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散步美學;真味語文;智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7-0064-01
散步,在宗白華先生眼中,是一種美學的境界:漫不經心,拈花微笑。“散步”這兩個字表現了宗先生美學中的悠閑和學術人生的境界。我以為,散步美學,也是教學中需要的特殊智慧。“散步”,讓我們細細品味這真味課堂中的美學。
1.等待——氣韻,通達。
我們期待在課堂上看到等待的場景。比如,學生在思考,在讀書,在自主學習,在合作討論,小聲交流,教師不限定一分鐘、兩分鐘,靜靜地等待。再比如,教師在黑板上靜靜寫,慢慢寫,下面的學生靜靜地坐著看。相比現在的熱鬧課堂,教學中“等待”的情節,其實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疤摽铡蹦苁拐n堂氣韻生動,賦予教與學另一種生命力。等待的品質,相對浮躁的教學改革中種種模式化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2.安靜——空靈,充實。
課堂需要留有一份安靜,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無我之境”,充滿了詩的氣氛和情調。課堂從“滿堂灌”到滿堂練、滿堂合作、滿堂探究,滿堂的喧鬧,我們喊出:讓語文安靜。讓語文安靜是從語文學習的規律入手,從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入手思考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首先需要“科學”,伴隨學習科學與兒童學的研究,我們發現,語文需要回歸“真實的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靜靜讀書,靜靜思考,在靜謐的學習情境下,語文的滋養如春雨潤物。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安靜地學習、思考、研磨,留得一份樸素與實在。心態安靜,方可清醒明智,氣定神閑。
3.留白——無墨,妙境。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論盛唐詩人詩歌的境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語文課堂,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地親近文本,讓學生在真正自主中獨創和批判。語文課堂的“留白”,是關于語文學習方式的現實思考。學生是問題生成和解決的主體,傾聽學生思維的表達和指導學生應融為一體。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蘇教版五下《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時說:“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輩子來讀的,《我和祖父的園子》就選自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相信將來的某一天,你讀完這本小說,再來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你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毙W語文教學的“度”,是需要小心拿捏的。語言文字的學習應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具有“適切性”。小學生學習語文,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教多少就教多少,而是要把他們能夠接受的語言學習中的核心交給他們并使之終身受用。
4.愉悅——生活,藝術。
不論是“人生的藝術化”,還是“藝術的人生化”,人最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生活。審美愉悅以情感為中心,以人自身為最高目的,語文課堂應抓住“學習的愉悅”這一基本特點,走向教與學的“審美愉悅”。海德格爾曾將語言的本質概括為“歌唱的歡樂”,對語言學習的欣賞、發現與感悟,學習的愉悅就在每一個學習者的內心沉淀。語文教學應處處表現出對人生的關懷,正如一切美來源于心靈,通過語文學習的歡樂世界讓師生共同閃光。
散步美學,是真味語文的一種追求,它表現著教學的真實與真誠。語文教學當有這藝術,并使之豐富、優美而有意義。
(作者單位: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分校將軍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