了他專業生活的一部分。
為了讓老師們學會研究,筆者提出確立“室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它以問題即課題為指導思想,以“解決什么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怎樣的、最后結果是什么”為課題研究的過程,放低要求,把研究的重心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剛開始筆者帶領大家研究的“室本課題”有:“工作室的教學主張”“工作室老師的教學風格”“工作室的教學模式”等。通過這幾個課題的帶動,老師們豁然覺得課題研究其實很簡單,一旦有了興趣,研究的課題就層出不窮。例如新課導入的N種方法、××題的幾種變式訓練、××概念的幾種教學方法、××實驗的改進方法等等。老師們每天都在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課題可能連申報區級課題的資格都不夠,但這些課題恰恰是對老師們最有用的,因為他們在這些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學會了研究,提升了能力。
隨著研究的深入,筆者引導大家申報區級或市級的教師專項課題,讓大家學會正規課題的研究方法,四年多來工作室每人至少完成了一個區級或市級的教師專項課題,但大家認為“室本課題”依然是“最愛”。2013年末,工作室將研究的課題匯總,結集成《享受研究的快樂》一書,洋洋三十多萬字,每一頁上都寫滿了大家的思考與成長。
寫作興趣:專業生活的心靈牧歌
工作室成立以來,筆者一直刻意地引領和培養大家的寫作習慣。教師都是文化人,工作了幾十年,到退休時,應該給自己留下點什么。教師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總有許多所思所想,甜酸苦辣、成功與失敗,但由于沒有用文字記錄的習慣,因而對大多數教師來講,自己書寫的文字很少,留下的就更少。怎樣讓工作室的老師有寫作的興趣,并且讓寫作成為自己專業生活的一部分呢?工作室成立之后,我們建了一個“工作室QQ群”,要求大家每天在上面寫點東西,不管備課、上課、輔導時遇到的問題,對教材、教法甚至學校教學管理的所思所想,意見或建議,和學生老師交往中有趣的人和事都可以寫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不要怕自己寫的東西沒有文采、不登大雅之堂,就當是一種自娛自樂。剛開始時大家寫些笑話、調侃的話,有的甚至寫“今天沒什么可寫”,但慢慢地就發生了變化,出現了一些短小的教學隨筆、心得體會,一人提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時,大家跟進討論,文字也從幾十字到幾百字,甚至更多,涉及的面也越來越廣,其中不乏深刻的見解,先進的理念,創新的做法,成功的經驗。三年下來,大家竟然寫了40多萬字,并養成了每天要寫點東西的習慣。
2013年下半年,工作室開始分析、梳理平時寫下的工作思考,按照課堂教學藝術、教材教法、解題方法探索、復習備考方略四個方面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出20多萬字?;乜催@些文稿時,大家有一種親切感,因為是自己寫的文字,更有一種自豪感;因為許多文章有見解、有觀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和推廣價值,于是我們萌發了結集出版的想法。在區教育局和區教研中心的幫助指導下,最終以《行走在課堂中的快樂》為書名,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突出的教學成績:專業生活的底氣
一個老師,你無論說他多么優秀,說他完成了多少個課題的研究,說他發表了多少論文,甚至說他在評優課中獲了什么獎,但只要是他的教學成績平平,經常排在同類班級的后面,那么他在家長、學生、教師群體中的地位和話語權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雖說我們一直在禁止排名,批判唯分數論,但是沒有分數的教學過不了關;雖說我們一直在強調注重教學過程,但注重過程不是不要結果,而是為了有更好的結果。工作室成立后,我們旗幟鮮明地提出:人人必須有過硬的教學成績。每次考試所教班級不一定是第一,但必須是名列前茅的,我們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絕不做時間加汗水的苦干,絕不讓擁有智慧的教學活動變成笨重的體力活,我們始終在尋找獲得突出教學成績的專業技術路徑,努力實現輕負高效的智慧教學。
只有突出的教學成績,專業生活才有底氣,才能享有職業生活的尊嚴。
“專業信念、教學主張、教學風格、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讀書和寫作興趣、教學成績”組成了我們的專業生活,雖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去努力和完善,許多做法會引發討論和爭議,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喜歡這樣的工作室和專業生活方式。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名師,但我們的專業每天都在進步,四年多時間里,工作室成員發表了35篇專題論文,出版了二本專著,三位老師獲得市評優課一等獎,一位老師代表無錫市參加省評優課,各位老師的教學成績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