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行業的普通上班族而言,雖然坑無處不在,黑鍋隨時不請自來,殺傷力總歸還是有限。有時候,無非是老板自己忘記發封重要郵件給客戶,然后怪罪秘書,或者哪個業務差錯找不到人承擔,看誰位低一級就怪到誰頭上。被迫背黑鍋者心情不爽是肯定的,不過很多時候,忍一忍似乎也就過去了。
但在金融行業,如果一不小心踏入一個坑,那付出的代價往往不僅是金錢和面子,有時甚至是牢獄之災,其發生頻率和慘烈程度,較一般行業更甚。
今年7月13日,歷時一年多的調查后,原齊魯證券零售業務部副總經理彭晨,因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涉及資金高達1.6億元,坐在了人民法院被告席上。
從2014年4月被警察帶走時不斷聲稱“我是冤枉的”,到法庭上對指控予以否認,并堅稱齊魯證券在整個事件中讓其“背黑鍋”,所涉及的無非是一個焦點:在出事產品的推廣過程中,彭晨的行為究竟是職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
其實,金融業的坑太多太密集,彭晨不是唯一掉進去的人。
大牛如同闞治東等第一代證券人,抓的抓、逃的逃,其中有多少人是形勢所迫,不得不掃地雷、堵槍眼?而每一次證券市場巨變,被調查甚至入獄的Big Name,隨便扔一個出來,以前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那些被認為是中堅力量的中層們更有苦要訴:本來中層的定位是上傳下達,可是如果上面不把話說清楚,下面的人又指著自己指條路,請問該怎么辦?不作為吧,“連責任都不敢承擔的人,成不了大器!”再說屁股后面可有一堆人等著坐你的位置呢!作為吧,事情若順利解決,殺出一條血路的話倒也罷了,一旦生變,或者后患涌現,當時那些明里暗里推動你行事的人馬上會劃清界限,指望他們承擔責任?Too young too simple啊!
再到第一線去看看,隨便抓住一個客戶經理來問,對方的血淚史更多:一旦產品或流程出現任何什么問題,客戶第一時間找的肯定是我們。負責最前端銷售的從業人員,就是用來堵槍眼的。
似乎從上到下,任何一個出事的人都會抱怨:這不應該是我一個人的責任!我是給誰誰誰,或者哪個哪個公司背黑鍋了!
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
個人因素當然是其中之一。其實出事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是缺乏專業能力,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對于整體局勢的判斷能力,以及對于利益誘惑的定力,決定了你的安全程度。不是有句話么:水太深,人就不能太嫩。
但悖論是,這又是個打雞血的行業,有多少的創新、發展、壯大,說白了是源于名利的牽引。如果沒有胡蘿卜掛在前頭,前進的步伐又能有多快呢?熱愛這個行業的人,大抵也不是那么的安貧樂道,恬淡沖和。
而如同宿命一般階段性爆發的相似問題,是不是說明這個環境本身也出了點問題?既有規則的不合理,監管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的反應失靈,政策的不連貫及執行不到位,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種套利可能性,是不是也是滋生短期行為的不可忽視的一環?有機會,才有人鉆空子。有多少所謂的“黑鍋”,其實說白了,是因為想討個巧,又對周邊的人和環境報了太樂觀的期待,結果沒踩在點子上,四面楚歌,把自己給坑進去了。
金融圈真是個神奇的圈子,愛恨都來源于遠超一般行業的金錢糾葛。有多少人想從中名利雙收,就有多少人跌得頭破血流。“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這或許是很多人的夢想,但前提是:得安全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