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文化代號;文化基因;文化種子
【中圖分類號】G40-0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5-0063-02
美國知名教育專家迪爾和彼得森曾經這樣描述:“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總能感覺到他們的學校有一種無法言說的特殊之處,這種東西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但卻不容易說得清楚到底是什么。”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學校文化,反映著學校的辦學傳統、管理理念、價值追求等,是引領學校個性發展的靈魂,也是推動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文化若水,柔卻有力,對身處其中的成員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并能塑造其價值觀、思想、行動方式等。哈佛大學校長研究中心創辦人羅蘭·巴特說過:“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沒有什么比文化更重要了。對于學校文化來說,沒有人比校長更具影響力了。”因而,校長推動學校發展,必定要致力于創建積極的學校文化。而校長,也必定在塑造文化的過程中成就自身的發展。
一、在解碼昨天的文化代號中扎下根基
每一個校長都可以感受到,自己所處的學校有著一種看不見、人人都認為理所當然的辦事思路與行為方式,這決定著人們如何開展教育教學服務,默契地應對各種日常事務。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活躍在日常工作生活的層面之下,潛流在師生的思想和行動之中。
這種力量,校長可以感受到,但不一定能清晰地解讀并把握。沉潛其中,透過表面現象敏銳地捕捉,透過學校各種文化代號去解碼,找到學校文化最核心的東西,去明晰它,鞏固它,發展它,是校長發展學校的重要舉措。同時,融入其中,順勢而為,能有利于校長獲得師生的認同,如大樹生長一般首先穩穩扎下牢固的根基。
如何解碼學校昨天的文化代碼呢?這需要校長在學校中觀察行走,閱讀捕捉,尋訪對話,去追溯學校的歷史和典故,去研究學校的日常生活、儀式和典禮,去解讀學校的生態和符號系統,去發掘學校的愿景和價值觀等。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榮譽多,聲望高。在學校高位運行的良好態勢中接任校長,筆者壓力很大。如何行使好職責,在傳承與創新中進一步促進學校的發展,解碼昨天的文化代號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
經過梳理,筆者發現,學校有比較鮮明的理念識別系統。學校有行事準則——校訓“尚真”,書寫在校園廣場西側的大石上,鮮亮醒目,每天無聲地提醒每一位師生,求真知,做真人;有老師自主設計創作的校徽、吉祥娃,出現在學校的墻面、玻璃門、走道等顯眼處;有前任校長和音樂教師合作創作的校歌,每周升旗儀式、每次大型活動都會深情唱響;有學校自辦的精美校報,將學校新聞、教育教學理念、師生個人創作、藝術作品、榮譽與獲獎信息等進行宣傳,溝通家校與社區。
學校有非常鮮明的辦學特色。2003年起,學校啟動“數字校園”建設,歷經十年探索實踐,構筑起安小教育“信息空間”,自主開發的學校數字化應用平臺在2010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證書,近200個地區的學校在使用這一平臺。學校根植于地方傳統,將武術納入校本課程,自主開發并實施面向全體學生的武術課程《舞韻桃李》和武術操。組建的武術隊尚德習武,在嚴寒酷暑中訓練,在健身壯志中蛻變,取得了累累碩果。
學校有獲得認同的課堂教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實驗歷程中,學校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在筆者擔任分管教學校長期間大膽實踐研究,致力于“踐行精教多學,創生人本課堂”,實現了教學方式的有效變革,提升了課堂教學品質。
學校還有許多傳統儀式和活動。除了規定的開學典禮、休業式、升旗儀式等,學校每年舉辦豐富多彩的讀書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英語節、少年軍校等活動,每個年級還自主開展“親子講故事”“愛心義賣”“傳統小食制作”等年級特色活動,進行特色中隊評選命名等。無論多忙,校級、年級、班級層面的各種活動都能順利開展,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解讀這些文化代號,具有安小特色的文化內核漸漸明晰。安小有著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的團隊精神;“尚真”校訓引領著安小人立足今天,腳踏實地認真做事;數字校園的發展讓安小人敢立潮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人本課堂建設讓安小人更深刻地確立人本思想,踐行以師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這樣的解碼過程,也讓筆者更加由衷地熱愛學校,勉勵自己秉承學校優良傳統,修煉個人素養,提升人格魅力,進一步堅定信念,和全體教職工一起朝著促進學校創新發展的美好前景奮進。這,讓筆者很快融入了安小核心文化中并獲得全校教職工的認可,扎下了根基。
二、在強化今天的文化基因中立干拔節
