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冬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國內外融資租賃業發展狀況,深入剖析了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中存在的若干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融資租賃 成績 問題 對策 監督管理
融資租賃是集“融資”與“融物”相結合的現代交易方式,并已經成為我國現代金融服務業的新興領域和重要組成部分。融資租賃業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在促進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升級、產業技術進步、擴大國際間進口與出口貿易以及促進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國外融資租賃業發展狀況
現代租賃業從誕生于美國已經歷了60多年。2012年,美國融資租賃業交易總金額達到2943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德國、英國和日本的合計數。歐洲融資租賃交易額達3140億美元,占全球租賃市場總額的36.2%,其中,德國是歐洲租賃交易量最大的國家,在全球融資租賃交易額排名中列第四位。日本的融資租賃交易額僅次于美國和中國,排名第三。國際上反映一國融資租賃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是租賃滲透率。從一些國家的滲透率來看,發達國家的融資租賃業發展比較成熟,美國租賃滲透率持續在30%左右,歐洲國家保持在約12~20%。
二、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4月,隨著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的成立,融資租賃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服務形式,開始為我國吸引外資、支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完成技術改造做出了顯著貢獻。經歷了初創階段、迅猛發展階段、清理整頓階段、發展與問題并存階段。
(一)規模和經營能力顯著增強
我國融資租賃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服務領域日益廣泛,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在發展初期,以外資租賃公司為主要形式;從2007年,中國銀監會才開始允許銀行參股和控股租賃公司。統計顯示,截止2014年末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2202家;其中,由中國銀監會審核批準、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有30家,由國家商務部審核批準、監管的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有2020家和內資融資租賃公司有152家;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約3.2萬億元人民幣;行業注冊資本金總額達到人民幣約6611.2億元。融資租賃服務租賃物范圍已經從工業生產設備、工程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工具等傳統領域,向文化教育、衛生醫療、現代農業等新興領域擴展,部分融資租賃公司已經開始邁向國際化發展。
(二)制度建設加速推進
在我國融資租賃業務開展初期,并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的約束和指導。為正確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5月第一次專門出臺了《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發[1996]19號),開創了融資租賃業務有法可依的局面;并根據之后對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于2014年2月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2014]3號),明確了融資租賃合同的認定及效力、合同的履行和租賃物的公示、合同的解除和違約責任等規定。
我國最初以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為主,由當時國家外經貿部審批和監管,并于2001年8月頒布了《外商投資租賃公司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后國家商務部于2005年重新修訂并頒布了外商投資租賃業管理辦法。除外資的融資租賃公司外,自2004年起允許設立內資融資租賃企業。為完善融資租賃企業監管制度,提升監管水平,規范經營行為,防范行業風險,促進健康有序發展,商務部于2013年9月又制定了《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
我國還有一類是由銀監會審批和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早期業務監管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作為參照,中國銀監會于2007年1月頒布了《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此后,為適應我國金融租賃業改革創新與發展的需要,以引導各種形式所有制資本進入金融租賃業,放寬了對其的準入門檻,打破銀行對金融租賃的壟斷,適當地擴大業務廣度,強調股東風險責任,進行分類管理辦法,對之前的限制規則進行松綁,進一步完善監管原則,發揮金融租賃特色優勢,進一步做實、做專、做強,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銀監會于2014年3月對《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做了修訂。
(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融資租賃業務離不開國家政策、特別是稅收政策的支持。初期,由于國家對融資租賃業稅收沒有明確的規定,各地方稅務部門在征收營業稅方法上差異較大。對此,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2003年發布了關于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3]16號)。相關規定是:融資租賃公司從事融資租賃業務,以出租人向承租人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減出租人承擔的租賃物的實際成本后的余額為營業額。國家稅務總局對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人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中指出,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人出售租賃物資產的行為,不屬于增值稅和營業稅的征收范圍,不確認是銷售收入,對租賃物資產,仍然按承租人出售前原來的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來計提折舊費;在融資租賃期間,承租人支付的融資利息作為企業財務費用可以在稅前扣除。