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建萍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精神科三區,山東 東營 257055)
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榮建萍
(中國石化集團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利醫院精神科三區,山東 東營 257055)
目的 分析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狀況、社會功能以及自尊水平的影響。方法選擇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入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前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后者接受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精神狀況、社會功能以及自尊水平。結果(1)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我和諧量表(SCCS)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而各項社會功能評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的自尊量表(SES)評分高于對照組,自卑感量表(FI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態,提升社會功能及自尊水平。
精神分裂癥;森田療法;精神狀況;社會功能
精神分裂癥為臨床常見精神障礙類型,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社會功能,同時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被家庭及社會隔離傾向,導致其工作能力下降、家庭破裂、自尊受到打擊,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阻礙其回歸社會[1]。故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最大可能的恢復其社會功能、減輕傷殘程度和提高生活質量是治療的重要內容。森田療法以面對現實、順應自然為核心理念,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綜合狀況[2]。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精神狀況、社會功能以及自尊水平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間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所有入組患者分為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和接受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齡18~63歲,平均(42.84±7.05)歲;病程0.5~7年,平均(2.62±0.5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齡19~61歲,平均(41.76±7.53)歲;病程1~6年,平均(2.56±0.61)年。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定期定量服用抗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并在患者至門診配藥和隨訪時,對其病情進行了解,指導患者進行規律服藥,向患者和家屬宣講在家長的注意事項以及必要的家庭自我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接受與對照組一致的精神科藥物治療,此外接受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兩周相對臥床期:每次10人建立交友小組,介紹森田療法的目的意義,進行閱讀治療,鼓勵患者記周記以達到“解除身心疲勞、面對現實”的目的;(2)3周輕作業期:保持患者夜間睡眠時間7 h以上,白天鼓勵患者進行自發性作業,如手工藝繪畫、音樂欣賞、學習心得交流等,使患者打破情緒本位,轉移注意力至現實生活,培養生活主動性[3];(3)3周重作業期:增加體育鍛煉、運動游戲等,包括太極拳、跑步機、舞蹈,培養患者的持久力及忍耐力,反復體會成功的樂趣,樹立患者生活的信心及勇氣[4];(4)2周社會適應訓練:以患者康復出院的目的開展活動,包括自信訓練、溝通技巧、社交禮儀等,培養患者的生活主動性及協調性,是其出院后適應外界環境。在干預結束前最后一次交流心得,為患者日后的生活及工作制定計劃。整個干預過程每周3次,每次1 h,共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1.3.1 精神狀態評分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我和諧量表(SCCS)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分,其中SCCS量表包括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自我的靈活性三個子項目。
1.3.2 社會功能評分 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對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的社會功能進行評價,具體包括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的社會活動、個人生活自理、責任心和計劃性等方面,分值越低,社會功能越好。
1.3.3 自尊水平 采用自尊量表(SES)及自卑感量表(FIS)對患者的自尊水平進行評價,SES評分越高、自尊感越強;FIS評分值越高、自卑感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對上本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精神狀態評分 觀察組患者接受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后,GSES量及SCCS量表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精神狀態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的精神狀態評分比較(±s)
組別GSES量表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27.16±3.72 23.93±2.15 5.395<0.05 SCCS量表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47.28±8.61 56.47±9.27 6.493<0.05自我的刻板性23.63±5.02 45.26±8.33 8.284<0.05自我的靈活性47.21±5.83 37.32±3.74 9.048<0.05
2.2 社會功能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社會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后,各項社會功能評分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前后的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前后的社會功能評分比較(±s)
組別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社會性退縮0.62±0.07 0.63±0.08 0.283>0.05家庭外的社會活動1.03±0.12 1.12±0.16 0.313>0.05個人生活自理1.78±0.23 1.72±0.26 0.302>0.05責任心和計劃性1.36±0.42 1.39±0.47 0.283>0.05社會性退縮0.23±0.05 0.39±0.08 6.395<0.05家庭外的社會活動0.56±0.11 0.89±0.18 7.293<0.05個人生活自理1.22±0.21 1.53±0.28 6.893<0.05責任心和計劃性0.71±0.12 1.02±0.27 8.832<0.05
2.3 自尊水平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尊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接受干預后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FI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前后的自尊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前后的自尊水平比較(±s)
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21.09±5.13 21.67±6.72 0.384>0.05 27.18±3.29 27.56±3.48 0.294>0.05 28.67±6.72 22.55±4.61 6.384<0.05 20.09±3.11 25.37±5.29 5.932<0.05
