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南京樓市告別2014,走入2015,掀開新的一頁。
過去的一年,可謂一波三折。先是頭幾個月延續2013年火爆的慣性,繼續策馬前奔。然后在年中時節,受外圍樓市下跌波及,快速下行,一度如履薄冰,降價維權的打砸聲響徹樓市。然峰回路轉,金秋時節的松限松貸雙重利好,幸福來得太突然,成交瞬間井噴,V型反轉,時至年底而不絕,新一輪上升行情呼之欲出。
這一年,我們充滿收獲。收獲了7萬多套的成交量,收獲了數百億的銷售額,收獲了500多萬平米的土地出讓量,收獲了約600個億的土地出讓金,7萬多個家庭買到了屬于自己的房子,還有數萬個家庭住進了保障房,養活了數萬的地產從業者,推進了江北新區、浦口新城、河西新城、仙林大學城、南部新城、江寧副城、麒麟新城、下關濱江等多個新城和功能板塊的建設……
這一年,供需兩旺的樓市總算又回來了。一輪政策基礎、貨幣環境、宏觀經濟所處階段、樓市運行規則等極具變化又嶄新的樓市正在向我們走來。新十年,新經濟,新城市,新板塊,新地產,新思維,新模式……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一切都與之前不同。
這一年,我們也曾經感到彷徨。尤其在年中的艱難歲月,有人對未來迷茫,有人不知道路在前方,有人不知道后面應該怎么走。房子賣不掉,全民營銷齊上陣,晚上集體睡不著,身體狀況吃不消。即使到了年底的轉暖,但似乎操勞依舊,房子賣的賺吆喝,不賺錢,任務壓力不放松,喘不過氣。完不成,心急;完成了,又再加。
這一年,面對氣勢洶洶的互聯網思維,有的積極應對,小米公寓……步出江湖,駕輕就熟;有的不為所動,埋頭繼續按照老模式做事;有的不知所措,摸著石頭過河。
每一年的總結,每一年的希望。我們更喜歡看到枯燥但是重要的數字,我們更注重結果和業績。但是樓市對于一個城市和社會的使命,遠不僅如此。
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其建設往往在幾十年內不可逆。每個建設的決策者都需要正視和反思,你們決策的建筑和社區,到底是美化了城市,至少不算差,還是淪為凝固的垃圾?
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既是物質的,又是為人所用的。那么,這些建筑與社區,在使用管理上能否做到為人服務,是否創造了更好的生產和更好的生活。企業有沒有活力?業主生活得是不是幸福?社區不只是70年的房子,更應當是70年的幸福生活,做到了沒有?
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是否地盡其用?又是否實現正常的經濟運轉?我們不希望有爛尾樓的出現,我們不希望有太多管理經營的不善者,我們希望樓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陽光。
每一棟建筑,每一個社區,我們是否按照約定兌現了交付的承諾?我們是否沒有因質量問題、因配套滯后而引發業主的投訴和維權?面對維權,我們是否做出了積極的回應和改正?
一個健康的樓市,應當是造福購房者,造福行業,造福城市,造福社會;應當是誠信經營,合規做事;應當是經濟效益,兼顧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應當是實現開發商、業主、物業服務、媒體、政府管理部門、上下游產業之間的健康和諧……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們希望收獲更多,我們希望在2015年的年底能夠自豪地說出,未曾辜負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