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UME是北京城東邊新開的“看得見風景的餐廳”,適合陽光燦爛的午后,也適合星光閃爍的夜晚。來自意大利北部的歐馬將奶奶祖傳的面食配方帶到了北京,并結識了一位北京姑娘,在胡同里一起開了Mercante餐廳后,又來到鬧中取靜的麥子店西街,在亮馬河岸邊,延續意大利家庭小館的風味。
食物和汽車,這兩塊金字招牌相互滲透,并產生一種源自骨子里的精益求精,手工匠人的精神依舊是這兩大產業的主心骨。
像來到艾米利亞鄉間一樣,FIUME的餐牌中也包含許多出名的包餡美食,如博洛尼亞的小餛飩,帕爾瑪的小餃子等。這些食物做起來都極難,包的時候全靠小指頭操作,沒有靈活的手藝和相當的耐心就無法包好。而每個小餃子只有一丁點兒餡,面皮要盡量包得越小越好。FIUME的餡料由帕爾馬火腿、牛肉、豬肉、紅牛奶帕瑪森干酪混合而成,口感極富變化性。
不過在這里不得不提的還是新鮮的手工意面,意大利北方較濕潤,軟質小麥也能生長,更容易獲得軟質面粉,鮮面就是軟質小麥和蛋黃液結合的產物,這種面從面粉開始到和面完成,至少要花上一個小時,保鮮期也較短,一般做好就下鍋。鮮面始出北方,天真爛漫,雖然體質較弱,好在出身富裕,但也需要人花上不少時間伺候,這就要看肉醬的本事了。
我每次在意大利餐館的菜單上看到“ragu”的字樣,耳朵便開始嗡嗡作響,牽動著整個身體不由自主地滑向那猶如抹了豬油般的四個字母中。沒錯,“ragu”就是肉醬的意思,也是最為經典最為精彩的一種意大利面醬汁。FIUME的做法是先將洋蔥、西芹、胡蘿卜在融化的豬油中炒香,使它們的香氣融為一體,然后將絞碎的牛、豬肉餡分批下鍋,把結塊的絞肉打散,直到鍋里的肉醬開始往外噴濺油汁時,這才轉中火開始翻炒。肉末慢慢變成金黃焦亮的顏色,質感也隨之變得酥脆,飄出熾烈的香氣。這道經典的家常意面被FIUME呈現得相當有水準。“你們那做的肉醬有什么訣竅嗎?”我邊吃邊問歐馬。歐馬說在他的家鄉,有的人會像他一樣加一些豬肉在牛肉中,而有的人會用豬的不同部位做成肉醬,有的甚至會混進雞肝而不加番茄,有的會放牛奶,有的只放水,但我們都具備的就是“你奶奶的奶奶的奶奶吩咐的非加不可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