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發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產婦的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時機研究
吳紅發
(海口市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海南 海口 570102)
目的探討不同產程對產婦進行硬膜外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院的156例初產孕婦,在不同的時機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潛伏期鎮痛(A組)78例、活躍期開始鎮痛(B組)78例,并選擇75例同期未進行分娩鎮痛的初產孕婦作為對照組。觀察比較三組產婦的鎮痛效果、產程時間、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等情況。結果鎮痛后10min、40min的疼痛VAS評分A組產婦為(2.5±0.4)分、(0.8±0.3)分,B組產婦為(3.9±1.2)分、(3.1±0.6)分,對照組為(8.4±3.5)分、(7.9±4.0)分,A、B兩組產婦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B兩組活躍期時間也明顯比對照組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宮頸口擴張速度為(3.64±0.47)cm/h,與其余兩組相比明顯加快,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出血量及產后發生出血的例數也少于其他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三組產婦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潛伏期對產婦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能明顯減輕產婦的疼痛感,縮短活躍期時間,減少出血量及產后發生出血情況,提供良好的分娩結局,在臨床應用中可作為最佳的時機選擇。
麻醉;硬膜外;鎮痛;時機
分娩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生理過程,通常會讓產婦產生劇烈的疼痛。產婦由于受到持續的疼痛刺激而產生煩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從而導致產程進展變慢,可能對分娩結局造成不良影響。隨著圍產醫學技術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產科工作者們逐步重視如何才能有效減輕甚至消除分娩時所產生的疼痛。目前硬膜外麻醉鎮痛分娩方法在國內外已得到普遍應用,它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確切、安全性高、對母嬰影響小等優點。然而在鎮痛分娩相關時機的選擇上還存在一定分歧[1-2]。本研究擬通過不同時機對初產孕婦使用硬膜外麻醉,觀察比較鎮痛效果、產程時間、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產后出血等情況,以探討孕婦分娩鎮痛的最適時機。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231例在我院分娩的產婦,均為單胎足月妊娠,無陰道分娩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證,無嚴重內科疾病或妊娠并發癥,無生殖器炎癥,依據給予分娩鎮痛的不同時機隨機分為A組(潛伏期開始鎮痛)78例、B組(活躍期開始鎮痛)78例和對照組(未分娩鎮痛)75例,三組產婦的基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三組產婦基本情況的比較(±s)

表1 三組產婦基本情況的比較(±s)
組別 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孕周(周)胎兒體重(kg) A組(n=78) B組(n=78)對照組(n=75)t值P值26.5±2.5 27.1±1.9 26.3±2.9 0.872>0.05 161.5±6.8 164.2±5.9 162.7±7.2 0.673>0.05 69.4±7.8 67.2±8.1 68.7±7.3 0.761>0.05 40.2±1.8 39.6±1.0 39.8±1.5 1.035>0.05 3.3±0.4 3.2±0.6 3.4±0.2 0.893>0.05
1.2 方法 A、B組產婦在產程分別進展至潛伏期及活躍期時行硬膜外分娩鎮痛,而對照組自然分娩未鎮痛。硬膜外分娩鎮痛具體操作如下:產婦進人產程,在規律宮縮下,A組宮口開1.0~1.5 cm,B組宮口開約3 cm時實施鎮痛分娩。取左側臥位,在L2~3或L3~4間隙行硬膜外穿刺,向頭側置人硬膜外導管3~4 cm,檢查無誤后向硬膜外腔首次推注0.1%鹽酸羅哌卡因和1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5ml作為試驗劑量,5min后未見異常連接自動鎮痛泵(0.1%鹽酸羅哌卡因和0.2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設定模式為首劑量5ml,持續量5ml/h,自控量5ml,鎖定時間15min。宮口開全時停藥。對照組產婦產程中未實行任何鎮痛措施,產程按常規處理。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組產婦的疼痛程度、產程時間、出血量、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產后出血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鎮痛療效 對鎮痛效果的評價采用疼痛VAS視覺模擬評分法(以0~10 cm標尺計分,其中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的疼痛)。三組產婦在鎮痛前疼痛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在鎮痛后A組和B組兩組的疼痛VAS評分明顯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B兩組在鎮痛后10min、40min的疼痛VAS評分比較,A組較B組明顯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三組產婦不同時點疼痛VAS評分(分,±s)

表2 三組產婦不同時點疼痛VAS評分(分,±s)
注:a與同組鎮痛前比較,P<0.05;b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鎮痛前 鎮痛后A組(n=78) B組(n=78)對照組(n=75)F值P值8.3±4.7 7.9±5.6 8.5±5.4 0.843>0.05 10min 2.5±0.4ab3.9±1.2ab8.4±3.5 3.945<0.05 40min 0.8±0.3ab3.1±0.6ab7.9±4.0 4.342<0.05
2.2 產程時間 與B組和對照組比較,A組的宮頸口擴張速度明顯加快且活躍期時間明顯減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三組間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產婦的產程進展比較(±s)

