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位上投摩根的前女掌門眼中,中國經濟的前景是樂觀的。而經歷了暴風驟雨洗禮的金融市場,發展也相對成熟。對于行業和市場的發展,她滿懷信心。
王鴻嬪的身上從來不缺光環。2003年,她卸下臺灣基金業營銷女王的皇冠,只身來到上海,開始籌建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公司。三年后這家第3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挺進了行業前十大。又過了三年,在爭議聲中,她毅然決然地卸任并從JP Morgan退休。2015年對她來說是個特殊的年份。從業25年的她,決定重新回到上海,創辦富匯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并開始著手寫書。
在您2009年底離開上投摩根總經理崗位近6年后,近日業界紛紛傳聞“女王歸來”。此番選擇復出在上海創辦自己的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出于怎樣的考慮?
我其實很怕看到關于自己的報道有“女王”之辭,每次我都會笑稱,我姓王,女性,但不是“女王”。女王是封建時代的產物,人類好不容易脫離了王權、神權時代,反而回頭熱衷于造神,并不是什么好事。
金融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以往,個人要在金融業一展長才,首先需要在這個行業里經歷風雨,之后才能談真正有所發展。
我加入金融行業至今已有25年。盡管中間暫停了全職工作一段時間,但我應該沒有離這個行業太遠。事實上,我對于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是比較看好的,覺得在這波改革浪潮下,自己的專業可以有所發揮。
現在,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已相對成熟,基金行業也走過了最初的懵懂階段。我仍然對行業的發展、市場的發展滿懷信心,因此再一次走了出來。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子女都漸漸獨立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一些自己的事,發展自己的事業。
您經常說,喜歡“選一條人少的路走”,在當下的中國大陸,您認為財富管理仍然是一條人少的路嗎?
所謂財富管理要從銷售導向轉為顧問導向,要從產品對客戶這個角度轉到站在客戶這一方去選產品,這個轉身絕不容易。首先從制度上說,收入來源還是產品商與渠道之間分成的架構,無法來自于客戶付費。所以完全從客戶角度出發的財富管理,并不是制度自然生成的,業者必須很刻意地時時提醒自己。我們很想走向如律師、醫師、會計師之類的角色,客戶付費的制度自然生成必須以客戶的意志為最高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內的財富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年我的好友、同事楊文斌要創立第三方基金銷售公司好買基金,我很佩服他的勇氣與堅持,堅持到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很不簡單。當時我的看法是,產品同質型太高,很難發揮,就好比一位醫生,讓他只能開一種藥,不管看頭痛、牙痛、胃痛,都只能同一藥方,這樣的環境下,華佗再世也枉然。
我沒有他的勇氣,等到現在才進行新的事業。但財富管理并不是簡單的管管錢,唯有深耕細作方能成為金字塔頂端的公司。
從您的從業經歷看,海外投資或許是貴公司的一個優勢。您是否考慮近期推出相關的產品?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有何應對之策?
現在IPhone、三星手機在國內很受歡迎,如果沒有適當的投資途徑,國人只能作為這些國外大廠的消費者、代工廠,而不能夠成為他們的股東。投資者將部分資金配置在海外的資本市場,這也是所有國家富裕之后的必然發展。
目前國內可以出境的途徑有QDII、QDLP、ODI等等,近月來額度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部分擁有QDII、 QDLP、ODI額度的機構又將其額度以通道的形式出售給其他機構,自然生成了尋租行為,與政策希望推動專業機構投資者出海的初衷相悖,而投資者的成本也隨之不斷攀高,對于投資者不利。
我們仍然會為投資人提供全球資產配置的投資顧問服務,相信市場也會隨著進一步發展而逐步完善。
在人民幣貶值預期較高的情況下,您會優先關注哪些投資領域?
首先,對于中國市場我一向樂觀。人民幣貶值的預期雖然存在,但隨著美國加息預期告一段落,對人民幣的壓力也會漸漸減輕。
錢是流動的,哪里有機會,它就去哪里。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和日本會進一步推行量化寬松政策。而美國則仍處在加息預期中,或者說近期至少不會降息。并且目前來看,美國的經濟運行情況也好于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其受中國經濟放緩和大眾柴油車丑聞負面影響相對較少。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資本會進一步回流美國,因此預計美元兌歐元、日元、人民幣和新興市場貨幣未來表現仍會強勢。美國資產更將會迎來機遇。
建議重點配置美元資產,低配新興市場資產。其中美國的權益類資產、美元、房產等資產都是可以考慮投資的標的。
但也要隨時注意加息利好兌現和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等風險因素的影響。
今年的股市經歷了一輪劇烈的震蕩,而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您如何看待A股市場的未來走勢?
前不久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召開,“十三五”規劃是期間的一大看點。中國目前正致力于通過改革轉型、產業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也將給市場帶來一些機會。
當前的市場,要說結構性的大行情應該不會那么容易看到,但這并不代表沒有機會?!笆濉币巹澴鳛槲磥砦迥晟踔粮L時間的發展綱要,涵蓋面較廣,幾乎會涉及到經濟的方方面面,一些行業、公司都很可能有優于指數的表現。
我個人比較看好消費、新能源、文創等板塊的機會。隨著大盤見底后的人氣陸續回籠,券商股也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