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婧婧 宋 佳 魏 星 馬 莉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信息工程系,廣西 桂林 541004)
在日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環境下,普通高校畢業生普遍面臨不同程度的就業壓力,從高校的角度而言適時開展全方位、立體化的職業指導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從目前國內普通高校開展職業指導的總體情況而言,尚存在一系列問題,必須及時加以改革,否則難以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的實際需求。
美國波士頓大學著名教育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于1908年正式提出了職業指導及相關理論,由此開啟了現代職業指導的“先河”。與歐美、日韓等高等教育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普通高校全面開展職業指導的時間較晚,加之部分高校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其實際作用與意義難以充分發揮[1]。2014年我國教育部公布的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普通高校學生中接受過系統職業指導的僅占8%左右,而愿意接受免費職業指導及相關咨詢服務的卻占85%以上[2]。由于多數普通高校缺乏對職業指導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導致相關工作長期處于滯后狀態。
從現代高等教育的角度而言,職業指導教師必須具備人力資源、教育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信息、人才評估方法、職業規劃流程等。從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雖然多數普通高校設置了職業指導及相關崗位,但是普遍存在專業教師數量少、職業化程度低、專業水平不達標等問題,最終導致職業指導工作流于形式。
多數普通高校在職業指導中采取千篇一律的內容,并未根據學生的專業、年級、性別、就業意向等設置相應的職業指導內容,甚至部分學生從大一到大四每年都要接受相同內容的職業指導課程,這必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同時,在職業指導方式方面,灌輸式、填鴨式等單向課堂教學方式仍然普遍存在,現實案例分析、個性化指導等更是無從談起,久而久之職業指導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學生參與相關活動的積極性也將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教師沒心情講、學生沒興趣聽,使得職業指導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3]。
在國內普通高校的職業指導工作中,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溝通很少,其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學校不了解當前用人單位對于各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的專業能力及求職意向,學生對于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無法做到深入了解。從客觀的角度而言,學校、用人單位、學生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用人單位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數用人單位處于自身因素的考慮,極少參與或協助高校開展職業指導,即使接收實習生也很少向高校或相關教師反饋信息,從而導致三者之間溝通不暢的現象。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普通高校必須認識到人才競爭的激烈性,從對學生負責的角度而言,要樹立正確、科學的職業指導工作觀念,強化職業指導工作的角度與考核,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從而形成良好的職業指導工作氛圍。另外,普通高校主管領導、職業指導教師應深入貫徹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及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大學生就業指導政策,為學生搭建合理就業的平臺,從而推動社會人才的正常流動[4]。
結合當前普通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實際需求,以及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在職業指導工作中必須構建高素質的專業隊伍。職業指導教師不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而且要有認真的工作態度、耐心、責任心,切實履行自身工作職責。一般情況下,普通高校應構建三個層次的教師隊伍,從而滿足具體的工作要求。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總結了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構建模式,其中高級職稱職業指導師、高校職業指導中心領導的主要職能為:(1)對整體職業指導工作進行部署與監督,(2)設置職業指導課程、選取相應的教材與資料,(3)定期開展以應屆畢業生為主的職業指導課程;職業指導師、高校職業指導中心專業教師的主要職能為:(1)職業指導計劃的具體落實,(2)定期開展職業指導咨詢;高校專業教師、用人單位領導、政府及職能部門相關領導的職能為:(1)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專題職業指導或就業政策講座,(2)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職業咨詢。
在國內某普通高校開展一次關于職業指導的調查中,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教師認為應該 “引入國外優秀教學資源”、“增加案例分析部分”,這對于改善現階段職業指導內容方面存在問題的具有一定好處,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合理設置課程應從哪方面入手調查表
在普通高校職業指導中,方式的多樣化、多元化也是不容忽視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強化職業指導的吸引力與實效性。高??梢苑e極利用現有的校園網絡、廣播站、???、宣傳板等進行職業指導,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收職業指導。同時,高校應多開展一些職業指導活動,如職業心理測試、咨詢服務、職業生涯規劃比賽、組織專業協會、模擬招聘會等形式,使得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普通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實踐過程中,應高度重視用人單位、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清楚認識到職業指導所具有的 “社會化”屬性,構建學生與社會之間溝通的“橋梁”。尤其是在與用人單位的合作中,學校應明確自身職責,一方面為用人單位推薦最為適合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為學生介紹適合的工作單位。同時,在職業指導工作中,學校要善于發揮社會各界的作用,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到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中。例如:高??梢哉堈敖逃块T協助進行相關就業政策、優惠條件的宣傳,使得學生可以找得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又如:高??梢月摵暇W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向社會征求職業指導的新思路、新建議,結合高?,F階段各項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職業指導的改革與調整。
綜上所述,在新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形勢下,普通高校職業指導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考核高校畢業生安置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必須引起社會、政府、教育部門、學校、用人單位、學生的高度重視。從客觀的角度而言,職業指導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若想取得預期的目標,必須注重對現狀的總結,并提出具體的改革策略。同時,在當代大學生就業難度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學校有義務,也有責任對職業指導工作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要提高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構建高素質的教師度、合理設置課程、改革職業指導方式、積極尋求社會支持,從而切實推進職業指導工作的有序開展。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5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6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Z].
[2]林琳.對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15(01):41-41.
[3]譚勇.新形勢下我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索[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5(02):57.
[4]勞動和社會保障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組織編寫.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