組織心理學家埃德加·舍恩認為,領導人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創造并管理文化,領導人是否具有獨特的才華表現在他們在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校長,在理解、尊重學校文化歷史的基礎上,要重視提煉、鞏固、強化今天的文化基因,讓優秀的共同價值觀顯性化、固化,讓文化進一步凝聚全校師生的共同目標、形成當前的共同價值追求。
強化學校文化基因,凝練核心理念的過程,也是校長創造性理解、闡釋、豐潤學校文化的過程,需要校長慧眼觀察,慧心解讀,需要校長豐厚學養,形成主張,需要校長高瞻遠矚,凝練概括。一所學校文化基因的固化與強化,必定滲透校長對這所學校的辦學思想與管理行為,這,反過來促進了校長領導力的提升。
筆者通過閱讀學校所在地域——安鎮的歷史溯源追根,發現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昭示人本思想的光輝。無論是明朝時期樂善好施、聞名中外的著名出版家、藏書家安國,還是無數以百姓福祉為最重的歷代儒商富豪,抑或是近代為百姓爭取自由、平等而戰的先烈,還是培英育才的學校教育發展史,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以人為本”“開拓奮進”的豐厚文化底蘊與精神,世世代代滋養著安鎮人民,成為學校發展的文化精髓,無時無刻不激勵著全體師生,推動著學校可持續發展。
再看育人的主陣地課堂,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凝聚成的“人本課堂”主張,不僅得到了學校教師的認同與共享,也因為不斷的建言立說獲得了更廣范圍的傳播與認可。這一課程文化特色,應該成為學校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再回望學校特色形成之路,從解決當年一校兩部管理不便的現實問題出發,到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逐步建設、完善數字化校園,再到構建起小學教育的一站式信息管理空間,學校在教育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中,獲得了令人矚目發展,也形成了學校最大的特色……
漸漸地,學校文化核心理念凝練凸顯了——以人為本,智慧立校。于是,通過校務會議、中層會議、教師會議等進行剖析論證,通過交流討論來加深理解,豐厚完善。最后,成為學校生態文化中固化的一個符號,鮮明地出現在許多重要的地點、場合、活動中,得到進一步地同化與傳播,烙印在每一個安小人的心中,影響著每一個安小人的思想與行為。
這個過程,筆者作為主要行為人,全程親歷。一方面閱讀《校長在塑造學校文化中的角色》《學校管理理論與實踐》《校本管理》《中國著名校長的管理奇跡》等相關著作,從中學習學校文化建設的先進理念,借鑒著名校長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把自己秉持的人本主義思想、學校的尚真校訓、促進學校發展的數字校園特色都進行了糅合,使其意蘊更加豐贍。經過這一過程,學校文化基因確定了,自己的辦學思想也隨之明朗了,感覺在校長專業發展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有如樹木生長之立干,挺直了腰桿。
三、在孕育明天的文化種子中舒枝展葉
我們回顧過去就會發現,原來過去就一直在今天的文化中。這意味著明天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基于今天孕育的種子。學校的文化發展需要立足今天、面向未來的愿景和價值觀來引領,需要立足今天、面向未來的儀式和活動來實踐延續。校長,通過文化引領與文化行走,發展學校文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領導力、學習力、創新力。
學校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需要傳承,但不等于學校可以因循守舊,永遠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在安小的文化發展中,“以人為本”指引著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充分“尊重人”,緊緊“依靠人”,聚焦“發展人”。“智慧立校”又決定了安小人必須與時俱進,構建智慧云校,創新管理,變革學習、成長的方式,引領師生走向智慧發展。作為校長,筆者率先垂范,投身人本課程文化與智慧校園建設之中,擔任“十二五”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云計算模型下學校變革行動研究》領題人。起初,自己也是云里霧里,怎么辦?讀書!一本本透著時代氣息的著作讓筆者擦亮了眼睛,不再霧里看花。接著,實踐!觀照自己的語文課堂,從轉變最普通的閱讀課教學方式做起,成為學校e學習探究第一人,然后嘗試e學習習作教學課。一節課、兩節課,開放的課堂有令人驚喜的轉變,也有笨手拙舌的洋相,但絲毫不影響老師們投來的目光。漸漸地,科學、美術、數學、英語、品德、綜合實踐等學科老師,紛紛開啟了探究之旅。區級研討活動、市級展示活動、省級觀摩活動,安小的智慧校園、安小的云課堂,翻轉得越來越有聲有色,文化發展之路走得越來越敞亮。在此期間,筆者也不斷總結、反思,廣泛交流。撰寫的論文《教師學習:云時代的悄然轉身》在《江蘇教育》發表,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筆者獲邀成為華東地區小學數字化學習試點學校聯盟副理事長,2014年被評為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有如一株樹,在大地與陽光雨露的滋養中舒枝展葉。
人塑造文化,反過來文化又塑造人。一所學校的發展其實就是文化的發展,在文化解碼、提煉固化、發展豐厚的過程中,校長也在扎根立干、舒枝展葉,不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安鎮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