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國經濟“新常態”成為高大上的財經流行語。其實,中國房地產業也進入了“新常態”,政策變調、增速下滑、結構調整、利潤壓縮、企業分化等行業新特征日漸顯現。從市場短期變化而言,2014年市場全面降溫,但也應看到積極信號,比如房貸政策由緊趨松,比如中央實行“分類指導,雙向調控”。在政策暖風頻吹之下,四季度少數指標復蘇,比如大城市的住宅成交顯著反彈,房價環比跌幅收窄,市場信心有所恢復。
展望2015年,我們預測:探明底部,復蘇上行。
展望2015年國內經濟政策。2014年12月9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15年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緊適度。要促進“三駕馬車”更均衡地拉動增長。這基本上確定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2015年經濟的總基調仍可能是“穩中求進”。不過,其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進”的重點是深化改革開放和調整結構。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提出了2015年經濟工作的五項主要任務,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了第一位。預計2015年貨幣政策必將繼續寬松化,將采取降息降準等寬松化措施。
預計2015年,不會出臺打壓性的調控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提及房地產調控,說明中央對房地產的態度既不打壓,也不救助,更多地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
展望2015年,房地產政策將會比較平穩。關注三個方面:其一,在擴大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棚改房方面,還將穩中求進;其二,政府由過去頻頻的行政干預,轉為建立長效機制,不動產統一登記、住房信息聯網、房地產稅立法等繼續推進;其三,繼續堅持此前“雙向調控,分類指導”的原則,一線城市限購不太可能全面取消,但有可能局部放松。
展望2015年市場走勢。其一,從市場供應看。2015年土地市場將逐步回穩,土地成交量全年增幅預計在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在經濟穩增長、樓市回歸市場化的基調下,隨著信貸及調控政策的進一步放松,房屋市場逐步回升,房企也會重新調整策略,加大拿地步伐,全年土地購置面積可能略有增長;二是由于樓市發展將逐步趨于穩定,且地市變化滯后于房市,因此土地購置面積增幅也會較小。2015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新開工面積預計同比下降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 4年全國開發企業購地面積為負增長,制約了2015年的新開工面積;二是2015年房企資金壓力總體仍偏大,制約了新開工量和復工量;三是2014年新開工面積出現反常性下跌,基期值較低,所以2015年同比不會明顯下跌。新房供應量不會大增,仍以去化既有庫存為主。
其二,從市場成交看。2015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可能出現小幅反彈。主要原因:一是經歷201 4年的成交低迷之后,市場有反彈內在需要;二是貨幣環境較寬松,房地產政策繼續放松,個人房貸支持力度加大;三是樓市黃金十年已過,全國商品房成交量正在構筑歷史頂部,增幅不可能放大。全國分化更趨明顯,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成交量將出現20%左右的強反彈,而三四線城市仍保持基本平穩,或略有增長的態勢。
其三,從市場價格看。預計201 5年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有所回升,但僅會呈現小幅增長。主要原因一是隨著政策環境的進一步寬松,商品房成交量反彈,主要城市庫存壓力減小,供求關系有利于房價上漲;二是黃金十年已過,投資投機需求受抑,股市走勢分流部分資金,房價上漲動力不夠強勁。從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看,環比增幅預計2015年上半年止跌反彈主要原因:一是從走勢來看,隨著限購限貸政策的陸續取消、房企去庫存速度加快,使得房價止跌反彈的動力逐漸增強;二是2014年5月70城房價開始環比下跌,預計本輪下跌時長將超過上一輪降溫期的8個月,可能達到10-15個月,2015年5月前后房價環比止跌。三是同比變化滯后于環比,2014年9月首次下跌,預計2015年二季度跌幅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