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龍眼種植面積為300 hm2,在龍眼生產過程中,嚴重存在“大小年”的問題,產量高的年份可達1500 t,產量低的年份僅有500 t。有針對性地提出通過施肥(采果肥、采后肥)、控制樹勢、大年疏花疏果、小年保花保果等措施,以便能夠調節“大小年” 結果現象。
關鍵詞 " 龍眼;大小年結果;解決措施;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
中圖分類號:S667.2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5-018-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30.2332.016.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9/30 23:32:00
重慶市涪陵區南沱鎮地處涪陵城以東長江南岸“幾”字形內河套地區,位于三峽庫區經濟走廊的軸心點上。轄域東西寬15 km,南北長11 km,幅員面積67.14 km2,轄11個村1個居委會。西距涪陵城24 km,東距豐都縣城23 km,涪豐南線公路縱貫全境,擁有長江岸線28 km。
1 涪陵區南沱鎮龍眼種植情況
南沱鎮龍眼種植品種主要是蜀冠和涪陵黃殼。
蜀冠:系瀘州園科所于1986年從該所果樹隊27年生實龍眼樹選育而成。樹冠圓頭形,樹枝較開展,枝梢較長,節間較密,花穗為聚傘花序圓錐狀排列的混合花序,花小,黃白色,果扁圓形,果殼黃褐色,有細小瘤狀突,果大整齊,單果重15.0 g,可食率56.97%,果肉厚、多汁、離核易;早結、豐產、穩產,9月上旬成熟;是鮮食和制干良種。
涪陵黃殼:本地選育品種,由原平西壩百年老樹嫁接而成,果實皮薄、核小,果肉厚、多汁、離核易,含糖量高,單果重12.0 g,可食率75%。
涪陵區南沱鎮龍眼最早種植地方為原平西壩村(三峽蓄水后移民搬遷現改稱為平西壩島),至今在平西壩島上還存有百年老樹。經過新品種選育和引進后,南沱鎮現在龍眼主要種植分布在睦和村、焦巖村、金雞村、連豐村。全鎮種植面積為300 hm2,平均年產量可達 1000 t。但在龍眼生產過程中,嚴重存在“大小年”的問題,產量高的年份可達1500 t,產量低的年份僅有500 t。“大小年”產量影響價格使價格波動較大,在產量大年龍眼價格偏低(10~12元/kg),產量小年龍眼價格偏高(26~28元/kg)。這給果園的計劃生產和管理帶來困難,也影響市場的正常供應,嚴重影響了農民的收益,而且不均衡地結果實,也容易使龍眼樹本身加速衰老。
2 龍眼產量“大小年”可能形成原因
龍眼果樹大小年結果現象又稱隔年結果、周期性結果,龍眼是在南沱鎮大小年結果表現比較突出的果樹,分析認為這和龍眼枝梢的生長、當地氣候環境有等有較大的關系。
(1)龍眼是從枝梢的頂端抽穗,大年結果,夏梢抽生的枝條數量很少,在南沱鎮一般9月份采果后才能抽發秋梢,由于此時天氣氣溫逐漸降低,對養分積累影響比較大,導至絕大多數秋梢生長無法轉綠,不能形成健壯的結果母枝,有些結過果的枝條在當年不能萌發秋梢,要到來年才萌發新梢[1],這樣就形成當年不能結果或者花而不實。
(2)大年時龍眼樹花多果多,消耗樹體養分多,樹勢衰退比較嚴重,當年9月采果后不能及時萌發健壯的秋梢,不能形成來年優良的結果母枝,導致來年無花無果,甚至隔年結果的現象。
(3)環境因素和氣候原因。冬季氣溫高或遭遇嚴重凍害,來年4月份抽春梢期遇高溫“沖梢”;冬季遇低溫下雪或者打霜,將龍眼果樹的枝梢和葉片凍死,導致來年春季無法抽新梢和花穗,也會造成低產[2]。
3 克服龍眼“大小年”的措施
3.1 地下部管理
加強肥水管理是果樹土壤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提高產量和果實品質,克服大小年結果的最基本措施,根據龍眼樹生長情況,應適時施足施好各次肥水,以充分滿足龍眼生長、結果的需要[3]。