表3 三組產婦的產程進展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B組比較,bP<0.05。
第三產程(min) 17.5±11.4 18.9±8.5 17.9±12.6 0.952>0.05組別A組(n=78) B組(n=78)對照組(n=75)F值P值宮頸口擴張速度(cm/h) 3.64±0.47ab2.68±0.32a1.84±0.23 2.743<0.05活躍期(min) 126.8±59.3a149.4±71.5a183.6±82.4 3.963<0.05第二產程(min) 96.4±50.4 101.4±49.8 104.7±58.3 0.484>0.05
2.3 新生兒Apgar評分、出血量、產后出血量比較 A組產婦在產中的出血量以及發生產后出血的例數明顯的小于B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新生兒Apgar評分對新生嬰兒進行評定,三組產婦的新生兒Apgar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三組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比較(±s)

表4 三組產婦出血量及新生兒評分比較(±s)
組別 出血量(ml)產后出血(例)新生兒Apgar評分1min 5min A組(n=78) B組(n=78)對照組(n=75)t/χ2值P值251±121 305±87 376±203 3.752<0.05 1 5 5 4.965<0.05 8.7±0.3 8.8±0.4 8.6±0.5 0.934>0.05 9.7±0.3 9.5±0.3 9.2±0.4 0.375>0.05
在醫學疼痛指數中,分娩疼痛位居第二,僅次于燒灼痛。由于分娩過程中持續的劇烈疼痛刺激容易使產婦產生煩躁、焦慮、痛苦等不良情緒以及宮縮乏力而延長產程,導致子宮動脈收縮、胎兒窘迫等,對分娩過程及產婦、胎兒造成不良影響[3]。分娩鎮痛是伴隨醫療發展應運而生的一種醫療技術。恰當的分娩鎮痛能消除疼痛,使產婦的情緒穩定,從而使得宮縮協調,盆底肌肉松弛,宮口的擴張速度增加,進而減輕分娩時宮縮性疼痛,同時使得產婦體內發生的生理性或化學性應激反應減弱,加強產婦的血液循環,改善胎兒的血液供應情況,對產婦及嬰兒均有一定的益處[4]。
進行分娩鎮痛的時機不同對孕婦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其主要體現在鎮痛效果、產程長短、分娩出血量、產后出血等方面。國內最常用的分娩鎮痛階段選在第一產程介入鎮痛治療[5]。由于第一產程的疼痛時間長,此階段孕婦要經歷宮頸擴張以及子宮下段伸展,長時間的宮肌纖維拉長或撕裂所造成的產痛是許多孕婦無法忍受的,從而失去陰道分娩的信心,人為增加剖宮產率[6]。本研究中我院依據以往的研究[7-8]證明選用鹽酸羅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的混合液作為鎮痛藥物對產婦進行分娩鎮痛,提高了分娩的安全性,減少產婦的分娩痛苦。羅哌卡因是新型長效局部麻醉藥,有著較高的蛋白結合率和較低的毒性,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影響小,并且很難通過胎盤,對于子宮胎盤血流無明顯影響,適合硬膜外分娩鎮痛的要求。研究結果顯示,于潛伏期即開始鎮痛與活躍期開始鎮痛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潛伏期實施鎮痛明顯減輕了孕婦痛苦。鎮痛分娩可消除產婦精神壓力,使宮縮規律,加速宮頸擴張,在此研究中A組的宮頸口擴張速度明顯快于B組和對照組。此外,A組分娩出血量以及發生產后出血的概率都比B組和對照組的低。相關研究報道認為硬膜外分娩陣痛對于新生嬰兒沒有負面影響[9-10],在此次研究中三組產婦新生兒Apgar評分上未發現異常且無明顯差異,與報道的結論相同。
因此,潛伏期分娩鎮痛能明顯提高鎮痛效果,有效的緩解產婦的分娩疼痛,加快宮頸口擴張,對產婦、胎兒影響小,安全性高,并且產婦出血量少,可作為分娩鎮痛最佳的時機選擇[11]。
[1]肖 歡,汪建勝,孔建強,等.經皮神經電刺激聯合硬膜外分娩鎮痛的臨床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4,30(8):745-747.
[2]耿志宇,吳新民,李 萍,等.潛伏期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和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1):33-36.
[3]謝 堯,江 露,王 琳,等.硬膜外阻滯鎮痛應用于分娩鎮痛428例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學,2012,41(29):3056-3058.
[4]張 艷,史思仁,費 冬,等.硬膜外自控鎮痛分娩鎮痛最適時機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3):3572-3573.
[5]黃翠燕.自控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程和母嬰預后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4,18(4):657-661.
[6]石 蕊.硬膜外分娩鎮痛的停藥時機對母兒分娩結局的影響[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3,38(6):652-654.
[7]楊世輝,黃希照,胡祖榮,等.0.1%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無痛分娩對母嬰一氧化氮及皮質醇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33 (6):851-853.
[8]胡祖榮,陳祥楠,黎昆偉,等.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對分娩結局的影響[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9,29(2):350-351.
[9]周 易.藥物和非藥物分娩陣痛的效果及研究新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5):723-725.
[10]侯凌云,周 穎,高 艷,等.羅哌卡因與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鎮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5):3625-3626.
[11]饒冬平,吳元赭,朱四海,等.自控硬膜外分娩鎮痛的實施時機對產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0,12(3):215-216.
R719
B
1003—6350(2015)21—3225—02
2015-02-06)
10.3969/j.issn.1003-6350.2015.21.1173
吳紅發。E-mail:whhos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