精神分裂癥屬于非自限性疾病,具有遷延不愈及反復發作的特點,其治療為臨床重點及難點,康復期殘留的各項癥狀可以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增加回歸社會的難度及家庭負擔。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的精神分裂癥護理干預強調對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培養,過度依賴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而相對忽略了對患者自身的行為進行矯正,這也影響了疾病的預后情況。森田療法由日本醫學博士森田創立,其作為一種心理療法已經廣泛應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療[5-6]。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后多存在社會性退縮、對外界興趣及關心減少,采取合適的干預手段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認知功能及社會功能是所有康復治療的最終目的。將森田療法理論治療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是對精神分裂治療的一個新嘗試[7]。
GSES量表和SCCS量表可以直觀反映患者的精神狀態,是評價精神分裂癥患者接受不同治療和護理措施后恢復情況的理想工具。上述研究對兩組干預措施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價,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GSES量表評分增高,SCCS量表中的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評分值降低、自我的靈活性評分增高[8]。提示經森田療法理論治療后,護理干預措施可以切實有效的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整體精神協調性,使患者克服社會退縮性問題,以較為靈活的姿態面對社會事件。
森田療法十分注重社會適應課程的實施,包括臥床期、輕作業期、重作業期、社會適應期四個過程,循序漸進的幫助患者脫離自我世界,重新適應社會、學會溝通交流及群體性生活,鼓勵患者主動表達感受、培養主觀能動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改善精神狀態之外,提升患者社會功能是更高的治療目的,消除患者的社會退縮性并重新學會融入社會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精神分裂癥的后遺癥并減少遠期復發[9-10]。上述研究對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社會功能評分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社會性退縮、家庭外的社會活動、個人生活自理、責任心和計劃性等方面的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增高,提示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確實做到了對患者社會功能的全方位提示,對于日后患者回歸社會有積極意義[11]。
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后表現的社會性退縮一部分源自社會功能的確實,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自我的自卑感受及自尊感的降低。社會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若不能培養患者平和的心態,在回歸社會后勢必導致劇烈的情緒波動、最終造成疾病復發[12-13]。本次研究對比了兩種護理干預措施下患者的自尊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干預后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FI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可以保持患者的情緒穩定,使其正視現實、消除自卑,培養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最終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增加主觀生活滿意度[14]。
綜上所述,森田療法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精神狀態,提升社會功能及自尊水平,值得在日后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1]Choe K.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of the Schizophrenia Hope Scale,a brief scale to measure hop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J].Int J Nurs Stud,2014,51(6):927-933.
[2]Leutwyler H,Hubbard EM,Jeste DV,et al.Associations of schizophrenia symptoms and neurocognition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adults with schizophrenia[J].Biol Res Nurs,2014,16(1):23-30.
[3]劉 瓊,李春林,張軼杰.改良森田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和諧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四川精神衛生,2014,27 (4):321-323.
[4]Roldán-Merino J,García IC,Ramos-Pichardo JD,et al.Impact of personalized in-home nursing care plans on dependence in ADLs/ IADLs and on family burden among adults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Perspect Psychiatr Care, 2013,49(3):171-178.
[5]史泊海,汪作為,蔡 軍.森田療法社會適應期課程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 (11):85-87.
[6]Ramos-Pichardo JD.Effectiveness of a nursing in-home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independence in adls/iadls and family burden in adults with schizophrenia[J].Enferm Clin,2013,23(2):79-80.
[7]董漢振,蒲金玉.改良森田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5): 525-527.
[8]Bersani FS,Minichino A,Fojanesi M,et al.Cingulate Cortex in Schizophrenia:its relation with negative symptoms and psychotic onset.A review study[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1,18 (22):3354-3367.
[9]溫云輝,李惠仙,康建華.改良森田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12):2279-2281.
[10]Durmaz H,Okanl? A.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levels of caregiver family members of the individuals withschizophrenia on burden of care[J].Arch Psychiatr Nurs,2014,28(4):290-294.
[11]劉顯陽,王 靜.新森田療法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3):61-63.
[12]周依文,周一平.森田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尊水平和生活滿意度的1年隨訪[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2):174-176.
[13]Moritz S,Veckenstedt R,Andreou C,et al.Sustained and"sleeper" effects of group metacognitive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Psychiatry,2014,71(10):1103-1111.
[14]趙紅梅,李文秀,何 銳.社區康復措施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6):836-839.
R473.74
B
1003—6350(2015)13—201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3.0730
2014-12-15)
山東省中藥管理局科技攻關項目(編號:2009-191)
榮建萍。E-mail:4472818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