(1)施好采前肥(促花肥)。南沱鎮龍眼一般在9月上旬果實成熟,故應在龍眼果實采收前半個月(8月中旬)施用,其目的是能及時補充龍眼樹體和幼果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減輕第二次生理落果,促進果實膨大,提高產量;同時,為采果后促發健壯秋梢,培養良好的結果母枝打下基礎。此次施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增施磷、鉀肥能增加果實的甜度。一般株施腐熟人畜糞50~100 kg、復合肥2~3 kg、氯化鉀0.75~1 kg。在樹冠滴水下開挖深15~20 cm、寬30~40 cm、長80~100 cm的環狀施肥溝,將準備好的肥料混合后,施入溝內,然后蓋土。
(2)施好采后肥。在龍眼采果后10 d左右施用,目的是恢復樹勢,減少采果后落葉,及時促發健壯早秋梢,培養良好的結果母枝,減輕大小年結果現象,實現豐產穩產。本次以氮、磷、鉀肥和有機肥為主,株施氮磷鉀復合肥2~3 kg、腐熟的人畜禽糞40~50 kg,在樹冠滴水下挖深環狀施肥溝,將肥料施入溝內蓋土。為了提高施肥的效果,施肥前可將樹盤和植株周圍的各種雜草鏟除干凈,施肥后,將雜草覆蓋在樹盤上,以降溫保濕。
(3)干旱期及時灌水。在伏旱和春秋干旱時期,必須及時充足地灌水,確保樹體正常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
3.2 地上部管理
3.2.1 修剪
根據南沱鎮龍眼果樹種植者管理水平差異較大,施肥、噴藥、修剪、疏花疏果等管理工作跟不上,因此造成大小年結果現象十分突出的生產實際,加強龍眼果樹生產管理十分關鍵。采果后,在10月份低溫來臨前及時修剪非常重要,本次的修剪工作,主要是剪除枯枝、病蟲枝、蔭蔽枝和過密枝,為大樹開天窗,把抽發過多過密的夏、秋梢剪除一部分,每條骨干枝留1~2條生長健壯、分布合理的枝梢,這樣有利于促進結果母枝生長充實。
3.2.2 花果管理
大年疏花疏果,小年保花保果。大年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花果量,減少營養大量消耗。在現蕾未展開時進行疏花,去歪留正、去頂留內、多穗去一留一;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果實為黃豆大小時進行疏果,原則是去過密、疏病果,使果粒間保持適當間隔。小年結果時,大約在4月中旬采用人工摘除花穗上的紅葉,防止沖梢;花期放蜂,保證授粉受精良好;施好保花壯果肥,噴好磷酸二氫鉀、硫酸鋅等葉面肥,減少因梢果爭奪養分而造成的落花落果。
3.2.3 病蟲害防治
南沱鎮龍眼主要病蟲害有霜疫霉病、荔枝蝽象、蛀蒂蟲、龍眼葉枯病等,在發生期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的措施。藥劑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無污染的農藥,結合修剪,防治病情、蟲情擴展。
3.2.4 葉面肥噴施
在龍眼采果前后,每7~10 d進行1次葉面追肥,連噴2~3次,及時補充葉片養分,促進果實膨大和成熟,提高產量和品質,同時穩定樹勢,防止采后落葉,促發健壯的早秋梢。采果前,噴施0.2%磷酸二氫鉀、1000倍核苷酸混合液;采果后,噴施0.2%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1000倍三十烷醇混合液。
參考文獻:
[1] 陳月華.龍眼大小年結果問題的剖析[J].福建農學院學報,1985,14(4):331-338.
[2] 溫福光.相對低溫對龍眼產量的影響[J].福建果樹,1988,(2):55-59.
[3] 莊伊美.龍眼、荔枝營養與施肥[J].福建熱作科技,1989,(4):27-35.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