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健華
[摘 要]國際化發展是高新技術企業成長的特殊路徑,也是提升企業內在素質、將其價值鏈延伸至國外市場的持續過程。文章通過分析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具有的優勢(S)和劣勢(W),以及面臨的機會(O)和威脅(T),從企業內外部全方位審視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化發展,并提出推進其國際化進程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039
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制高點”,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2014年,陜西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96家,總數達到1540家。經過多年的發展,陜西省初步形成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現代農業和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但其國際化發展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經營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1 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1.1 優勢
1.1.1 較為雄厚的科技資源
陜西省高校眾多,科研實力雄厚,知識源豐富,培養了大量中高級人才。同時,陜西還是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重要的科研基地。2014年,陜西共有科技機構115個,擁有兩萬余名在職科技人員。其中,中科院在陜3家、中央在陜21家、省屬國有制35家、市屬國有制46家。共2006年至2011年,陜西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增長了13.47個百分點,達到58.17%,居全國第7位。
1.1.2 政府的政策扶持
陜西省政府一直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并實施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建立創新型市縣試點、將地方政府的科技投入納入考核體系、推動科技園區和平臺創新發展;制定實施支持科技創新創業的稅收、金融、人才政策,開展企業創新政策培訓。陜西省發起設立的西北首支天使投資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募集資金1.3億元,首批支持初創企業超過30家,探索了財政資金引導、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新路徑。
1.1.3 以開發區和產業基地為依托
陜西現擁有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寶雞高新區、楊凌示范區、西安經開區、渭南高新區、咸陽高新區、安康高新區7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示范區)和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寶雞新材料基地等6個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是我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實驗區、先行區和示范區,極具發展活力和后發優勢。2015年,6個國家高新區和2個省級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3萬億元、工業總產值9000億元、工業增加值33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1.2 劣勢與存在的問題
1.2.1 缺乏國際化經營意識
陜西省的高新技術企業較為注重國內市場的開發,但國際化意識較為淡薄。有的企業雖有走向國際市場的意愿,卻缺乏進入國際市場的魄力和策略指引。此外,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在加強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也不夠重視。
1.2.2 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技術創新,而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還有待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雖多,但與企業之間的結合度不夠緊密,缺乏完善的產學研鏈條。此外,大部分高新技術企業都屬于中小型企業,經濟規模相對較小,比較缺乏獨立的承擔產品研發項目的實力和科技創新的動力,企業主要傾向于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
1.2.3 資金不足,人才流失
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尤其是小型高新技術企業,資金來源單一,由于資金問題,不能及時進行成果轉換。另外,雖然陜西有明顯的人才優勢,但生活環境和福利待遇與沿海城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造成科技人才、外貿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外流。
2 國際化發展的機會與威脅
2.1 機會
2.1.1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觀政策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良好外部環境
習近平于2014年6月9日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陜西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方案提到,在2017年要基本建成具有陜西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培育200家創新型企業,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2.1.2 “一帶一路”加速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發展步伐
“一帶一路”輻射范圍涵蓋東盟、南亞、西亞、中亞、北非和歐洲。陜西省省會——西安,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該戰略的實施,將為陜西的高新技術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創造有利條件,而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將為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注入新鮮血液。面對機遇,高新技術企業要乘機而上、順勢而為,積極學習和吸收國際研究新成果,加快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以更強的國際競爭力走好國際化之路。
2.2 威脅
2.2.1 基礎設施與國內其他城市存在差距
陜西地處西部地區,屬于經濟欠發達省份。雖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其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科研條件與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相比,還存在差距。
2.2.2 國際經濟和貿易政策存在不確定因素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過程中會受到其他國家的阻力,因此,在國別對話中,營造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國際市場環境是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3 促進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樹立國際化經營觀念
由政府牽頭組織企業家們進行學習,通過培訓和實地考察,了解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途徑。使企業打開思路,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科技資源、人才資源,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主動地實施國際化進程。
3.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經濟環境、科研環境,留住高技術人才。同時還要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企業落戶陜西。加強對陜西科技資源的宣傳,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把陜西以及陜西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推出國門,還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社會形象。
3.3 優化技術創新的法律環境
從法律層面,保護技術創新的成果。認真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法》《專利法》《商標法》《技術合同法》,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保護企業合法權益;深入落實《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營造企業之間良好有序的生產、經營、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吳華麗.陜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2.
[2]陳勁,景勁松.從ZT公司看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國際化之路[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1):37-40.
[3]呂萍,楊震寧,王以華.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國際化的發展與現狀[J].中國軟科學,2008(4):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