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英語;課程資源開發;兒童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74-02
課程資源的選擇和開發應以兒童的“生活世界”作為背景和來源,通過開發與兒童生活方式相適應的課程資源, 可以為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廣闊的空間。下面,筆者就開發與兒童生活方式相適應的課程資源,談談自己的看法。
1.開發學生能理解的課程資源。
首先,教師選擇課程資源應基于學生的生活方式。在中國,通常是一個省使用一套教材,因此教材內容會出現不符合部分地區學生生活實際的現象。因此,教師基于教材和學生生活方式開發課程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譯林新版《英語》五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主題是問路,問路和指路的英語表達:How do I get to...? Go along ... Street. Turn left/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教材中的指路用語都是指出某個地點在某條街上,在第幾個交通信號燈處拐彎。而溧陽很多地方以“某某路”命名,很多小區附近的岔路口沒有紅綠燈,人們一般用在第幾個十字路口或者在某某路向左、右拐來描述具體地點。因此,在教學中,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況,教師應拓展road和crossing等詞匯,同時增加相關問路、指路用語的教學。
2.開發便于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
對教師而言,教學的魅力在于我們不是按部就班地生產統一規格的“零件”,我們要深入研究學生的生活方式,并研究教材是否符合學生的生活方式,是否便于學生學習和運用……如若不然,我們應及時地開發便于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
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中Checkout time版塊有一個寫話練習“Draw an animal and write about it”,根據教材的提示,學生先寫動物朋友是什么,再描述它的外形特征以及它能干什么。這一寫話練習違背了學生描述動物的一般邏輯:先告知動物的名稱會讓寫話喪失讀者閱讀的動力。通常學生在描述一種動物時會先描述動物的顏色,這里沒有給學生描述這一特征的空間。于是筆者重新設計寫話練習,要求學生先畫動物,然后寫它的顏色、外形特征、擅長的事情、它的名字。值得一提的是在描述動物特征這個地方,筆者設置了兩個“It has " " .”給學生留出空白,便于學生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取舍。這樣易于學生操作的課程資源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體驗成功的可能性。
3.開發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課程資源。
教材只是知識的載體,要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得靠教師的教授,同樣的內容教師可以照本宣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使學生樂學且學得牢固。
譯林新版《英語》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中的Grammar "time版塊呈現了“There be...”句型的幾種變化句式,思路較清晰,但是所提供的例句較少,學生無法充分感知;同時缺少體現“There be...”句型“就近原則”的例句。Fun time版塊提供的活動是“Draw and say”,要求學生在教材中客廳背景圖上畫一些物品,然后用“There is/are...”來描述圖片?;顒又泵姹締卧闹攸c句型,但略顯單調。因此,筆者嘗試改變教法,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這一版塊。
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來教學Fun time版塊?;顒?,課前將學生分成兩人或四人小組,合作繪制客廳圖片。課上,小組按空間順序有條理地介紹客廳,如:A: This is our living room. B: There is a...on the chair. A: There are .... B: Do you like it?活動2,教師將Fun time版塊中的圖片設計成動態的客廳,在客廳里不時地出現一些物品,有單數物品、復數物品,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有些擺放合理、有些不合理……讓學生參與介紹和評價:Look,there’s/ are ... in/on/near.... It’s/They’re very nice/ not good. 設計活動時加入“就近原則”,比如:先在桌子上出現一杯水,學生會用“There is...on....”來描述,然后再出現一杯水,引導學生思考表達“在桌子上有兩杯水”。教師設計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課程資源,不僅有趣,而且教學效果好。
總之,關于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兒童視角,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學生樂于接受的課程資源。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