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繼銀

從一人創業、兩人合作創業到多人集體創業,天才的因素越來越少,規則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最為彰顯組織規則作用的創業類型是合力與持續創業。合力與持續創業,與一開始就明確地進行兩人合作創業或多人集體創業不同,這類公司的最后成功創立和締造,是經過多人和一連串事件之后才有的結果。傳統企業中,這類公司的典型代表是可口可樂。當代企業特別是IT和高科技行業中,這類公司很多,英特爾、金山和Twitter可以說是三個典型。
可口可樂的英豪
可口可樂公司的百年成功,是從彭伯頓發明可口可樂飲料開始,到坎德勒收購專利、創建公司,再到伍德羅夫把公司締造為一個強大的企業帝國的合力與持續創業過程。
最初的可口可樂是一種專利藥劑和冷柜飲料,發明人彭伯頓是醫生、藥劑師。1855年,在提煉“可口可樂”這種據稱具有很多醫藥功效的藥劑飲料有了眉目后,彭伯頓與四人合伙成立了彭伯頓化學公司。但1887年彭伯頓個人申請了可口可樂專利,瞞著合伙人將專利權出售。公司馬上陷入了一系列的詭計、欺騙和混亂之中。多方爭奪、幾經周折,專利權落到了坎德勒手中。
坎德勒是一位推銷高手,1888年控制了專利權后,開始經營可口可樂。1892年,可口可樂股份公司正式組建。可口可樂及各種投資的成功,使坎德勒成為了亞特蘭大舉足輕重的人物,1916年當選亞特蘭大市長。1917年12月,身體狀況欠佳的坎德勒夫人露茜擔心她死后家族財產會被坎德勒后娶妻子控制或被坎德勒捐贈出去,勸說坎德勒把他所持可口可樂股票轉給了孩子們。1919年,佐治亞信托投資銀行行長歐內斯陸主導的一個財團,以2500萬美元從坎德勒的孩子們手中收購了可口可樂的全部股份,同年股票公開上市。1923年,歐內斯陸的兒子羅伯特·伍德羅夫出任總裁,領導公司60年,是產品發明人彭伯頓和創始人坎德勒之后,可口可樂的第三位英豪:帝國締造者。
可口可樂的發展歷程表明,偉大公司的成長,第一是產品和營銷體系,第二是法律支撐,第三是資本和金融,創造性地綜合運用好這三種武器需要一組人才。
英特爾三駕馬車
與絕大多數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都有一個偉大的締造者不同,英特爾是一連串創業事件和一組優秀人才連續合力而為的結果。
1955年,“晶體管”發明人之一、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肖克利在硅谷建立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諾依斯和摩爾在內的八位年輕科學家加盟。盡管滿懷發財的愿望,肖克利毫無管理和經營才能。一年之中,實驗室沒有研制出任何像樣的產品。1957年9月,以諾伊斯為首的“叛幫八人組”,決定一起出走并共同開創新事業——將他們在肖克利實驗室被否決了的集成電路研究項目進行下去。在投資銀行家洛克的撮合下,八人組與發明家菲爾查德達成協議,在仙童攝影器材公司旗下創建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半導體公司是硅谷創業投資第一案例,公司創始人和投資者之間的力量對比完全向投資者一方傾斜,沒有后來出現的那些創始人保護措施,這埋下了諾伊斯和摩爾再次出走,創立英特爾的種子。
雙方合作協議的基本內容:菲爾查德提供150萬美元,八人組每人只需出資500美元,享有公司部分股權。但有一個附加條款,如果公司成功了,菲爾查德有權在五年內用300萬到500萬美元的預定價格買回八人組的公司股權。這意味著,投資方承擔了失敗的全部風險,但同時設定了一個公司十分成功情況下創始人們的收益上限。1959年,在公司成立不到兩年時,菲爾查德以300萬美元價格行使了對八人組股票的購買權,八人組每人獲得了25萬美元的收益。之后,自主權相應被削弱,利潤被轉移到母公司,進一步的發展開始無力。1968年,因為諾伊斯沒有如愿升任母公司的CEO,八人組中剩下的最后兩人諾伊斯和摩爾一起離職。
諾伊斯和摩爾決定繼續一起干,洛克幫助他們籌集到了創辦新公司所需要的資金。洛克之所以很高興幫助他們,一是因為他們在業界已經確立起來的極高聲望,二是他們自己愿意每人拿出24.5萬美元(約為當時他們個人總資產的十分之一)向新公司投資。洛克自己要投資30萬美元,并負責另外籌集25萬美元以上的資金。諾伊斯和摩爾合計持股三分之一以上。1968年7月,英特爾成立。洛克出任董事會主席,諾伊斯任CEO,摩爾任總裁。葛洛夫1963年在摩爾的邀請下加入了仙童半導體公司,自愿跟隨摩爾加入了英特爾,任營運主管。
諾伊斯、摩爾和葛洛夫被稱為英特爾的三駕馬車。諾伊斯代表英特爾的精神,被尊稱為“圣人”,引領著企業發展方向。摩爾是英特爾的心臟,出類拔萃的技術天才。葛洛夫則是英特爾的拳頭,“偏執狂”,用鐵腕管理著公司。在一個技術驅動的公司里,靈魂人物、核心人物及鐵腕執行型人物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這些精英人物之間的有效合力和持續接力。
合作多贏造金山
