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
9月19日,一干媒體前往采訪車易拍在京舉行的盛大268V星級檢測師授牌儀式,但大家更想知道的是車易拍CEO楊雪劍對外怎么談起訴優信拍一事。
她的反應相當干脆,“已要求法庭公開宣判”,并表示,“歡迎媒體來旁聽”,且屆時會公布外界關注的銷售數據等信息。
此前兩天,車易拍起訴優信拍商業詆毀案件被海淀法院立案審理。這一為期近一個月的“二手車老大之爭”,則由“口水戰”上升到法律層面——這也是二手車電商首例因為數據引發的商業詆毀侵權案件。
早先,車易拍與優信拍曾就交易數據及占市場比重情況發生“爭執”。
8月20日,艾瑞咨詢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二手車電子商務行業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中國二手車電子商務市場車輛成交規模達20萬輛,其中優信拍排第一位占37%,車易拍排第二位占22.1%。
數據發布后的第二天,車易拍就通過官方微博予以反駁。隨后,在9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每月例行的形勢分析會上,汽車流通協會上副秘書長沈榮則引用第三方分析公司易觀智庫的數據稱,在2014年上半年二手車交易量份額上,車易拍占48.8%,優信拍占19.6%,開新幫賣占3.9%,而其他則占27.8%。
在此期間,雙方各自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數據,火藥味道十足。而引發車易拍訴諸法律層面的,則是9月10日優信拍通過其控股集團(車易拍起訴的第二被告)旗下網站易車網上所發表的新聞稿——《優信拍:公開回應車易拍還原數據真實性》。
在該文章中,優信拍聲稱其“成為車易拍的買家會員”,并“花時間對每天的拍品一臺臺地做記錄并統計”,近而計算出了車易拍的業務情況。其發布的數據稱,“車易拍2014年1月1日至8月31日的發拍量不足8萬,成交量約為2.5萬,成交率約為31%”。
楊雪劍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優信拍獲得數據的方式已涉嫌違法;而其數據更是與真實數據存在嚴重不符。
根據車易拍發布的數據,2013年其在線交易約10萬臺、銷售額達50億,并于今年前6個月已經完成了去年全年同期銷量。
優信拍的文章及做法無疑成為起訴的導火索,且文章中有車易拍“每日一篇公關稿”、“自導自演鬧劇”等主觀色彩強烈的攻擊性詞語,更讓車易拍覺得受到極大污辱。
與此同時,優信拍并未回應包括《汽車商業評論》在內的多家媒體對其平臺銷售數據的質疑。
優信拍雖并未公布過詳細銷量,但其發布的數據即存在前后矛盾的現象。根據其領導在2013年11月及2014年4月的發言,此段時期其交易量為2萬輛——既與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不符,亦與其在2014年4月對外發布的數據——“月交易量過萬,并以15%的速度逐月增長”不吻合。
優信拍的新聞稿發出后,轉移了公眾視線,亦令車易拍陷入尷尬境地。隨后,車易拍開始著手反擊。
車易拍的官方回應中,在重申這一觀點的同時,車易拍表示:經對公開發出的新聞稿內容進行查看,發現優信拍所稱“成為車易拍買家”并對“拍品進行記錄”等行為純屬捏造。
車易拍在向海淀區法院遞交的材料中表示,優信拍通過捏造、散布虛假的事實等不正當手段,“嚴重貶低了車易拍的實際成交量及成交率等數據統計,并由此給消費者、公眾對原告產生錯誤的認識,降低了車易拍在消費者、公眾中的良好評價,致使其商業聲譽受到嚴重侵害,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9月17日,海淀法院立案審理,優信拍為第一被告,其母公司北京易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為第二被告。
此前一天,作為此番“二手車老大之爭”的始作俑者,優信拍完成了新一輪約2.6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華平投資集團、老虎環球基金等多家投資機構。
觀察人士認為,很可能為融資造勢同時博取客戶關注是此番二手車老大之爭的導火線。
長久以來,由于優信拍旗下的“查客”缺乏車易拍旗下“268V檢測平臺”所擁有的近8年的對各品牌每批次新車車況的數據積累,近而無法對遠程交易進行擔保。也因此,優信拍主要囿于線下拍賣。
目前,優信拍公布的數據稱,其拍賣業務已覆蓋全國365個城市,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天津、杭州六大中心城市投建了實體拍賣場——不斷擴張的背后是巨額資金的支撐。此外,由于優信拍曾加價“挖腳”車易拍的車源,亦燒錢不少。
早在2012年11月,雙方即曾有過一次較為激烈的沖突。
彼時,優信拍在微博公開指責車易拍“吃差價”,表示要做二手車行業的“羅賓漢”。而隨后公開的事實表明,這也是優信拍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實際上,由于車易拍的二手車交易平臺電腦顯示給賣家的價格信息比顯示給買家的要少,而差價這部分是向買家收取的渠道服務費和交易服務費。
對此,買家知道,而賣家不知道,由此會給人造成誤解。而此事以優信拍投資人求和而告終,且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相較而言,車易拍近年來的發展勢頭則較為良好,除了保持每年近3倍的增長,人員規模亦在不斷擴大。9月19日車易拍舉行的268V星級檢測師授牌儀式上,有近400位檢測員來到了北京活動現場——在全國,車易拍目前已擁有近700位檢測員。
對于銷量目標,在儀式后,車易拍CEO楊雪劍則告訴《汽車商業評論》,“今年預期銷售40萬輛”,并表示,“歡迎大型審計公司來進行數據核實”。
此番雙方對簿公堂,恐難以如2012年的沖突一樣簡單和解。但這或許將是一次洗牌,對二手車行業規范化而言,亦是一件好事——至少數據將不再“眾說紛紜”,而“老大之爭”也將塵埃落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