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意義深入;意義轉化;整合;放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71-02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意義學習決定著學習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開始重視研究凸顯意義的學習。但學習怎么凸顯意義?筆者認為:凸顯意義的學習就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學生提供最佳的意義認知途徑,讓學生自覺地進行新舊意義的廣泛聯結,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深刻地發現和鞏固新結論。
1.整合促意義深入。
教師應注重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創設更高層次的認知途徑,促使學生運用剛發展起來的新意義處理或適應新情況,螺旋上升地探究問題,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例如:教學蘇教版四下《用數對確定位置》時,教師可以把練習題進行整合,如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如下題組,讓學生觀察比較:圖1中第3列第2行的瓷磚和圖2中二年級三班的位置有什么相同點?
2.下圖是小明家廚房貼的瓷磚,用數對表示4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圖1)
7.下圖是某校傳達室各個班級信箱的示意圖。
(圖2)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聯結、推理,將不同題目中的不同事物抽象成平面直角坐標系里的一個個位置點和數對,使他們認識到:不同題目中不同的事物只要位置相同,就可以用相同的位置點和數對來表示;同一個位置點和數對可以表示不同題目中位置相同的不同事物。學生的認識由一個個離散的、寄托在不同事物上的認識上升為高度集中的統一認識,形成了一個凝練、牢固的認知結構,深刻認識到數對這一新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廣泛概括性和適用性。
2.放手促意義轉化。
在教學中,教師應主動放手,讓課程更加貼近學生,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接觸他人的觀點,并對這些觀點進行采納、借用或摒棄,促使數學現實轉化為意義事實,充分展現學習規律,使得學生的認知從已有準備水平上升到應有水平。例如:教學蘇教版三上《間隔排列》一課,教師設計了排隊的學習活動:
師:星期五我校將組織同學們去江都區圖書館參觀學習,到時要求大家排成一列縱隊有序進場參觀,誰來現場指揮,看男女生怎么搭配排隊好呢?
(全班學生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教師及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隊,明確分工,學生分小隊排隊……)
師:哪個小隊上來演示一下,你們小隊是怎么排隊的?
(指名一小隊上來排隊演示。)
師:大家說說張指揮是怎么指揮排隊的。
(生說師板書:男女男女男女……)
師:大家觀察張指揮排的隊,照這樣的規律排下去,第15個是男生還是女生?獨立思考,用你認為可行的方法解決問題。
全班交流,生說師板書如下:
①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②○△○△○△○△……(○:男生,△:女生)
③ABABABAB……(A:男生,B:女生)
④1、2、3、4、5、6、7、8……(單數:男生,雙數:女生)
⑤15÷2=7(組)……1(人)
教師放手,使得最貼近學生的學習活動進入了課堂,學生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產生了強烈的解決愿望,這引發了他們去合作探究、去碰撞觀點、去思辨,將數學現實成功轉化成了意義事實。
教師應通過不同的方式凸顯學習的意義,引領學生從膚淺中看到深刻,從龐雜中發現重點、發現學習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的持久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中心小學教育集團花園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