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旅人,好的旅行文學就是眼耳口鼻的無限延長。用藝術的眼光,精致地雕琢旅行中的每個細枝末節,哪怕只是一條不起眼的老街或是店內的一幅陳舊的畫作,他都能尋找出獨一無二的故事來。
職業旅人月亮先生堅持去發現新的旅行地,堅持在眾所周知的地方發現新的旅行方式。10年來,他的每一次上路,都帶來熟悉卻又陌生的旅行體驗,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新鮮感。旅行的意義更多的是表達一種生活方式,透過這種生活方式,改變我們當下活著的狀態,越來越靠近心的方向。本書是作者10年職業旅人生涯的結集,他用質樸的真心,分享與眾不同的人生,他享受走過的每一步。
對話作者月亮先生
Q:獨自去的第一個旅行地?
A:第一個去的是云南。那時覺得旅行是一種逃逸,是一種另類的證明自己的方式。倔強,粗暴,甚至有點兒把自己當做武器與世界爭斗的感覺。現在已經過了那個無論在哪里都要證明自己的莽撞年紀。平和地觀察、接觸和交流才是常態。
Q:職業旅人和觀光窖的不同?
A:職業旅人的旅行除了要帶來親歷感受外,如何挖掘背后的故事、創意和角度是重中之重。如果我帶回的是游客毫不費力就能了解的事情,那“職業”就毫無意義了。提供有見解、有態度,并且能夠啟發旅行靈感的故事,是我一直所追尋的。
Q:當旅行變成生活方式,你的生活狀態有哪些轉變?
A:我自認始終是個手藝人,直在尋找值得記錄且對他人有啟發的故事和瞬間。工作與愛好的緯度不同,作為個職業旅人的副影響就是你永遠無法再像往常樣那么輕松地,或者無關緊要地去看待旅行了。
Q:旅行地給你帶來的烙印?
A:隔一段時司就要去一次日本,媒體的工作,生活的惰性,還有因工作圍繞在身邊的浮華,都容易讓人變得浮躁、自以為是和急不可耐。日本人所崇尚的“匠人”精神恰恰是治愈浮躁的良方。他們珍視、尊重自己以及自己的技藝。他們不在意時光匆匆,時光的匆匆反而會讓這種堅持更加光芒四射。
一位熱衷教育的母親從女兒5歲起,就帶她走向世界,行萬里路。看著女兒借由旅行學會了負責,自己整理行李、背起小背包:學會感激和謙遜,在美景前向守護山林的神仙道謝;從聽媽媽說故事到自己拿起筆完成小說處女作……母親發現,旅行帶給女兒的養分,不僅鍛煉了她的心志,更帶給她寬廣的世界觀和豐富的想象力。原來旅行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以“伊薩卡島”這個《荷馬史詩》中的虛構意象,隱喻旅行中那些打動人的美麗瞬間。9位最具探索精神的旅者,在南極的冰天雪地,在艱險的非洲之巔,在伊朗的波斯遺址,在南美的熱辣酒館,在西班牙的朝圣路上……他們在各地留下足跡,在他們的旅行敘述中,依然不失最初的好奇與向往。9段旅行人生加30幅世界映像,聚合成100個最美瞬間。
這是葡萄酒癡迷者在法國著名酒鄉圣愛美濃小鎮的鄉居旅行漫記,也是一個單身女子在異國他鄉的情感歷程。一次不曾計劃的旅行,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人的一生。書中隨處可見迤邐的葡萄園風光,更不乏人文蘊積的古鎮景觀。而最終,你看到的或許只是——這世間,唯有愛與美酒不可辜負。愛與美酒就是作者從未辜負的日常生活,讀來格外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