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分,也是推動我國外貿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需要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資金短缺、融資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小企業需要根據融資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措施,改善其融資狀況。本文將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成因;措施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巨大挑戰。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是企業經營業務的重要部分,拓展國際貿易融資渠道,能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境況。
一、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包括企業自身、銀行以及外部因素等。
第一,中小企業自身問題。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整體實力相對較差,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財務管理不善,流動資金少,信用評價等級不高,沒有制定規范的條例指導管理工作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中小企業很難在商業銀行獲得國際貿易融資資格。
同時,我國中小企業的風險防范意識較差,有的企業依舊采取傳統的交易方式,對風險的認識停留在對某些特定業務的控制上,基本沒有對資金和信用等級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極大地提高了企業回收款項的風險。另外,中小企業償債主動性不高,有的企業借著貿易的名義,套用銀行資金,并挪作他用,增加了銀行回收資金的難度。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時間較短,無法準確地評估國際貿易中潛在的風險,有的企業甚至完全不了解國際貿易業務,比如,有的企業不知道使用何種融資手段來開展國際貿易業務。
第二,提供貸款的銀行。銀行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認識不全面,銀行的管理人員不熟悉國際貿易業務處理程序,實踐經驗不足。由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銀行經濟業務中所占比重較少,銀行領導人員容易忽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更愿意集中精力在本幣融資業務上。銀行有的工作人員甚至完全不了解國際貿易融資知識,因為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在銀行信貸資產中占據較少的比重,所以片面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作用不大。
銀行與國際貿易融資有關的業務處理方式比較陳舊、單一,缺乏創新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都是一些基本形式,如,出口放款、減免保證金和進出口押匯等。大部分銀行甚至還沒有開辦較為復雜的貿易融資業務。如,福費廷業務。
銀行還未建立完善的針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防范體系。有的商業銀行在處理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時,各方面配合不默契,各部分各自為政。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時間較短,業務處理流程相對簡單,并且還未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國內大部分銀行時常會出現違法違規操作行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銀行的快速發展,忽視了國際貿易融資風險防范管理。
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審批程序比較復雜,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諸多限制,企業一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就不能獲取資金。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使中小企業在貸款業務方面持一種嚴謹的態度,比如,改變抵質押擔保標準,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另外,與一般貸款業務相比,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批程序更加復雜,總體上看,我國大部分銀行還沒有針對各種融資業務建立相應的審批標準。
第三,外部環境原因。在政策方面,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目前,我國還未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體系來支持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優于我國政策,制定了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來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業務發展。如,美國為中小企業提供了研發補貼,德國減免了中小企業的營業稅。因此,我國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并反思如何減少與發達國家間的距離。
我國與出口相關的信用體系發展較慢,發達國家的出口信用保險資金非常充足,所以出口商能夠放心地收匯。另外,我國的法律環境還不夠完善,金融和經濟立法業務發展緩慢,對于大部分國際貿易融資做法,我國法律還未做出相應的調整,法律存在空白和不完善的地方,從而增加了國際貿易融資風險。
二、改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管理的措施
第一,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政策支持。由于中小企業的整體實力相對較差,無法與大型國有企業并駕齊驅,尤其是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大部分銀行都偏向大型國有企業,所以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著國際貿易融資難的困境。因此,政府應該及時出臺一些有利于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政策,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應該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創新金融業務,探索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新模式。同時,政府應該積極為中小企業和銀行構建平臺,加強二者間的合作和交流。另外,政府應該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幫助、扶持中小企業,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選拔和培養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面的專家,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新模式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應用。政府也需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機構,不斷拓展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渠道。
第二,提升融資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銀行和外貿企業應該加強對融資業務人員的專業培訓,促使其對國際金融、法律以及國際貿易等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銀行貿易融資產品及其特征。同時,需要不斷增強融資業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及時反思、總結,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是全面掌握國際貿易知識以及運輸保險業務,關注和掌握國際貿易的市場信息,了解商品的市場變化情況,增強業務人員的市場洞察力以及風險識別能力。
第三,結合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征,建立科學的信用評估體系。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具有發展規模小、發展時間短、額度小、融資需求高、頻率高等特征,銀行應該根據中小企業的特征制定合適的信用評估體系。通過信用評估體系來反映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經營狀況。在國際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還款的第一來源是正常貿易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量,第二來源是客戶自身的盈利能力,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與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評級標準,結合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具體特征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需要建立客戶往來檔案,在評定客戶信用等級時,需要考慮交易對手的資源狀況、客戶業務能力以及客戶履約情況。同時,中小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庫,掌握產品情況、市場情況、信息情況以及進出口情況等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由于中小企業無法完全掌握客戶的資信情況,所以,應該鼓勵中小企業用D/P、D/A、O/A業務通過投保出口信用險來防范風險。
第四,完善與國際貿易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立法部門應該根據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并與國際接軌,建立完善的國際貿易融資法律。比如,在法律上規范銀行和客戶間的債務關系。中小企業與銀行應該深入研究現行的法律法規,認真分析現行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間的關系,制定科學化的操作方案,規范業務操作流程。
三、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小企業自身管理不善,再加上銀行對國際貿易融資理解不全面,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難度。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的政策支持。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并結合自身發展狀況,建立完善的信用等級評級機制,從而實現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龐夢晗.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分析[J].中國商貿,2014,08(11):14-15.
[2]駱樹成.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思路及對策[J].中國商貿,2013,11(4):126-127.
[3]何燕.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問題研究[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4,11(8):193-194.
作者簡介:李寶國(1992.10- ),男,漢族,浙江臺州,本科在校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