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書法欣賞;技法;人文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77-01
如何欣賞書法作品?很長時間以來,各種觀點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因此,筆者想就自己學習、欣賞書法的心得體會,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1.技法方面。
首先是字法,即結構之法。一幅書法作品,不管是什么書體,都有其基本的結構原則、結構之法,即使有變形、夸張,但仍不會違背結構的基本要義和漢字結構的審美原則——正側、對稱、疏密、均勻、平衡等。因此,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時,首先要分析字的基本結構。
其二是筆法,即用筆之法。用筆重在用鋒,有中鋒、側鋒、偏鋒之別,書法當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偏鋒。不同書體的使用比例也不同,楷書、隸書、篆書,當以中鋒為主,行書至草書側、偏鋒的比例逐步增大。中鋒線條圓實飽滿,側鋒取字勢,偏鋒用其趣、用其奇。還有出(露)鋒和藏(斂)鋒,內擫和外拓等法。大凡風格剛勁、雄渾多出鋒,如魏碑;含蓄蘊藉的多藏鋒。內擫、外拓說法多有不同,大致認為王羲之內擫,王獻之外拓,歐陽詢內擫,顏真卿外拓。這些關于筆法的說法,都生動地道出了筆法的萬千變化,多姿多彩。欣賞一幅作品的筆法,主要看他的筆法是否豐富,變化是否合理自然,如此則佳,反之則劣。
其三墨法。即墨汁在書寫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及效果。古人常說“墨分五色”,指的是墨色的濃淡、枯濕、干渴、潤澀、宿新。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墨色是有層次的,變化是豐富的。反之則顯得平淡單調。
其四章法,即整幅字的謀篇布局之法,這是書法創作的最高追求。一幅作品有若干個字構成,好的書法作品就是一個和諧有致的整體,渾然天成。而每一個字有大小、輕重、正側、縱橫、俯仰、相背等形體和姿態的不同,又有疏密、遠近、轉折、提按的變化,非常復雜,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殊非易事。不管亂石鋪街還是整齊劃一,不管縱橫捭闔還是靜穆內斂,不管是蓬頭亂服還是秀美華麗,成功的作品都是和諧的整體,都是經典。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
此外,欣賞一幅書法作品還要注意它紙張的大小、類型(生熟)、顏色及裝裱工藝等,這些往往是欣賞判定一幅作品繞不過去的因素,不能忽視。
2.人文方面。
書法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和內容,都富含人文主義色彩。因此,要真正讀懂一幅書法作品,還要關注其人文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了解時代背景。這與欣賞一篇文學作品是相通的,任何作品的產生都脫離不了時代。欣賞時要考慮時代因素,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我們通常講“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清尚質”,盡管有異議,但大致可以表明時代因素對書法作品的影響。
其次是作者。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他忠貞的信仰和他悲憤心境的產物,蘇軾的《黃州寒食帖》是他身處逆境和曠達襟懷的合成,米芾的《蜀素帖》是他痛快沉著和快意人生的交響曲。欣賞書法作品,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藝術主張、創作環境以及創作時的心境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解讀作品。
最后,還要留意作品的收藏、流傳,作者的師承等相關因素,這些都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作品。
欣賞是認識作品、解讀作品的活動。因此,“功夫在課外”,教師要讓學生儲備好知識,拓寬視野,多實踐勤思考,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欣賞水平和藝術素養,從而為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