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開發商們都在為賣房發愁,如果二手房中介都在虧本咬牙堅持,如果連不受限購的剛需都在觀望猶豫,繼續執行限購本身就沒有必要。”
盤點一年的南京樓市,諸多地產業內人、媒體都用了“變革”字樣。是為“變革”的市場,因為這一年影響樓市最大的房產政策“限購令”退出舞臺,進入所謂“白銀時代”的房地產行業,新的一年也將進入“無限購”時代。
回溯往年,這場“變革”始于2011年。近乎“炸彈”能量的限購令,攪動一池春水,第一次,購房者不是有錢就能買房,還得看資格。
這一年,天潤城、左右陽光還是“日光盤”,新年伊始,創造一輪7188套的好成績,超越2010年一整月。緊隨其后,量價齊升的好狀態戛然而止,圍繞“限購令”,整個樓市開啟了幾年的跌宕起伏。
2011年2月,“限購令”落地南京,被人們視作“冷水”,潑向火熱的樓市。南京乃至全國樓市,跌入低谷。一年多的適應期后,2012年,逐步回暖。南京樓市在2013年,走入全面復蘇狀態。進入2014年,6、7、8月等連續數月房價下跌,庫存屢次高過5萬大關,樓市再度冷卻,解除限購的呼聲也越來越高。2014年的9月21日,南京宣布解除樓市限購令,眾望所歸的決定,也帶來褸市短暫的興奮。新的時代開始了。
從頒布到解除,“限購令”施行3年多,是開發商和購房者不斷應對和博弈的幾年。在南京,萬科作為帶頭大哥,領先降價,帶動了2011年及此后不斷的“揮淚甩賣”。這時期,開發商逐漸重視起營銷手段的重要性,競爭從花樣廣告,到更繁復多彩的落地活動,只要能夠促進銷售,無所不能嘗試。
南京的土地開發也越來越向周邊發展,一紙“限購”,更將有限的購房者推向城市邊界,這給了城郊大盤碧桂園以莫大的機會。每次推新,這個超級大盤的推盤現場,簡直可以用盛況形容,“老百姓買得起的好房子”,成了當年最紅的廣告語。
六合也成了剛需們新的領地。“現在搶購一聲令下”,突出的“現購令”廣告語,讓主城區的開發商望塵莫及。這時候,剛需購買力,對主城開發商來說,狀態是壓抑,而在不限購的高淳、溧水、六合等區域,卻是他們喜歡的釋放狀態。
同樣釋放的還有人們對商業地產的心理預期。被扼住的房地產投資,被指迅速從住宅轉向了商業地產,敏感的商家也乘勢而上,小戶型酒店式公寓一時間成了市場的寵兒。
地產專家頻繁地集體性討論投資轉向,他們認為商業地產的春天終于來了,原因不僅指限購令的出臺,認為當下就是應該到來的時刻。期間城東一家商業項目開盤,數干購房者蜂擁而至,在“不便宜”的群聲感嘆里,這家樓盤半天賣掉了4.5個億。
這讓以改善產品見長的住宅開發商們感到憋屈,促進銷售,制造“購房資格”一時間成為他們應對政策的秘密方式。有購房者透露其中細節,“只要你想買房,開發商就說可以作假,他們操作,獲得購房證明,買房人需要支付1-2萬費用”。因為購房資格,衍生出利益鏈條,假的證明,早在暗中削弱了限購政策。
媒體將限購令頒布初期,定義成樓市的躁動期。這種不安定,同樣延伸到了婚姻關系上。中介業務員做媒,兩個陌生人見面、簽字,1個小時內到民政局領證,十分效率地完成一次假結婚。為了繞過限購政策,婚姻關系已經成為獲利鏈條中的一環。自覺底線被踐踏,這些限購的衍生品引發了激烈的討論。
北京的“衣躍型男”在微博里說:同學因為限購,他的北京戶口更加值錢了。外地人先跟他假結婚再貸款買房,再離婚,他收房款的1%。南京還有更奇葩,親生母子,隱藏身份在民政局登記結婚,其父卻與其岳母領證結婚。如果不是這個圈子盛產奇葩,你可能不會理解這些現象,它跌破了人正常的倫理底線。
基于規定產生的衍生物,讓調控本身的效力日式甚微,2012年年底,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說:房價經過了兩年調控,回到了原點。
而2013年,則讓“限購政策”更跌入名存實亡的狀態。房價高走、剛需失守、地王頻現,瘋狂的樓市又回來了,這時候南京樓市,正經歷連續12個月的房價上漲。彼時,亞太城市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認為:“南京樓市實施限購三年,是‘越限越漲’,反而破壞了市場預期。”
什么是市場預期,微博網友戲稱,就是限購一松,復婚人數就會隨之上漲。也真有媒體統計了這樣一組數據,認為2014年,離婚人數減少、近3成夫妻復婚,多少是受到了樓市政策的影響。
2014年6、7、8月,連續三個月的房價下跌,庫存上漲,讓限購取消呼聲更高。有業內人直言,等這一天的時間有點長了。抱怨聲起。“如果開發商們都在為賣房發愁,如果二手房中介都在虧本咬牙堅持,如果連不受限購的剛需都在觀望猶豫,繼續執行限購本身就沒有必要?!?/p>
隨之而來的9月,被稱發生了變革的樓市,有限購政策退出舞臺。緊接著,限貸也在放寬,市場有了一種松弛的狀態。僅剩一線城市還在堅持的“限購政策”,未來存廢,又再引來很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