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開放題的數學寫作能挖掘學生的內在思維,這是傳統的紙筆評價不易做到的。在寫作中,學生需經過一系列的回顧、探索、省思與整合過程,并學習把自己的思維過程以文字、符號、圖表等方式記錄下來,這些將有助于教師讀懂學生并將其作為調整教學的依據。
【關鍵詞】開放題;數學寫作;思維;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5-0017-02
【作者簡介】何鳳珠,臺灣臺南市鹽水小學(臺灣臺南,73746),曾獲臺灣師鐸獎,2011年臺灣教學卓越金質獎。
何謂“數學寫作”?簡單地說,就是以“寫作的活動”來帶動數學的學習,它是一種主動的學習過程。學生也往往在寫作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在想什么,學到了什么,什么是重要的。所以,教師可以用寫作來輔助他們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在數學記錄本上解釋、省思、回顧、組織或聯結相關的數學知識與經驗,以幫助學生創塑具有數學意義的活動,這種活動稱為“數學寫作活動”。數學寫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回顧、省思和整合所學知識的機會,促進他們理解數學概念;也可以作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平臺,促進教師優化他們的教學。數學寫作的類型有數學日志、解釋錯誤的寫作、創作性的寫作、開放題寫作等。我在課堂上常以開放題寫作來輔助教學,下面以一個案例來與大家進行分享:
【環節一】出示問題1:就長方形來說,周長增加,面積就會跟著增加嗎?你是怎么想的?請用大家能理解的方式來說明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圖文不拘!
■
■
生1:我用假設法,把長與寬都增加2cm,周長增加了,面積也增加了。(如圖1)
生2:會增加,因為周長是邊長的總和,所以周長增加就等于邊長加長,當然面積也增加了。
師:看來你們都認為周長增加,面積也會增加,且都舉了例子來說明,能不能找出一個反例呢?
生3:我找到反例了,若將原長方形的寬3cm、長4cm,改為寬1cm、長7cm,那么周長增加了,但面積變小了。
生4:也可能周長增加,面積不變。(如圖2)
一個開放題可以看到很多學生不同的思維,大多數學生直接將長和寬同時“加長”或“加倍”處理,只有少數學生去思考“什么是周長增加”。周長增加有哪些可能?可以是長和寬都加長,也可以是長加長、寬縮短,或長縮短、寬加長,思維是否縝密由此細微處可見一斑。教師適時地追問學生能否找到反例,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探究所有的可能性。
【環節二】有了前面的寫作后,接著出示相似的兩道題,讓學生進行再思考。問題2:請你舉出周長一樣,但面積不一樣的兩個長方形。問題3:請你舉出面積一樣,但周長不一樣的兩個長方形。
師:怎樣才能畫出周長一樣,但面積不一樣的長方形呢?
生1:可以先設定周長,再將其分解成不同的長與寬,即能形成面積不一樣的長方形。要畫出面積一樣但周長不一樣的長方形,也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如圖3)
■■
生3:我將周長分半,拆成兩個不一樣的數來繪制長方形……
師:觀察你畫出的各種長方形,其面積的變化與周長的變化有何關系?
生5:我各舉了三個例子,發現面積愈大,周長不一定愈長;反之,周長愈長,面積也不一定愈大。
生7:我發現周長一樣時,面積愈大就愈接近正方形,也就是長和寬的長度很接近。
生6:我發現周長一樣時,面積愈小長方形就愈細,即長多寬少。(如圖4)
要學生依條件畫出指定的長方形,難度不大。但聚焦“面積的變化與周長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就有分歧了,有的只關注如何畫出指定的長方形,有的則關注畫出的長方形有什么變化,只有少數學生與問題1進行聯結,發現周長的變化與面積的變化之間的關系不唯一。
【環節三】最后再出示一道題,讓學生在認知沖突中進行歸納及反思,并檢視問題1,重新修正想法。問題4:教師給定一個長方形,請畫出3個長方形,其周長要比教師給定的長方形的周長長,面積卻比它的小,看看你有何發現。
■
生6:當長方形呈長條時,周長可以達到十分大,面積卻比原來的小。(如圖5)
師:和你先前對問題1的預設有沒有不同呢?
生6:我原先只考慮到長和寬同時增加,沒有注意到當長和寬差距大形成細長狀時,面積就可能相對減少。
生4:我覺得周長不要增加太多,否則面積就會縮小。
師:周長增加一點點,面積就會縮小嗎?
生4:不是這樣的,我是指要將寬度減一半,然后長度增加一些,面積就變小了,如由4cm×6cm變為2cm×9cm。
從前面的“周長變長,面積就變大”,到此題“周長變長,但面積卻要變小”,學生普遍專注于完成指定的任務,有一小部分學生未感知此題與問題1有矛盾之處,需通過追問及對話才能省悟。這讓我意識到,要埋設一道思維的導火線,果真不容易,若再重新設計問題單,我會留下一個空白處,讓學生有重新審視的機會,如:回頭想想問題1,你還會認為周長增加面積也增加嗎?你當初考慮時遺漏了什么呢?
我采用開放性問題單,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并畫圖來輔助說明,能清晰地觀察到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并適時加以評價與指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思路,并能有條理地呈現出來,讓別人看得懂。當然,這樣的學習歷程,需要教師等待和欣賞。只要學生愿意動筆寫,哪怕是寫得七零八落,都是值得鼓勵的。因為,他們只是孩子,一切尚在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