金山公司淵源于香港金山公司,由張旋龍之父創建。1988年,求伯君離開四通,為香港金山公司開發中文文字處理系統。次年WPS1.0面世。學電腦就是學WPS,那是金山的輝煌時代。1993年張旋龍與求伯君平分股權注冊成立珠海金山電腦公司,求伯君完成了從技術天才、企業家到成功創業者的華麗轉身。
1992年,雷軍受求伯君之邀成為金山的第六名員工。雷軍在金山的16年打拼,蓋起了“金山的大廈”,也為自己積累了從程序員到管理者、從打工者到老板的一個完整的職業經歷和數以億計的個人財富。
求伯君作為程序員取得成就的榜樣力量和金山作為程序員創業平臺的聲望與內在機制,使公司吸引了大批有創業夢想的程序員加盟。如同WPS是張旋龍引入求伯君開發出來的一樣,金山的很多產品,如中關村啟示錄、劍俠情緣、金山影霸及已經出售給亞馬遜的卓越網等都是通過引進創業型人才開發出來的。
引進人才重要,留住人才和激勵人才創造價值也許更為重要。1993年成立珠海金山時,張旋龍拿出50%股權給求伯君。求伯君對待再后來者,以及整個金山股東對待公司高管和技術人員都是延續著同樣的“舍得”哲學。2007年,金山在港交所IPO。擁有股權和期權的金山公司員工中,成為百萬富翁的超過百人,金山造就了中國“最大的程序員富豪群”。
求伯君在金山成功上市后的答謝晚宴上說,“金山這個大廈,張旋龍是買地的,雷軍才是真正蓋樓的,我不過是個挖地基的”。雷軍寫到,“金山是張旋龍創辦的,求伯君是最大股東,他們愿意把公司交給我管,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從1988年求伯君在張旋龍的支持下編寫WPS軟件算起,到2007年上市,金山經過19年,從張旋龍家族100%持有的小型企業,演變為求伯君、雷軍、張旋龍、員工、機構及公眾共同持有的上市公司。這一過程中,投資人、創業者、經理人及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有序合作、多方共贏”的局面。
誰締造了Twitter
聯合創始人內部的沖突,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的沖突,三位創始人的連續出局,都沒有阻擋住Twitter公司的成長步伐。那么是誰締造了Twitter?可以說,是從創始人、員工到投資人和用戶,作為一種相互作用但以董事會為核心(談判、妥協和集體決策中心)的公司治理系統締造了Twitter。
1999年,威廉姆斯對外發布了Blogger網站,2003年被谷歌收購。格拉斯是威廉姆斯的鄰居,編寫了一款語音博客軟件,說服威廉姆斯投資,創建了名為Odeo的播客公司。可是,2006年,蘋果公司在其iTunes中加入了播客功能,Odeo公司失去前景,馬上陷入了困境。在討論公司新方向時,多西提出的“狀態(你正在做什么)”概念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被命名Twitter。
威廉姆斯償還了Odeo公司外部投資者們的500萬美元,將公司重組為Obvious孵化器公司,專門拿出了100萬美元用于培育Twitter。2007年,作為唯一所有者的威廉姆斯決定,自己將保留Twitter公司70%的股權,聘多西為CEO,給20%股份,比茲·斯通和杰森·古德曼每人得3%股份,余下4%股份分給工程師和新員工。同時確定,威廉姆斯、多西和比茲·斯通是公司聯合創始人。
2013年11月,Twitter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三位Twitter的用戶,分別代表著Twitter在娛樂、政府和公益三個領域里的價值,敲響了開市的鐘聲。Twitter的三位聯合創始人威廉姆斯、多西、比茲·斯通,和公司CEO科斯托羅,四人并肩而立在交易大廳里。是這些人,再加上公司員工和投資者,共同締造了Twitter。
在從Odeo公司的一個項目中發展出Twitter公司的過程中,作為Odeo公司主要創始人的格拉斯出局了(主要是被項目負責人多西擠出局的)。作為Twitter創意者、項目負責人和首任CEO和聯合創始人的多西,任CEO(2007年4月到2008年10月)僅一年半也出局了(主要是被投資人罷黜的)。這還沒有完,作為Twitter早期唯一投資者和公司主要創始人的威廉姆斯,在公司第二任CEO的職位上也僅僅坐了兩年(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就被公司投資者和董事會罷黜了。但,這一切都沒有阻止Twitter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的發展步伐。
Twitter的歷程表明,公司的創立與發展過程中,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沖突本身都不是問題,關鍵是有沒有一個董事會投票這樣的明確、權威的決策中心和裁決機制。
可見,從可口可樂、英特爾、金山到Twitter,他們共同的一個特點是通過多人的合力作用,持續并且可能跨越很長時間的努力,最終把一種發明或是一個創意,變成了有市場價值的產品或是服務,并進而締造出來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司。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