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哲,喬貴賓,查露露
(1.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2.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外科,廣東 廣州 510010)
華南地區國人肋骨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
何 哲1,喬貴賓2,查露露2
(1.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2.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外科,廣東 廣州 510010)
目的 分析我國華南地區肋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臨床特點,為進一步提高肋骨骨折,尤其是重度肋骨骨折的救治水平提供客觀依據。方法回顧性收集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外科、急診科、ICU及創傷骨科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間收治的35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就其年齡分布、受傷原因、受傷類型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我國華南地區肋骨骨折患者以男性為主,年齡分布主要集中于41~60歲。患者受傷季節多在冬季,時間以晚夜間為主。受傷原因以交通事故最常見,占53.5%。單側骨折的發生率高于雙側骨折,骨折部位則以解剖結構薄弱的側區為高發。結論本研究揭示了我國肋骨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學特點,為肋骨骨折治療的手段選擇及發展方向提供了依據。
肋骨骨折;流行病學;外科治療
伴隨著城市建設的加速和汽車工業的發展,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的不斷增加,胸部創傷的發生率日益增高。胸部創傷占所有外科創傷患者的10%~15%,是創傷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2]。當前醫療工作中病情危重的胸外傷并不多見,多數患者以鈍性胸部創傷入院。而在鈍性胸外傷中肋骨骨折為最常見的病情,約占所有胸部創傷的50%~80%[3]。在國外亦不例外,相關調查指出:每年全球因胸部創傷住院者超過796 000人[4]。2004年在美國共有30多萬人因肋骨骨折需要治療,其中有超過十萬人需要住院治療。但是,肋骨骨折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由于大多數肋骨骨折患者未就診或即使就診時因被其他器官更為危重的病情所掩蓋而未能及時發現,因此實際的肋骨骨折發生率還要更高。然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國內對于胸外傷的流行病學調查只局限于某些局部地區,缺乏全面系統的報道,且尚未見關于肋骨骨折的流行病學報告。為加強醫護人員對于肋骨骨折的重視,進一步提高肋骨骨折,尤其是重度肋骨骨折的救治水平,筆者對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近年來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胸外科、急診科、ICU及創傷骨科收治的35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其中男性268例,女性85例,年齡9~91歲,平均(48.17±15.47)歲,男性平均(46.99±14.37)歲,女性平均(51.68±18.14)歲。閉合性損傷348例,開放性損傷5例。
1.2 肋骨骨折診斷依據 肋骨骨折的診斷主要依據X線片及CT資料,結合臨床癥狀。
1.3 調查內容 調查骨折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時間、致傷原因及骨折類型、數量、部位等指標的變化趨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l3.0統計學軟件,使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2.1 患者性別及年齡分布 353例患者中男性268例,占75.9%,女性85例,占24.1%。就診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均以41~60年齡段最多見,見表1。

表1 353例肋骨骨折患者性別及年齡分布情況(例)
2.2 受傷季節及時段分布 353例患者中城市患者206例,占58.4%,農村患者147例,占41.6%。城市患者中肋骨骨折發病季節分布為春季48例,夏季51例,秋季52例,冬季55例,而在農村患者中相應為35例、38例、37例、37例。一天中以18:00~00:59為就診高峰時段,占34.6%。全部患者的受傷季節及時段分布見圖1及表2。

圖1 353例肋骨骨折患者受傷季節分布

表2 353例肋骨骨折患者受傷時段分布情況(例)
2.3 受傷原因分布及骨折類型 353例患者受傷原因依次為墜落、跌倒100例,占28.3%,車禍189例,占53.5%,火器傷及工傷15例,占4.2%,其他暴力所致49例,占14.0%。
2.4 骨折數量及骨折部位 不同致傷原因所致肋骨骨折中,單側骨折均高發于雙側骨折,見圖2。骨折數方面,統計結果集中于1~8根,以4根為最多,共64例,占18.1%,見圖3。30例(8.5%)患者出現連枷胸,提示高強度暴力所致的極重度肋骨骨折在臨床工作中并不多見。在長期的臨床工作中,筆者觀察到第1、2及8~12肋骨折的發生率并不高,多由較高強度暴力所致,常合并其他器官損傷。而3~7肋為肋骨骨折多發區,故本研究側重于第3~7肋,并以腋前線及肩胛下線將其分為前、側、后三區統計骨折情況。結果顯示,左右胸廓均以側區肋骨的骨折發生率最高,見圖4和圖5。

圖2 353例患者肋骨骨折患者骨折單雙側分布情況

圖3 353例肋骨骨折患者骨折數分布情況

圖4 353例患者3~7肋骨折部位分布情況(左側胸廓)

