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戶Kobe
18平米,有淋浴,離大學徒步20分鐘。建筑年齡28年,房租四萬一千日元。隔音很差,早上的太陽很刺眼,房間朝南。曾對每天要爬山上學感到吃驚,對蔬菜和水果的價格吃驚,對課業的難度吃驚,而現在這一切正在變為日常。
風見雞與神社
“今天天氣好,要不要一起去北野散步?”一早就收到了洼田君的短信。洼田是剛來神戶不久認識的男生。那天在超市買東西,一眼瞥見他覺得像某個故人,不覺多看了幾眼,誰知一出超市他就把我截住.“你好,可以認識下你嗎?”,就這樣我和這個有些冒冒失失,以成為漫畫家為目標的大男孩認識了。乘電車到JR三宮站朝著山的方向慢悠悠地晃上一刻鐘,便來到了北野地區。
神戶歷來被關西人評選為最時尚的城市之一,1868年開港后各色外國人涌入這片被山和海包圍的城市,建造了大量的西洋風建筑,北野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這些建在山坡上能夠眺望到遠方海景的建筑后來被稱為異人館,昭和初期數量更是達到了300多座,現在有20座左右向游人開放,更有眾多北歐風格的雜貨店和咖啡廳隱藏在這片異國情調的街道上等待你去發現。
說起神戶,便不得不提屋頂隨處可見的雞形標志。所謂的風見雞,指的是以公雞為造型的風向計。風見雞館曾作為德國貿易商人托馬斯的私宅而被人所知,也是現存的異人館中唯一一座由紅磚砌成的磚瓦結構建筑,聳立在塔尖上的雞形風向標見證了開港后的神戶一代又_代的變遷。參觀完風見雞館,在洼田的指引下來到了不遠處的北野天滿神社。穿過巨大的烏居沿著長長的參道一路往上走,視野逐漸變得開闊起來。由于神社位于北野地理位置較高處,從這里可以俯瞰整個神戶市。兩個人就這么靜靜地坐在神社境內的石凳上看云卷云舒。
對于神社,我—直抱有一種敬畏之情,每次走過都會輕手輕腳生怕驚擾了居住于此的神靈。而洼田對此卻有不同的想法.“更像是兒時的游樂園吧”,的確,被綠蔭環繞的神社在孩子們看來是最理想不過的嬉戲場所。捕知了捉迷藏研究自由課題——在神靈的庇護下這里是一切冒險的開端。
藏匿于異人館的咖啡空間
阿醬是我在市民講座認識的。“醬”在日本一般是稱呼年輕女孩的,而阿醬已經年過花甲。然而她卻對此不以為然,“互相稱呼某某桑之類的多客套呀”,這么看來,阿醬還真是非典型性日本人。當時我正在臺下聽著某市政關系者滔滔不絕的豪言壯語昏昏欲睡之時,坐在旁邊的老奶奶突然湊過來半開玩笑地對我抱怨道:“很無聊對吧。”當她知道我是從中國來的留學生時,便熱烈邀請我去她鐘愛的一家咖啡店坐坐。老年人喜歡的咖啡店?腦海里出現的場景是一個充滿昭和氣息的昏暗房間,留聲機上的唱片播放著來自上個世紀的懷舊歌曲,墻上的海報已經褪了色,墻紙也剝落了大半。然而阿醬帶我來的地方卻大跌眼鏡。
順著北野坂一路往上,眼前出現了熟悉的標志——星巴克,但是它所在的建筑卻大有來頭。這幢兩層樓高木質構造,以墨綠和白色為主色調的北野物語館本是—百多年前所建,在著名的阪神大地震中受到嚴重)中擊后,神戶市將它重新解體移筑,便有了現在眼前的這座異人館。入口處的logo為了配合整座建筑的氛圍特地設計成了木質招牌。進入店里,木質樓梯被優雅地鋪上了紅色的地毯。墻上精致的西洋畫、暖爐、扶手椅、化妝鏡被橘黃色的燈光柔軟地包圍著,精雕細琢的家具制品無不體現著明治時期西洋文化和日式傳統的融合交匯,仿佛把人帶回了那個充滿異國情調的神戶。
阿醬熟練地把我帶到一樓的點單區,顯然店員已與她十分熟絡,一個打扮時髦的帥氣男店員還像小學生般作弄阿醬,不斷把她的絲巾解下來又系上去。阿醬替我點了杯蜜桃星冰樂,而她自己則鐘愛拿鐵。我們選擇了靠近落地窗的一處坐下,陽光透過樹葉星星點點地灑了進來,帶著些許慵懶的氣氛。舒國治曾提到的“理想的下午”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她一邊喝著冰拿鐵一邊緩緩道來她和這片土地的淵源。她年輕的時候便在附近日居留地的大使館工作,她的父母也是在這里的某家高級飯店相識的。“說不定他們是奉子成婚呢”,年過60的阿醬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出生在大阪的她,在神戶扎了根,我想不僅是因為這里有她年輕時的回憶,更因為她深深愛著北野,愛著這片有山有海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