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很多金融機構的數據量已經達到100TB以上,非機構化數據量以更快的速率在增長,中國金融業的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而至。大數據對于全球金融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金融機構都已發現這一機遇并想要努力把握這次機遇。
【關鍵詞】金融機構 金融創新 大數據
一、引言
大數據時代下的金融業已經不能繼續走傳統的老路,需要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地姿態準備新一輪的改革,引領信息化潮流,改變傳統數據分析整理模式,提倡基于大數據技術研發新產品新服務實現更大的商業價值。
二、大數據的含義以及作用
(一)大數據的含義
大數據指的是資料量規模巨大,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處理成為幫助企業做出更好地經營決策的信息。其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的數據多構成的一個集合,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通過數據的整合共享,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
(二)大數據的特點
第一,數量巨大,從TB級別躍升至P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繁多,包括視頻、圖片、網絡日志、地理位置信息等;第三,處理速度相當快,一秒定律;第四,價值高,大數據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直接影響金融機構財務相關指標,也體現在對現有商業模式的推動和顛覆能力上。
(三)大數據的作用
大數據在四個方面可以改變傳統的金融機構的數據運作模式,從而高效地實現巨大的商業價值:(1)數據質量的兼容性。大數據可以通過增“量”提升數據分析對高“質”的寬容度。在小數據時代,樣本思維占據統治地位,人們通常采用抽樣方式獲取數據,結果并非十分精確。在大數據時代,全量思維開始滲入人心,海量數據可以滿足人們對數據質量的要求。(2)數據運用的關聯性。大數據使數據處理的方法和算法走向動態過程。人們通過持續的增量算法來優化數據結果,不僅追求因果關系,還追求相關關系。(3)數據分析的成本。大數據可降低數據分析的成本門檻。大數據改變了數據處理資源相對緊缺的狀態,數據挖掘來源廣泛,大量數據的融合就會實現質的飛躍。(4)數據價值的轉化。大數據實現了數據到價值的高效轉化。首先,大數據價值的關鍵在于以低成本方式大量嘗試大數據中蘊藏的大量機會,發現可獲得價值的機會,立馬進入商業推廣,否則果斷退出。其次,大數據為金融機構打造了“觸角優勢”,能更加靈敏地感知商業環境,獲取商業價值。最后,數據的整合共享為金融生態系統提供了新生動力[1]。
三、海內外金融機構的大數據發展實踐現狀(以銀行業為例)
金融行業在發展大數據能力方面有著獨一無二的天然優勢。由于行業特性,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中不斷積累了大量高價值數據,如銀行的數據強度一直高踞行業之首—銀行業每創收100萬美元,平均就會產生820GB的數據。
(一)海外實踐:全面嘗試階段
研究表明,海外銀行在大數據能力上遙遙領先于國內,主要出于三個階段:思考大數據、理解大數據、制定大數據戰略及實施路徑。例如,銀行業應用大數據技術到信貸風險控制領域。在美國,一家互聯網信用評估機構通過分析客戶在各社交網站上留下的數據,對客戶的貸款申請進行風險評估,然后賣給銀行[1]。銀行通過有效地結合該信息及其內部信息完善信貸風險評估質量,從而降低銀行風險成本,爭取競爭優勢,帶來更為客觀的利潤空間。
(二)國內現狀:亟待破冰階段
在國內,大數據的發展也是風起云涌,眾多金融機構紛紛布局,在大數據發展方向最活躍的當屬股份制銀行,主要集中在產品創新和營銷、內部風險控制等領域。例如,光大銀行研發的陽光理財資產配置平臺用于數據整合,通過分類客戶投資需求,設計出與之匹配的資產配置方案用于客戶營銷;民生銀行利用大數據技術做客戶營銷防止客戶流失;中信銀行與銀聯合作研發出了以商戶信息和POS流水交易數據為基礎的“POS貸”。
四、大數據時代下金融業的發展機遇與發展趨勢
2011年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在“大數據:下一個創新、競爭和生產率前沿”針對大數據潛在價值的評估結果中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大數據對金融業更具有潛在價值[2]。金融業具有明顯的互聯網性質,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革新都會給金融業帶來巨變。金融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信息掌控、人才集中度和復合度上都有著其他行業遙不可及的優勢。如對銀行業而言,一方面,大數據決策模式對其更具針對性。通過大數據的應用,銀行業可以轉型傳統發展模式、升級管理、控制風險等;另一方面,銀行業擁有海量數據且擁有完善的處理數據的經驗,因此能夠迅速步入處理大數據的潮流之中。在大數據新形勢下,國內銀行業應該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加快建設大數據體系和信息化銀行,充分調動數據資源優勢,挖掘信息價值,促進傳統銀行業轉型,盡快站在信息化時代的前沿。
在大數據時代下,需要全新的思想:“開放”和“融合”。未來的金融業尤其是銀行將在以下方面發生重要變化:(1)主動的銀行。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能夠有效引導各類信息資源流動,使供求雙方能夠直接獲取對方信息然后完成交易,這對傳統金融業是巨大的挑戰。金融業應該摒棄傳統的信息收集站的角色,主動以平等的身份與客戶交流,主動收集并挖掘客戶信息,進而對信息進行分析整合,更好地完成信息中介功能。(2)數字化的銀行。數據化和網絡化的進一步發展,將使銀行服務形態轉向電子化、虛擬化。(3)高產質優的銀行。在大數據技術的配合之下,銀行業將能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地完成使客戶滿意的服務和產品,實現大數據的商業價值。
五、結語
研究表明,金融業與大數據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本文通過指出大數據對金融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希望能夠給大數據時代下的金融機構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波士頓咨詢公司.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2020系列報告之大數據篇:回歸“價值”本源:金融機構如何駕馭大數據[R].北京,2015.
[2]劉曉曙.大數據時代下金融業的發展方向、趨勢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科學,2015,(60):453-459.
作者簡介:于瀟瀟(1993-),女,重慶人,西南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