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4年的南京,比大數據和020平臺更為普及的,是智能化家居。互聯網以一種出人意料的速度走進了房地產軟硬件的整合當中。
作為傳統房地產行業的大佬,萬科地產在住宅建造上一直處領軍者地位,然而即便這樣,萬科仍然擔心,未來房地產行業會不會出現類似“小米”的攪局者,互聯網思維會打破舊的行業秩序,從而威脅甚至取代以萬科為代表的行業傳統模式。
在外界對于互聯網企業涉足房地產還將信將疑之時,小米卻來真的了。
在8月初,雷軍只花5分鐘,便敲定了對you+國際青年公寓領投A輪融資的決定。在他看來,這極有可能是一項比小米手機更偉大的事業。
這迫使了地產商思考,如何謀求轉型,如何與不同領域,特別是與互聯網進行合作與聯姻。
事實上,現在互聯網已經大舉進軍地產,建筑與互聯網的聯動與融合,跨界的整合與營銷都在2014年成為新熱點。在南京,除了萬科之外,世茂、綠地、中南、富力等房企也趨之若鶩,積極“觸網”,就連老牌房企銀城,也與小米聯合,在南京方山打造了智能住宅。
一場互聯網與地產的跨界聯姻便持續升溫。
互聯網正在顛覆房地產
2014年年初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市場遇冷,讓開發商們普遍面臨銷售上的尷尬。反常的市場變化更是加重了企業大佬們的焦慮,限購限貸松綁、央行降息,這些政策上的“成功”,并沒有如往日般,帶來樓市的復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領域的財富增長明顯,已超過了房地產領域的財富增長幅度。
10月底,福布斯中文網發布了“2014年中國富豪榜”,互聯網企業家成為榜單焦點。富豪榜前十名中,互聯網公司大佬就占5席,阿里巴巴馬云、百度李彥宏和騰訊馬化騰,包攬前三名,超過了去年首富王健林。
在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看來,對于地產公司而言,以前創新這些事都不復雜。但當他參觀完小米之后發現,互聯網可能會改變甚至顛覆一切傳統行業。
知名財經學者吳曉波也認為,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的一個新力量,“我不認為這些問題是壞問題,他們必須要邁過這個坎兒,要么被年輕人干掉,要么完成一次很漂亮的自我革命。”
萬科“求變心切”
2013年10月以來,郁亮親自帶領公司高層,先后拜訪了阿里、騰訊、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取經”,學習互聯網思維。“求變心切”的萬科意識到,互聯網化改革勢在必行。
2014年6月5日,百度與萬科在北京宣布達成戰略合作,百度將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萬科商業地產提供智能化升級解決方案。萬科還聯手阿里,推出淘寶電商賣房。
此外,萬科也在南京落地了第一個試水互聯網思維的項目——萬科新都薈,該項目房間內設計了AP模塊,無需路由器和網線,業主家里可實現WIFI全覆蓋,看電視和上網都更為方便。客廳等空間都設有自帶USB接口的插座,可以直接為智能手機充電,實現了網絡化居家。
用互聯網思維去理解移動互聯時代客戶的需求,去打造產品、實現營銷,這無疑是萬科擁抱互聯網,對自己的一次突破。
脫胎傳統商業,造020平臺
同樣垂青互聯網的,還有綠地集團。早在2013年,綠地集團與IBM、中國電信、三星、華為、思科、中興等戰略合作伙伴就共同啟動綠地智慧城市產業發展中心。
最近兩年來,綠地集團正由一個房地產開發企業轉型為智慧城市全產業鏈的整合者,其中就包括2014年在南京打造的智慧社區——綠地之窗。
綠地集團執行副總裁、總建筑師胡京表示,綠地之窗的智慧辦公通過以云技術為支持的020服務,搭建一個“綠地之窗智慧辦公平臺”,能夠使不同階層、不同年齡段的用戶輕而易舉地實現線上、線下之間資源的自由移動與分享。
萬達集團也在構建—個020平臺,將旗下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旅游、院線、兒童產業和連鎖百貨等業務串接起來,全方位覆蓋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加上金融業和資本市場的支撐,再通過線上連環,形成—個真正的消費閉環。
這是一個脫胎于傳統商業模式和物業服務的互聯網平臺,以線上整合方式,來實現資源的互通。
智能家居的互聯網整合
在2014年的南京,比大數據和020平臺更為普及的,是智能化家居。互聯網以一種出入意料的速度走進了房地產軟硬件的整合當中。
智能家居并不是新鮮概念。早在互聯網之前,便已經有了智能樓宇、智能安防、智能建筑。物聯網的出現是分水嶺,借助移動通信技術,設備通過裝載SIM卡,抑或通過WIFI.藍牙,與互聯網進行連接,通過數據整合終端,進行遠程控制。
在南京,2014年面市的新盤中,就有中南世紀雅苑、富力尚悅居、銀城藍溪郡等多個新盤,打出智能社區的宣傳賣點。這其中,最為引入關注的,便是小米科技首次進入南京,與南京本土老牌房企銀城地產的跨界合作,打造了全國首家小米智能家居樣板間。
小米智能家庭最大的亮點是其擁有智能家庭APP,是家中智能硬件設備的管理平臺,客戶可以簡單的通過手機與各種智能硬件交互,并實現他們之間的互聯互通。
多元化或者說“跨界”,是傳統行業利潤飽和之后,企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在互聯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撲面而來的當下,昔日壟斷經營和擁有暴利的房地產也不得不低下頭去迎接。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這種“觸網”的跨界模式,已經在2014年初具雛形,并且大有蔚然成風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