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融資租賃業務發展也得到進一步深化,租賃標的物范圍擴展到飛機、船舶等大型運輸工具。國務院辦公廳于2013年12月20日印發了國辦發〔2013〕108號“關于加快飛機租賃業務發展的意見”,出發點是為了推動我國飛機租賃的快速發展;為此,國家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4年3月頒布了財稅[2014]18號“關于飛機租賃企業有關印花稅政策的通知”,要求從2014年起至2018年末,暫免征收飛機租賃企業購買飛機合同的印花稅。國家財政部、國家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于2014年5月出臺了《關于租賃企業進口飛機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2014]16號),規定:租賃公司一般貿易項下進口空載重量在25噸以上的飛機,且出租給國內的航空公司使用的,減按5%征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管理不統一、法律缺失
我國融資租賃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監管割據狀態,造成規章不統一,統計數據不全面。金融租賃公司依據的是中國銀監會頒布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自律組織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金融租賃專業委員會;而非金融類融資租賃公司依據的是國家商務部頒布的《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和《外商投資租賃業管理辦法》,自律組織是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協會和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租賃業工作委員會。從設立審批條件與流程到業務范圍與監管要求都不近相同。比如金融租賃公司經銀監會批準可以吸收非銀行股東3個月(含)以上定期存款和同業拆借業務,而非金融類融資租賃公司就不允許。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統計數據沒有統一的報告渠道,公布數據指標、公布時間也不一致,給宏觀分析與決策帶來不少難度。同時,我國融資租賃業專門法律一直是空白,使得在處理融資租賃業務發生糾紛和問題時,只能參照物權法、合同法等,有的還無法可依,導致監管出現真空。
筆者認為,融資租賃業應該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一樣同屬金融業;各種類型融資租賃公司應該同屬非銀行金融企業,國家應當盡快制定、頒布《融資租賃法》,指定一個政府部門統一監管,統一制定法規和規章制度,這樣有利于融資租賃業的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二)融資租賃結構不合理
融資租賃結構不合理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融資租賃企業分布不合理,融資租賃業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融資租賃公司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與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鼓勵政策有關;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少有組建融資租賃企業的信息。筆者認為,地方經濟要想加快發展,離不開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作保障,國家應加強偏遠省區的融資租賃業的扶持力度,改變地區之間不平衡狀態。二是融資租賃業務模式不合理。融資租賃業務類型分為直接租賃、售后回租、轉租賃、杠桿租賃等,其中的直接租賃是融資租賃業務中的最基本形式。而在我國,售后回租業務總量已經達到1萬億元左右的規模,約占整個融資租賃業務的比例的一半。售后回租模式的特點是將資金完全用于了存量固定資產的盤活,而沒有將資金投到增量固定資產上,沒有體現出通過促銷而拉動GDP增長和提高就業率的作用。
筆者認為,售后回租業務與銀行信貸業務具有同質化現象,只有引導融資租賃企業多運用直接租賃模式,其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果才能真正體現出來。融資租賃業務應服務于制造業,服務于實體經濟。因此,監管部門和融資租賃企業應當制定售后回租業務比例份額的控制指標,防止經營風險的發生。
(三)融資渠道單一
目前,融資租賃企業融資渠道過于單一,對銀行的依賴程度超過90%,非金融類融資租賃企業融資渠道過窄,只能從銀行貸款開展租賃業務;甚至有的融資租賃企業成立后,因為股東信譽等種種原因,從銀行融資也困難重重,租賃業務開展不下去。很多融資租賃企業靠銀行短期貸款資金開展長期租賃,造成資金期限不匹配,加劇了融資租賃企業經營風險。
筆者認為,除通過銀行渠道外,國家應支持租賃公司發行債券和股票、與信托公司合作發行信托產品、設立融資租賃產業基金以及采用租賃保理等方式融資,這樣,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還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將互聯網與融資租賃業務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其中,這種創新的融資模式將大大改善中小融資租賃企業的融資難題。
(四)租賃退出機制缺失
我國租賃退出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當發生不良租賃債權時,融資租賃企業往往要考慮變賣租賃標的以抵償債權金額,然而,國內設備資產交易市場不夠發達,很難通過社會化的公共渠道實現常態化的合理變現。即使是優良租賃債權,國家也應當鼓勵融資租賃企業通過資產證券化模式退出租賃,以加速融資租賃企業資產的流動性。
筆者認為,建立一個高效、規范、統一的設備產權交易市場十分必要。
(五)人才短缺
融資租賃業是一個業務比較復雜的行業,既要熟悉金融、貿易等知識,又要了解某些行業產品、技術狀況和發展趨勢。專業化經營方式就需要專業人才,但業內招聘困難,主要是各大專院校開設相關課程的比較少。一些融資租賃企業因為人才緊缺,使得租賃業務開展受到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筆者認為,應當研究建立融資租賃從業人員資格認定和準入制度,加強融資租賃專業人員隊伍建設,積極推動我國高等院校融資租賃專業的設立,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大力支持融資租賃公司組織開展從業人員法律、金融、稅收、貿易等方面的培訓,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人才。
總之,發展融資租賃業,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需要科學的管理與指導,需要健全的體制和機制。
參考文獻
[1]楊海田,《2014年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融資租賃聯盟中國信息網,2015.
[2]埃德·懷特,《租賃業迎來復蘇,但仍面臨諸多問題》,世界租賃年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