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杏桃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瓶頸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而農產品由于分散性和季節性等原因使得物流問題尤為嚴重。本文在分析了國內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策略,試圖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以推動我國農產品電商物流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電商;物流;問題;對策
農產品物流作為物流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以農產品為輸出對象,功能活動包括運輸、倉儲、包裝、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一系列過程,蘊含了信息流、物流、商業流和資本流動等眾多因素。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高速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現金流動方式的變革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對物流產業的升級換代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傳統的物流發展模式已不能適當今物流業的現實需求,特別是在農產品物流領域更是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主要瓶頸,因為在電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比如供應鏈功能的變化、參與者角色的變化以及客戶對農產品可得性的增強等。本文力圖結合農產品電商物流的新特點,從優化農產品電商物流運轉體系出發,從中尋找出集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于一體的農產品物流電商發展模式。
一、農產品電商物流的內涵及特征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農產品物流的定義,國內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農產品物流定義為農產品銷售物流,從銷售角度來看農產品物流主要是指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而形成的農產品從賣方到買方的物理移動過程,其中包括了運輸、儲存、包裝、配送和信息處理等。本文將農產品電商物流定義為在電子商務環境中進行的農產品物流,具體是指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貿易過程中的具體應用。總之,將電子商務應用于農產品物流體系,可以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業之間的共同發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相應的信息流、資本流和業務流均可以通過網絡手段得以實現,從而大大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大面積的應用,網絡營銷已經成為重要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地解決了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以及產品銷售遲緩等諸多問題的出現,這對于生鮮農產品的銷售來說尤為重要。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是基于傳統的B2C模式發展而來的,針對農產品的易腐性和時效性等特點,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快速交易。在電商環境下的農產品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農產品種類繁多,隨之帶來的物流量龐大。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產品供應需要配備足夠強大的物流體系來支撐,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我國每年農產品產量的一半進入市場流通渠道,大量的新鮮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存在需要配備分布合理的、數量眾多的物流中心,并附以即時響應的反應機制;(2)食品安全問題較為突出。農產品具有易腐性和時效性,因此容易受到外部污染從而帶來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人們對此問題高度關注,因此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的運作首先應以保障農產品的質量為前提,應嚴格控制供應渠道并優化運輸環境,從而保證農產品免被污染;(3)農產品的新鮮度要求盡力壓縮配送時間。農產品的新鮮度與交貨時間成反比關系,交貨時間越長則新鮮程度越低,反之亦成立。這就需要在物流配送的前期階段需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對農產品需求信息進行快速的分析,在得到精確的需求數據的前提下詳細設計物流配送計劃,從而在保證新鮮度的同時也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
二、發展農產品電商物流所存在的問題
1.低水平的農產品物流管理體系。由于物流行業涉及到眾多利益相關者,如政府部門、物流企業以及農產品生產者(企業)等,因此在基礎設施、物流設備、產業政策、投資融資、稅收、海關和農業質量標準控制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不諧調之處。同時由于農產品物流業務量很大,需要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和政策指導,從而為農產品電商物流創造出優良的外部發展環境。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由于農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國家和地方還沒有制定和發布針對性強的具體可執行的和相關扶持政策,影響了農產品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使得農產品物流處于市場的自行調節且相對緩慢的發展過程中,結果導致運輸成本高企、運轉效率低下。
2.物流業務技術相對落后。在農產品電商物流體系當中,新鮮的農產品需要經過包裝、冷藏并初步處理,經歷這樣流程的原因在于避免在運輸過程中農產品腐爛并感染其他相鄰農產品,如果農產品產生二次污染而會限制了運輸時間和交易半徑。目前,大多數農產品物流處于自然溫度和自然狀態下,使用冷鏈物流所占的比例并不太高,加之農產品包裝也顯得比較“寒酸”,使得這樣的運輸狀況給農產品帶來了嚴重損傷。此外,為了獲得更高的回報率,需要對農產品物流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包括生產、收購、銷售、加工、運輸、包裝、儲存、配送和銷售進行系統性的優化,這需要高度標準化的物流體系做為保障,但由于整個物流參與環節中包含了一些小規模的、低等級的和離散性的組織和個人,這種復雜性使得統一認可的物流標準難以形成,如運輸設備標準的不統一、包裝標準的不一致等,使得物流過程顯得更為復雜。
