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會學生學習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因此,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增加了Learning tips,然而,當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Learning tips的教學,為了發揮Learning tips的作用,教師應當將其和語言教學進行融合,讓學生體驗Learning tips的學習過程,并讓tips具體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Learning tips教學;誤區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43-03
【作者簡介】鄧黎莉,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江蘇常州,213200),高級教師,常州市英語學科帶頭人。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精神……”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大部分教師對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的五大目標之一的“學習策略”已有所認識, 但與其他四個目標研討的程度相比,“學習策略”目標相對被邊緣化了。為了落實學習策略目標,譯林新版《英語》教材增加了Learning tips,但綜觀近幾年的各種教學研討,插在教材中的這一“黃色小星”(教材中都是以一顆黃色小星提示tip),教師們或是視而不見,或是一帶而過。理論闡釋和實踐研討的缺失使教材上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往往成為空談。
一、Learning tips教學存在的誤區
【現象1】不求甚解,認識錯位
譯林新版《英語》四下 Unit 5 Seasons 中的Fun time版塊。
教師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再讓學生根據圖片說出一段話,描述圖片。最后,教師讓學生把剛剛說的一段話寫在練習本上。寫完后讓學生讀一讀,教師就學生的書面表達進行評講。
在整個Fun time版塊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沒有提到教材上右上方的“Tip:Check these sentences. See page 59.”,而在59頁的Learning tips附錄中對英語句子寫作做了詳細解說,這個單元首次要求學生寫句子,這里的Learning tip對寫句子作了恰如其分的要求和解說,符合英語初學者的需要。教師應要求學生按照要求書寫句子,或者學生寫完句子后引導其對照該Learning tip的要求,進行回顧和檢查,這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有積極作用。
【現象2】就事論事,缺少遷移
譯林新版《英語》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中的Fun time版塊。
學生在完成 “尋找失主”的練習后,教師讓學生讀一讀Learning tip:“人名后加’s表示所屬關系。注意’s還加在He , she, what等詞后面表示is。我們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這些語言現象,經常總結、歸納。”接著,教師沒有再做任何處理,繼續教學別的內容。
這一單元的Learning tip除了介紹名詞所有格的形式,還指出了一條很重要的學習策略:經常總結歸納相似的語言現象,加以比較。案例中,教師對名詞所有格的相關知識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結合策略,進行歸納總結,更沒有鼓勵學生要在以后的學習中注意比較相似的語言現象。這樣的學習策略教學是不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任何印跡的。
【現象3】被動隨意,缺少自主
回顧近年來的省市級公開課,教師在出示Learning tips時都是采用告之的形式,如:在復述課文時有的教師會給出這樣的Learning tips“在圖片的幫助下復述課文”“結合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參照問題復述課文”等。至于教師介紹的策略的使用條件是什么?學生喜不喜歡?此策略的優、劣在哪里?學生一概沒有反思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只會遵從教師的“命令”,不會主動地使用學習策略,教學策略的學習缺乏實效。
二、Learning tips教學的實踐
1.要有一種意識——課程意識。
現實中,有些學生學習態度很端正,但就是學不好,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恰當的英語學習方法或策略。因此,我們有必要利用教材中的Learning tips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并進行長期的、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如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中,在涉及have/take時,教師可以利用Learning "tip “Can you make more phrases?”落實課標中“對所學內容能主動復習和歸納”的要求。教師們在教學中結合教材中出現的“have a headache, have a rest及 take some medicine”引導學生歸納以前學過的含have/ take的詞組,鼓勵學生進一步大膽組詞,復習歸納have/take一詞多義的用法。
2.要有一種融合——語言融合。
學習策略的指導應該分布于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教師應首先把學習策略的教學和英語語言教學融合。教材中的Learning "tips教學如果脫離語言,就會變成枯燥的灌輸和機械的訓練,就不可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教學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時,有教師將英語學習策略的教學和英語語言教學結合得很好。
第一步,快速閱讀課文,找到文中人物的職業。教師進行第一次學習策略指導:閱讀前可以根據圖片預測文章的大致內容。
第二步,閱讀課文,了解文中每個職業所做的事。要求學生在相關的內容處劃線。教師進行第二次學習策略指導:在閱讀時,如需要尋找細節信息,應該放慢閱讀速度,在找到的關鍵信息處劃線或標記。
……
第五步,復述課文。教師進行第三次學習策略指導:當我們復述課文時,可以先整理出關鍵詞,再根據關鍵詞進行復述。
這是一節閱讀教學課,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如:教會學生如何在快速閱讀中獲取關鍵信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細節,指導學生借助關鍵詞嘗試復述等,這樣學習策略的訓練才能落到實處。正是運用這些學習策略,學生才能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
學生學習策略的掌握不是靠教師的講解,而是靠大量的實踐體驗,在日積月累中形成,因此,學習策略教學應該滲透在平時的語言學習活動之中。
3.要經歷一個過程——學習過程。
譯林新版《英語》五上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中的Story time版塊。
Step 1 "讓學生試讀story (story如下),找出新詞,并猜單詞的意思。
I have two animal friends.One is red and the other is black.They have big eyes and big bodies.They have no legs or arms,but they have big tails. They can swim.
