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新技術企業是以新技術為依托,以開發和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產品為目的的新興企業,有著高收益、高風險和明顯的發展周期等特點,因而財務管理也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財務管理應以自身實際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實踐。當前,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首先要面對的一個重要主題便是如何化解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這個問題集中表現在融資成本高、融資規模小和貸款難等方面。本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首先對高新技術企業基本情況進行了簡要概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存在的幾個問題,并對問題的出現從主客觀兩個層次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一是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二是利用風險投資,擴大融資規模;加大支持力度,降低貸款難度。當然,要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除了企業自身加強管理外,還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新技術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 財務管理 融資管理
一、緒論
高新技術企業是21世紀經濟發展的先導力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在經濟發展中顯現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技術創新方面彰顯著更加重要的作用。鑒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起步較晚,加上市場經濟體制缺乏足夠的完善,使得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
二、高新技術企業基本情況概述
(一)高新技術企業的含義界定及特點
對“高新技術企業”這一含義的界定,弓鋒偉(2014)認為,高新技術企業是指以從事研發、生產高新技術及其產品和提供技術服務的企業;[1]王天營(2014)指出,高新技術企業則是借助高新技術研發與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新興企業;[2]曹婷(2014)強調,高新技術企業是利用新技術研發出具有高價值產品的企業。[3]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高新技術企業便是以新技術為依托,以開發和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產品為目的的新興企業。
從高新技術企業的含義可以看出,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是較高的收益。知識密集型是高新技術企業生產和發展的主要基礎之一,因而知識經濟時代下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就呈現了高收益的特點。二是較高的風險性。這種風險包括了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三是企業生產發展呈現周期性。技術從實驗到研發再到應用于生產,有其特定的發展周期和規律,由于高新技術企業是以技術為依托,因而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發展也呈現一定的周期性。[4]
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決定了財務管理也將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其財務管理應以自身實際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實踐。
(二)融資過程中加強財務管理的意義
任何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臨和解決融資問題,能否有效處理融資問題將直接決定企業發展的前景。對此,高新技術企業也不例外。而要解決融資問題,首先就需要處理好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管理問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是企業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加強財務管理,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融資成本高、融資規模小和貸款難等方面。
1.融資成本高。一方面,出于短期利益,一些高新企業不惜損害自身信譽度,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虛報瞞報、偷稅漏稅問題,從而造成企業信譽度低,間接影響了企業信用等級,使得商業銀行出于規避和防范市場風險的發生就拒絕向這類高新企業提供商業貸款。而銀行商業貸款是高新企業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一旦這個渠道被堵住,高新企業將只能轉向小型、個別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同時也伴隨著融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出現。這里有一點需要指出,即使信用等級高的高新企業,由于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為了彌補其承擔風險所應得的收益,往往會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加大貸款成本,給高新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加上我國信用評級體系的不完善,商業銀行難以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客觀、正確的評估,加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往往使得商業銀行將這類貸款客戶視為高風險信貸,要么拒絕貸款,要么提供高利率貸款。這樣就間接造成高新企業難以承受貸款所產生的成本。
2.融資規模小。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通過這兩種方式來解決自身資金需求問題,尤其是在企業正處于種子期和創業期。雖然這兩種融資方式便捷,但能夠給企業帶來的資金量卻是不樂觀,難以真正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中所需資金,這也會使企業陷入了一定的融資困境。
3.向金融機構貸款難。商業銀行資金雄厚,是高新技術企業外源性資金的主要來源;一些諸如保險公司、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雖在資金實力上無法與商業銀行相比,但其靈活便捷的資金供給方式,也是高新技術企業資金補充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高新技術企業信用水平的限制,抵押是其獲取貸款的主要形式。而高新技術企業主要資產是其人力資本和技術等無形資產,可用于抵押的實物資產不足,尤其是在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因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貸款風險大為由,不愿意向企業提供貸款,從而加大了企業貸款的難度。
(二)原因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僅有自身的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體現在企業生命周期、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兩方面。第一,高新技術企業它本身的生命周期的特點決定了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的困難性。首先從高新技術企業的生命周期說起,它本身具有創業的四個周期,即種子期、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期,高新技術企業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都有其不同的風險性,使高新技術企業在融資方面無法避免地出現融資困難的狀況。第二,企業信用體系不健全主要是財務制度不健全和缺乏信貸融資所需要的數據資料,致使銀行無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進行評估,也難以對是否給予貸款進行決策
客觀原因體現在銀行機構、風險投資市場等方面。第一,從商業銀行來說,出于安全性和減少監督成本的考慮,商業銀行通常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在申請貸款時提供充分的資產抵押擔保,這對于成長中的高新技術企業來說,資產規模的劣勢會使企業融資變得非常困難。第二,風險投資市場不完善,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角色定位依然存在偏差,加上經營管理運作機制不完善,導致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四、加強融資過程中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拓寬融資渠道,一方面是企業必須從自身出發,積極推動提高資信水平。[5]首先必須合法經營,不能出現偷稅漏稅的現象。其次,企業還應該主動向對其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公開自己現在的經營情況,對未來的發展規劃及其他相關信息。此外,企業還要嚴格執行貸款合同上所規定的條款,不能擅自更改資金用途、以非法手段獲取資金,更不能逾期不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與支持,金融機構才愿意與之長期合作下去。
另一方面是國家應當盡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企業財務報表真實性的監管,確保企業財務報表規范化并能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從而為金融機構提供正確有效的信息,使其能對企業信用等級正確評估并據此做出是否提供貸款的決定。
(二)利用風險投資,擴大融資規模
所謂風險投資,是指企業將資本投向潛藏著一定市場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進其技術或產品盡快商品化和產業化,從而獲得高回報的一種投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進行和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國內先后涌現一批運行有序、正常的風險投資公司,再者有海外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對高新技術企業來說,合理利用風險投資,也是一個擴大融資規模的重要方式。
(三)加大支持力度,降低貸款難度
加大支持力度,降低貸款難度,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拓寬銀行信貸業務,降低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難度。目前,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技術水平高的獨特優勢,但限于缺乏土地等不動產以及可用于抵押的實物財產,使得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無形加大。因此,在當前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應轉變經營觀念,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適當拓寬信貸業務。例如以某一知識產權為擔保進行貸款,當然這需要健全完善的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法規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的形成。
二是建立一批專門服務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金融機構。目前,我國一定程度上比較缺乏這種專門服務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金融機構,缺乏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特征相匹配的金融機構,要解決高新技術企業方貸款難的問題,就應考慮建立一支既對高新技術企業熟悉又對金融知識有所掌握的專業化、團隊化金融機構,從而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服務。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貸款難等融資問題。
五、總結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的日益發展和壯大,已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優化區域經濟結構的先導力量。高新技術企業的特征和發展周期等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決定了其在融資過程中存在著融資成本高、融資規模小和貸款難等問題。要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除了企業自身加強管理外,還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新技術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
參考文獻
[1]弓鋒偉.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03):7-8.
[2]王天營.論高新技術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的幾個財務管理問題[J].中國外資.2014(04):70.
[3]曹婷.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特點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4(07):166-167.
[4]劉鳳姣.高新技術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2012(12):90-91.
[5]林水燕.淺談國企融資過程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3(24):66-67.
作者簡介:嚴雪梅(1972-),女,北京人,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