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 分析了重慶市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農產品生產經營規模化、推進農業標準化、加強執法監管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 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存在問題;對策;重慶市巫山縣
中圖分類號:F322 " 文獻標志碼:C "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5-068-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930.2333.05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9/30 23:33:00
巫山縣位于重慶市東部邊緣,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素有“渝東門戶”之稱。幅員面積2958 km2,轄24個鄉鎮、2個街道、337個村(居)委會,總人口63萬,其中農業人口52萬,耕地面積3.23萬hm2。大巴山、巫山、七曜山在境內交替延伸,最高海拔2691.8 m,最低海拔175 m,相對高差2516.8 m,全縣境內森林植被好,除煤礦外無其他工礦企業,污染小,農業生產環境良好。
1 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安定、社會發展的根本條件,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近年來,巫山縣以“三品一標”安全農產品品牌培育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為抓手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蔬菜等主要農產品在質量安全例行抽檢中農殘合格率從2011年的98%上升到2015年4月重慶市農產品例行抽檢農殘合格率100%,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2 存在的問題
盡管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2.1 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安全意識薄弱
巫山縣農產品生產主體多達13萬多農戶、600余家專業合作社、60余家農產品販運戶、58家市縣龍頭企業、100余家農業投入品單位、90余家豆芽生產作坊的品牌意識、質量安全意識薄弱,有待強化。
2.2 “三品一標”安全農產品的品牌培育不理想
巫山縣自2004年開始就在發展“三品一標”,但由于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小,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自身資金實力不足,農業企業對“三品一標”認識不足,且沒有實施安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導致企業認證積極性不高,三品發展效果不理想。“三品一標”安全農產品數量和面積較少,與市內其他區縣比較還有很大差距。
2.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力量薄弱
2.3.1 監管力量分散
巫山縣監管體系初步形成,但基礎差,力量薄弱。(1)巫山縣監管隊伍分散在各事業站所,大多為兼職,缺少專業技術人員。(2)執法力量少。由于編制等原因,縣執法大隊目前只有正式人員2人。(3)鄉鎮監管站全部是農業服務中心掛牌,巫山縣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由鄉鎮人民政府管理,部分鄉鎮給中心人員安排了其他工作,部分鄉鎮只有1個人員從事農業工作。
2.3.2 監測力量太弱
(1)檢測硬件建設滯后。巫山縣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納入了全國檢測體系建設,但由于項目“實驗室改造”落實不到位,檢測站建設項目沒有完成,無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2)鄉鎮監管站的設備已到位,但鄉鎮監管站工作全部是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人員兼職,農業干部本來就少,還擔負農業、農機、畜牧等多方面的工作任務,缺少專職監測人員。
3 提高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
3.1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食品安全宣傳等活動,開展以《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禁用農藥、安全用藥等知識的宣傳培訓,讓廣大群眾掌握農產品安全知識,并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監管。結合新型農民培訓和糧油高產創建工作,邀請巫山縣法制辦、農委專家對農業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等進行培訓,推廣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
3.2 加強農產品生產經營規模化
加強農產品規模化經營,改變一家一戶生產難以控制的局面,從經營體制上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大力推進農產品生產規模化經營。(1)采取“公司(大戶)”模式。招商引進企業、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大力發展像巫山縣天地農業公司、巫山縣黛溪老磨坊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農業企業,實施農產品生產經營。(2)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引進加工營銷龍頭企業,采取訂單農業方式,帶動千家萬戶規模生產。(3)采取“專業合作社”模式,實現規模化生產,統一生產和管理,與全縣農業種植業生產企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簽訂農產品安全生產承諾書,宣傳質量安全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禁用農藥等知識,這樣質量安全才好控制。
3.3 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
3.3.1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規范和標準
組織巫山縣專家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產業現狀,制定農產品的相關生產技術規范,讓生產者嚴格依照規范生產。
3.3.2 加強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
巫山縣政府要加大對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鼓勵農戶、農業企業進行標準化生產,推進標準化示范創建。在標準化生產基地要求生產者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化投入要求,實施農業投入品種子、農藥、肥料的統一規范,組織農產品生產,做好生產記錄,起到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的農業示范效果。
3.4 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
根據巫山縣產業優勢,通過積極宣傳帶動,組織引導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實施標準化生產,將一批質量穩定、包裝良好、檔次較高的名優特農產品及加工品進行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安全農產品的認證許可登記,打造地方特色產品,創建知名品牌。通過農業企業申報“三品”、政府制定獎勵扶持政策的辦法,對獲得認證登記的企業給予一定資金補助,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加強對認證登記的農產品標志和證書的管理,積極組織獲證企業參加地方、全國的“三品”安全農產品推薦會,提高巫山縣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品牌帶動農業生產標準化,推進產業化。
3.5 加強監管力度
3.5.1 投入品嚴格監管
從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投入品、施用方法、農業生產環境監管入手,重點放在農業生產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增強農業生產者責任意識,強化制度建設,加大監管力度。組織相關單位執法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深入實施專項整治,從高毒農藥定點銷售著手,嚴厲打擊投入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嚴防違禁投入品流入農產品生產環節;從查閱生產環節的生產記錄著手,抓好投入品的使用管理。
3.5.2 加強認證后監管
(1)建立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臺帳,將“三品一標”認證單位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點監管對象,公示“三品”認證信息,強化社會管理。按照《重慶市三品一標監管工作指南》指導,督促獲證企業落實內部質量管理制度、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和日常生產記錄,要求企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承諾書、農產品生產單位質量安全責任書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企業內檢查員職能職責都要張貼上墻,并設立生產基地認證信息公示欄和農產品禁用農藥警示牌,強化監管工作規范,樹立“三品”形象。(2)實行“三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抽檢。(3)開展三品一標標識使用專項檢查。組織執法人員,從查進貨、看商品、看標志等對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標識規范使用情況開展檢查,規范“三品一標”農產品標志使用,加強品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切實維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3.5.3 加強監測檢驗
盡快落實巫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專項經費,確保專人專職,對全縣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農貿市場、各大超市農產品進行例行監督抽查,為檢測監管提供人員和經費的保障。進一步加大檢驗抽查頻次,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透明度。
3.6 加強體系隊伍建設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門技術人才的培養,充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人才隊伍。制定人才培養政策,招考一批農業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方面的大學生充實到縣鄉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站,在全縣范圍內構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術、懂管理”的復合型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人才隊伍。
3.7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體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質量安全監測、執法監管、“三品”安全農產品的認證登記等多方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增加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編制人員,把縣鄉的監管和檢測經費列入預算。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體系“機構專業化、人員穩定化、經費預算化、手段現代化”。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縣政府對鄉鎮政府的工作目標考核。把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與農業(包括水利、林業)項目掛鉤,作為業主、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專業生產基地申報項目的前置條件,與項目建設同時設計,確保投入生產的農產品安全優質。
(助理編輯:易婧;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