T:Are there any new words?Can you read them?
出示新詞other,body,arm,leg,tail,學生根據已學單詞用直拼法試讀新詞。
Step 2 "通過追問,關注猜測新詞意思的學習策略。
T:Do you know their meanings?
S1:Body means 身體。
T: How do you know it?
S1:我看圖上畫了個身體,結合句子猜的。
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That’s a good method.
S2: leg,arm我猜意思是腿和手臂,我看了單詞表是對的。我想魚是沒有腳和手的,但是腳foot手hand我們都已經學過了。
T:Good! We can know it from our life.
T:What does “the other” mean?
S3:另一條?
T:How can you guess its meaning?
S3:書上說“I have two animal friends. One is red and the other is black.”the other就是“另一個”,另一個是黑色的。
T:Great. We can guess the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Step 3 "總結如何猜測新詞意思的方法,呈現學習策略。
教師出示learning tip: How to guess the meaning?根據圖片、上下文、生活經驗猜測。
Step 4 "嘗試運用學習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其余新詞。
Step 5 "鼓勵學生以后自主運用學習策略。
學生缺乏主體體驗,學習策略的學習就會停留在簡單的嘗試、演練甚至機械學習階段,難以向應用與遷移和新策略生成等高級階段推進。學習策略教學中的主體經驗是指通過嘗試、應用而獲得的關于具體策略的內心認同。[1]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某一項學習策略呢?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整個學習的過程:教師結合語言學習內容,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再引導學生關注自己或他人的學習方法或策略,歸納總結有效的策略,學生內心對這一學習策略形成認同感后,通過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練習運用策略;最后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自主、靈活地運用學習策略。當然,在以后的學習中,應該多鼓勵、提醒學生運用這些學習策略,使學生們能親身經歷探究、體驗、認同、內化到自覺運用的掌握學習策略的全過程。
4.要盡量具體化——策略可視。
“由于許多學習策略是內隱的,不是靠眼睛能觀察到的。所以老師要盡量把學習策略具體化、外顯化,使學生能感受到、體驗到。” [1]在學習策略的學習和運用中,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思維過程大聲地說出來,即讓學習策略具體化、外顯化。
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下 Unit 7 A busy day,語篇中第二個場景。
T: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What does David need to do?What does David want to do?
Ss:He wants to watch a basketball match.He needs to clean the library.
結合文本教學: on duty
T: What does it mean? How do you know?
S1: It "means“值日”,我從單詞表上查到的。
T: That’s a good method.
S2: It means“值日”,書上說: Mike and I are on duty today. We need to clean the library.需要打掃圖書館,說明他們要值日。
T: So we can guess the new word’s meaning according the context.
要通過實例說明策略運用的過程,要盡可能詳盡地展示內隱的思維過程,步驟具體,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策略運用的過程與有效性。[2]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新詞的含義并追問學生是怎樣知道的,目的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用的策略,這樣便于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比較,從而甄別更有效的策略。
5.要有一個反思——策略調整。
譯林新版《英語》四上Unit 3 How many?中的Cartoon time版塊。
課尾,教師進行Reflection環節教學:
T:回憶一下,我們學習了哪些新詞?
T:table,have,tennis,我們是怎樣認讀的?
Ss:借助一個以前學習過的單詞來讀。比如table 借助game,兩個單詞中的a都讀同一個音。
T:以前,同學們是這樣記新單詞讀音的嗎?
S1:我以前記不住單詞的讀音,就在旁邊寫中文,但是那樣會讀不準,沒有這個方法好。
S2:以后可以在新單詞旁寫一個有相同讀音的舊單詞幫助記憶讀音。
“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使語言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它既包括學習者為了更好地完成某個學習活動或學習任務而采取的微觀策略,也包括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計劃、調整、評估等而采取的宏觀策略。”[3]學習策略的形成是一個從改變低效的學習策略開始,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策略的過程。教師在學生學習英語學習策略的過程中要及時指導他們不斷反思低效的原因,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新的學習策略,當學生對新的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后,再讓學生將自己原先的方法與新的學習策略作對比,并進一步對自我需求作分析,最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結合新教材中的Learning tips,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掌握具體的學習策略,并指導學生自我監控,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最終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學習者。
【參考文獻】
[1]劉電芝,傅玉蓉.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策略指導[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1).
[2]田良臣,劉電芝.試論學習策略教學過程中的體驗[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2(8).
[3]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