3.缺乏標準化的農產品控制系統。本文指的是農產品的質量和標準的統一認定,在農產品貿易過程中,農產品標準為參與交易的雙方提供了質量認證的依據,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市場流通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交易的順利完成。目前,主要的認證標準包括了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和有機產品等三大類,然而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督和相應的處罰措施,一些農產品隨意打上通過認證的標簽,這種明顯的造假行為雖然能夠短期內使農產品供應方受益,但從長遠來看這種短視行為是得不償失的,更為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的誠信度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4.農產品物流專業人才匿乏。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物流企業中大多數員工的學歷都在本科程度以下,即便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他們所就讀的專業往往也并非物流專業,因為我國尚未形成以培育知識型物流人才和促進物流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物流教育體系。截至目前,我國專門開設物流專業的高等院校并不多,即便是開設了物流專業的高等院校,專門針對農產品物流的專業性課程也十分稀缺。缺乏高水準的物流人才使得我國農產品物流業的產業升級步履維艱,因為農產品物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從事農產品物流的大多數員工缺乏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是制約農產品物流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三、完善農產品電商物流發展的對策
1.建立健全農產品電商法律法規。農產品電商法律法規的制定不僅能夠確保農產品貿易的健康運行,消解電商發展中的重重阻礙,促進農產品物流產業的跨越性發展,并可在提高物流效率的同時,降低了農產品的交易成本。因為電商的網絡咨詢服務、網上交易和網絡支付等,都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保護,政府應該在實踐中不繼探索和優化政策條款,制訂支持電商發展的法規,包括電商企業信用評級系統的引入,并建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動態監控電商交易情況并及時發布企業的信用評級公告,從而有效地避免信用風險的發生,確保電商平臺的安全交易。同時,政府應推出優惠政策,在土地、稅收等方面扶持農產品交易基礎設施的建設,制定農產品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并予以有效地監控,通過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創造出公平的競爭秩序和良好的交易環境。
2.改善農產品電子供應鏈網絡結構。首先,農產品供應鏈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它將農民(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物流經營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等串聯成一個高速運轉的完整體系,通過一個動態的供應鏈對上、下游所有參與者進行關系管理,幫助整個體系內的成員構建起基于信息共享服務的密切伙伴關系,并為供應鏈中的各處節點提供信息處理服務,以降低其經營成本并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經營風險;其次,受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等因素的影響,農產品物流缺乏系統性,流通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還無法進行有效的銜接,企業網站和政府公共信息平臺也沒有遵從統一的標準,因此要制定完善的物流信息技術標準,推進農產品信息(包括農產品的品種、質量、規格、生產日期等)標準化建設,同時對農產品流通信息和中間商信息也應進行相應的標準化處理,以便實現各個環節信息共享的快捷性。
3.構建農產品物流可追溯管理機制。首先,我們必須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體系。通過認證的農產品方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交易,應避免劣質農產品或者過期農產品給電子商務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確保進入電子商務物流鏈中的農產品均為高質量的消費品;其次,建立起針對農產品生產商和物流商的追溯機制。農產品接收企業應主動監控物流服務提供商和農產品供應商,農產品供應商也應主動建立、完善和保護好自己的生產記錄,因為農業生產記錄為可追溯管理機制提供了最基礎的信息,因此應努力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和農業合作組織的建立,使其為可追溯管理機制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最后,普通消費者也應增加維權意識。消費者應加強自我保護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形成購買和消費可追溯農產品的習慣,從下游促使上游自愿認可和實施可追溯管理機制。總之,建立農產品可追溯管理機制涉及到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引導部分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率先啟動,從而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其它農產品生產企業主動加入到可追溯系統中來。
4.在培養優秀物流人才的基礎上,各物流參與方之間高效合作。過去在農產品物流的各個階段中,物流鏈參與者之間處于一種較為寬松且臨時性的合作關系,彼此之間信任度并不高,還沒有形成一個富有合力的綜合體。毋庸置疑,優化流通領域的系統鏈條,精簡農產品配送中的不必要參與環節,促進物流參與各方的長期的、密切的合作關系,是當前優化農產品電商物流渠道的最優選擇。例如,可以先在物流業發展歷史悠久的、大家彼此信任度較高的地區,由大型的企業集團建立起一個大規模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基礎框架,然后聯合當地的其它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生產企業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一個自己專有的集零售、物流和營銷等于一體的高效運轉體,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嘗試。當然,農產品物流效率低下的基本原因在于缺乏優秀的物流人才,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步伐緩慢也在于農民缺乏現代意識,同時缺乏相應的電商知識培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和大型農產品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有義務開展農產品電商和物流等方面的知識傳授,同時相關高等院校也應加強相關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從而打造出未來農產品電商物流高速、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鐘燕.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物流配送模式的對比分析[J].中國市場,2014,12.
[2]劉欽.鄭州現代物流新業態發展思考[J].物流技術,014,10.
[3]陳慧芝.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物流管理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貿,2014,09.
[4]王冠寧.電子商務生態圈中的農產品物流問題與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4,09.
[5]趙志田、何永達、楊堅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理論構建及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07.
[6]趙志田,楊堅爭.電商環境下農產品物流理論架構、檢驗與發展策略—來自浙江麗水的數據[J].中國流通經濟,2014,06.
[7]周斌.基于市場需求的高校物流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