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生態消費問題已經受到國內外的關注。經濟發達國家通過消費者、政府、NGO、企業等的推動作用逐步提高了本國生態消費水平。我國從建國到現在一直把經濟建設放在首要地位,在生態建設方面起步較晚。今天,我國國民經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居民的消費觀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生轉變。促生態消費作為一種時尚的話題搬上經濟舞臺,但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態消費模式,需要合理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來促進國家生態消費模式的形成。
一、我國建立生態消費模式的必要性
生態環境人類共同的話題,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都必然經歷一段從污染到環保,從資源消耗到生態建設的過程。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已經喚起了人們對生態問題的重視。在本世紀,人類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全世界的生態恢復和生態建設。如果不及時改善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1992年的里約熱內盧聯合國人類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2l世紀議程》指出:“全球環境不斷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非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傳統的消費模式是粗放型和內耗型,其最終結果是耗盡資源,破壞生態,阻止可持續發展進程。因此,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必須由新的生態型消費模式來代替傳統的耗竭型消費模式,才能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就是主要針對我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具體作為。在生態文明的呼吁下,我們倡導的消費模式就是生態型消費模式。生態消費模式要求人們節約資源,走綠色低碳環保路線,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生態消費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遵循生態系統演化規律而形成的特定的消費內容、水平、結構、方式和規范的消費系統。只有在全社會建構起生態消費模式,才能實現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生態型消費模式倡導全社會的消費者用環保的自覺性來節約資源,購買生態產品。盡量使用無污染產品,對可回收物品循環利用,全民自覺遵守生態保護規定,宣傳生態理念和生態知識,共同維護國家生態環境。生態消費模式的建立能夠鼓勵全社會參與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既能改善我國人民生存的環境,又能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態消費模式驅動下的人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對于中國來說,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政府主導型生態消費模式構建
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構建起生態消費模式,但受到我國國情限制,我們不能直接照搬發達國家的消費模式。我們必須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和中國人民的一條新的生態消費主導模式。從我國的國情分析,現階段我國消費者、NGO、企業和媒體等社會主體尚不具備成為生態消費主導力量的條件,在中國要依靠政府牽頭和組織,自上而下的實施生態消費政策,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社會各種力量,組織協調各種關系,普及生態消費觀念。我國政府是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模式的原發動力。所以,我國現階段應以政府為主導,由政府向社會逐步推進,構建政府主導型生態消費模式,以此推動我國生態消費進程的加快。具體來說,政府在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消費模式過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積極開展生態消費理念的教育和知識普及。要在全社會倡導和樹立生態意識,宣傳是主要手段,通過媒體、網絡等傳播途徑使消費者廣泛認識到生態消費對于改善人民生存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讓人們了解,生態消費模式的建立是保護環境的作為,是每個人的事,促進人們生態理念的形成,把生態消費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于日常生活中,逐漸成為生活習慣。
第二,制定一整套的生態消費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生態消費模式可以作為環保的一個主要措施著力推行,政府通過引導企業開發生產低能耗、無污染、無公害的生態產品,同時,推行優待政策鼓勵科技創新。企業是推動生態消費發展的生力軍,企業生產越多的生態產品,市場才能有更多的生態消費。生態消費模式的形成依靠政府引導,企業推動,社會配合。另外,政府還要主導培育生態消費市場,在教育體系宣傳生態消費的重要性,鼓勵科研機構加強生態產品的研發,努力降低生態產品成本和市場價格,積極開展生態營銷,營造有利于生態消費的市場條件。
第三,組織以宣傳生態消費為目標的民間協會和社團,發揮中堅作用。這一點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發達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在促進生態消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也可以培育生態協會和以保護生態為工作內容的非政府組織,政府加大扶持政策使這些組織快速成長,成為倡導社會生態消費,宣傳生態理念的中堅力量。生態協會等民間組織也要壯大自身,積極參與制定生態政策,輔助政府環保工作,監督企業環保工作,到街道、社區中大力宣傳生態消費,鼓勵使用生態產品,擴大生態消費的影響力,推動生態消費模式盡快形成。
第四,發揮我國媒體和網絡的力量,普及生態消費知識。生態消費作為一種新的消費理念,對于廣大人民來說是極為陌生的,人們在生活中的日用品、飲食都可以生態化。媒體和網絡要承擔社會責任,盡快普及生態消費的概念、意義、方式,讓人們自覺的向往這種生活方式,通過生態商品的需求來促進企業對生態商品的研發和制造。生態消費模式的建立需要全體人民的參與,生態消費應是未來普及的消費模式,中國應早日構建出符合中國特色的生態消費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新標.循環經濟理論:從古典到當代[J].北方經貿,2013(08).
[2]王國錦,張潔.分析國際貿易與環境問題溯源及其研究進展[J].經濟導刊,2013(Z2).
[3]呂福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生態模式——基于“浙商”的新視角[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2(12).
[4]孫偉,周磊.“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綠色經濟的對策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2(08).
作者簡介:鄭煒(1977- ),男,漢族,遼寧鞍山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