圖5 353例患者3~7肋骨折部位分布情況(右側胸廓)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我國國內對于胸外傷診治情況的詳細報道非常少見,只能零星見諸于一些礦區醫院或者地區急救中心,而對于胸外傷中最為常見的肋骨骨折,相關流行病學報告更是幾乎一片空白,這和肋骨骨折看似簡單的病情及醫護人員的救治理念有關,多數患者因癥狀輕微而選擇不就醫,而入院患者多以急診入院并在相關科室進行保守處理后出院,并未在胸外科進行專科治療。輕癥肋骨骨折可通過鎮痛、制動等保守方式治愈,但很多患者出院后出現長期的不適甚至疼痛感,對日常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而重度及復雜的肋骨骨折,尤其是多根多處骨折所造成的連枷胸可引起反常呼吸,影響呼吸循環功能而導致生命危險,需要積極的外科治療。有文獻表明,三根及更多的骨折數即可作為預測胸部創傷患者死亡率的危險因素[5],國外有報道出現連枷胸的患者臨床總死亡率高達16%~20%[6-7],長期的臨床觀察結果亦提示國內的連枷胸患者同樣具有較高的死亡風險[8]。本研究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為平臺,依托其較為廣泛的病患來源,側重于華南地區國人肋骨骨折的流行病學調查,目的在于促進更多的非專科醫護人員改變對于肋骨骨折的治療觀念,積極合理地進行診治,具有重大臨床意義。
3.1 性別及年齡段特征 調查結果顯示,青年男性肋骨骨折的發生率較之同齡女性更高,這與男性作為飛速發展的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有密切關系。男性是社會勞動力主要組成部分,精力旺盛,活動頻繁,使得該人群成為各種墜落、車禍等意外傷害的高危群體,該特點在國外亦有類似報道[9]。另一方面,41~60歲的人群肋骨骨折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社會步入老年化,老年人的視力及運動功能均明顯下降,增加了受傷的危險因素。
3.2 季節及時段特征 骨折發病率從春季到冬季逐漸增高,該特點在城市中表現得更為明顯。究其原因,可能與冬季氣溫低、道路濕滑容易跌倒有關,并且臨近春節,外出人數明顯增多,增加了受傷的機會。按日夜分布情況來看,以18:00~00:59時段為最高峰,該時段正當學生放學、白班下班及晚班外出時間,加之天色漸晚,容易出現交通事故。因此,醫療工作者在冬季及晚夜間應提高警惕,充分利用醫療資源保證對肋骨骨折患者的診治。
3.3 致傷原因特征 本研究發現,交通事故是肋骨骨折患者的首要致傷原因,墜落、跌倒也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這和前述受傷年齡、季節及時段的變化趨勢是相符合并且緊密相關的。值得重視的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機動化程度增加也增加了青年人的受傷幾率,進而導致生產力的削弱,故臨床工作中對于青年患者應采取更積極的處理,縮短住院時間,對于年長患者,應加強相關健康宣教,做好預防工作。
3.4 骨折部位特點 本組資料顯示,肋骨的側區骨折的發生率要明顯高于前區及后區,這和肋骨的特殊的解剖結構密不可分。每一根肋骨在其走行方向上有著特殊的三維彎曲及扭曲,側區肋骨彎曲幅度大,且位于肋骨發生扭轉的兩個部位之間,其上附著的肌肉亦是整個胸壁中最少的,這些特性都使得側區成為胸廓結構中最薄弱的一環,受傷機會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病例的觀察,筆者發現多數致傷原因所作用的部位也在這些解剖結構薄弱處。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能在影像學定位準確的情況下對這些側區骨折的病例采取更為主動的手術干預,效果將是立竿見影的,在改善患者預后的同時節約了醫療資源。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肋骨骨折作為胸外傷中最為常見的病種,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生產力,任何對肋骨骨折的忽視或者不恰當的處理不僅會額外浪費醫療資源,更可能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臨床醫生應提高對相關病情的認識,合理選擇治療方式,存在指征時早期、積極地對患者采取外科干預,有望取得更大的臨床獲益,節約醫療資源,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
[1]麻曉林,李升旺,孫士錦,等.825例胸部創傷診治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1,13(5):403-406.
[2]Al-Koudmani I,Darwish B,Al-Kateb K,et al.Chest trauma experience over eleven-year period at al-mouassat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Damascu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888 cases[J].J Cardiothorac Surg,2012,7:35.
[3]徐志飛,孫居仙.肋骨骨折的診療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10,26 (6):481-484.
[4]Pitts SR,Niska RW,Xu J,et al.National Hospital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2006 emergency department summary[J].Natl Health Stat Rep,2008,6(7):1-38.
[6]Battle CE,Hutchings H,Evans PA.Risk factors that predict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blunt chest wall trau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jury,2012,43(1):8-17.
[7]Borrelly J,Aazami MH.New insights into the athophysiology of flail segment:the implications of anterior serratus muscle in parietal failure[J].Eur J Cardio-thoracic Surg,2005,28(5):742-749
[8]Demirhan R,Onan B,Oz K,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4205 patients with chest trauma:a 10-year experience[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09,9:450-453.
[9]王永強.肋骨骨折內固定術在重度胸部外傷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1,18(6):585-586.
[10]Karadayi S,Nadir A,Sahin E,et al.An analysis of 214 cases of rib fractures[J].Clinics,2011,66(3):449-451.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with rib fracture in South China.
HE Zhe1,QIAO Gui-bin2,ZHA Lu-Lu2. 1.Graduate Schoo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Guangdong,CHINA;2.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Guangzhou 510010,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rib fracture in South China,in order to provide objective bia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reatment level about rib fracture,especially severe rib fracture.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5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rib fract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extracted from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Emergency Department,Intensive Care Unit and Department of Trauma Orthopedics in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from January 2009 to March 2014.The age distribution,causes and type of fracture,and other condition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Patients with rib fracture in South China were mainly male,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focused in the range of 41~60 years old.Patients were mostly injured in winter,and most of them injured at night.Of all the 353 patients,traffic accident wa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rib fracture,accounting for 53.5%.The incidence of unilateral fracture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bilateral fracture.Lateral segment fracture of rib has the highest incidence,for its weakness in anatomical structure.Conclusion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rib fracture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bias of the choice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treatment about rib fracture.
Rib fracture;Epidemiology;Surgical treatment
R195
D
1003—6350(2015)07—1072—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7.0384
2014-08-17)
何 哲。E-mail:hzll_6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