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吸引和維護投資人
1、投資人知情權問題
凡事“以誠相待”,把自家項目或“結構化產品”清清爽爽地寫清楚,充分保障投資人的知情權。
2、“回報率”問題
網貸回報率不宜超過司法領域的黃線——“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數)。
3、“介紹客源的回報”問題
尤其對于加盟模式P2P平臺和線下團隊為主的平臺,應當特別注意,利益傳導不得超過三層。
4、“資金門檻設置”問題
放任投資人把棺材本全部放在自家平臺簡直是引火自焚。呼吁分散投資,理性投資,當然這需要各級協會和政府的倡議和引導。
二,危機處理策略
1、記住一條“千萬別跑”
跑了也沒用,不少海外老案回國事件,其實無須糾結,早晚都會被逮回來。實際情況是目前根本跑不出去。
2、制定平臺健康檢測系統
曾經見過國內前幾大網貸平臺的自我運營檢測系統,將兌付高峰及峰值計算清楚,提前打出富余量,動態實時監控平臺運營問題,出現端倪及時處理。此方法值得鼓勵和推廣,事先預警比事后解決更靠譜。
3、制定緊急事件預案
預案應當根據各家經濟實力和經營理念,墊付、非剛兌、風險保證金、債轉股計劃、聯合追債計劃等等。實務中,我們遇到的太多,不一一列舉。
三,平臺法律風險規避
1、選擇合法合規商業模式
添加的順序和合同條款的設置都將決定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合法、合規及符合監管趨勢。
2、網貸平臺的三大法律關系
以常規與擔保公司合作的網貸平臺為例,網貸平臺的主法律關系有:借貸關系、居間關系、擔保關系。
3、政策鼓勵與司法打壓
誠然,目前從上到下多數地區和層面的領導是鼓勵和歡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這并不能表示所有的互聯網金融業態都應當被容忍。相較于行政權的開放,司法權必然是持重的,也就意味著司法的保守和滯后。
創新值得鼓勵,平等值得倡導,金融民主值得踐行,但是一切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如果認為惡法非法,請想辦法影響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