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周 容,劉吉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放射科,重慶 402160)
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在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搶救中的應用
王 霞,周 容,劉吉芳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放射科,重慶 402160)
目的 探討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在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搶救中的應用,以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員的搶救能力及應急能力。方法組織放射科醫生、技術員及護理人員共同培訓,培訓分為以下步驟:①學習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相關理論知識;②學習急救技能及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③討論并確定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流程;④醫技護分組模擬演練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過程。培訓前后分別對科室人員進行急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并采用問卷調查檢驗培訓效果。結果通過醫技護合作培訓,使團隊成員熟練掌握了急救知識和技能,對患者在檢查中出現的不適能快速的給予正確的處理,同時,團隊成員之間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使搶救時間明顯縮短,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受訓人員均認為培訓效果良好。結論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增強了放射科團隊的凝聚力,提高了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能力,值得在放射科推廣。
醫技護合作培訓;對比劑;不良反應;搶救
影像檢查中使用對比劑增強掃描,能使病變組織與鄰近組織間的密度增加,以利于發現病灶,更清晰的顯示病變范圍及性質,觀察病變的血供情況,對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價值[1]。隨著影像學的發展,對比劑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臨床。近年來,關于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報道也日趨增多,輕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2]。我院放射科于2013年初以來將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應用于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中,通過規范的搶救流程,合理的人員分工,大大提高了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能力,現將方法總結如下:
1.1 培訓對象 醫技護合作培訓對象為放射科全體工作人員,其中醫生13名、技術員14名和護士7名。開展醫技護合作培訓前,所有人員均接受過院級及科級急救科目培訓。
1.2 培訓方法
1.2.1 培訓前動員 培訓前,科主任、護士長組織科室成員進行急救技能考核和急救培訓問卷調查,結果匯總后,組織科室成員開會,分析考核結果,認識本科室在對比劑不良反應搶救中的不足,了解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的開展方法及優勢,使科室成員積極主動的參與新的培訓模式。
1.2.2 理論培訓
1.2.2.1 學習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相關理論知識 采用多媒體教學進行集體授課,授課內容包括對比劑的種類、理化性質,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類型、發生機制、臨床表現、以及預防和治療策略。并組織大家收集、學習有關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文獻,了解關于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前沿知識。每兩周培訓一次,并在科室早會上提問,強化記憶。理論培訓后全體成員進行理論考核。
1.2.2.2 學習急救技能及急救設備的使用方法 邀請急診科、麻醉科人員進行系統的急救技能培訓,如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吸痰等,并學習各類急救設備的操作方法,如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簡易呼吸器、吸引器及氧氣設備等。每兩周培訓一次,并與每節課結束后進行操作考核。此外,所有人員必須知道放射科各區域急救車的放置位置,熟悉搶救車內各種搶救藥品及急救器材(血壓計、喉鏡、牙墊、開口器、壓舌板、口咽通氣管、氣管導管、面罩、簡易呼吸器、吸痰管等)。
1.2.2.3 討論并確定對比劑不良反應的防治流程 (1)優化增強掃描流程,預防不良反應發生:護士在接待患者時,首先對患者進行評估,仔細閱讀檢查單,查對患者的年齡、檢查部位,詢問病史、過敏史(特別詢問有無對比劑用藥史),了解患者目前的生理、心理狀態、有何不適,以便與不良反應進行鑒別診斷。接著,護士對評估內容進行分析,篩選出高危人群,在檢查單上進行備注,并與檢查室護士交班。同時,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增強掃描的目的和意義、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檢查中可能出現的反應[3](如全身發熱、心慌、注射部位疼痛)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合適的血管和留置針進行靜脈穿刺,必要時預防性的使用抗過敏藥物。我科全部使用非離子型對比劑行增強掃描,因此均未做過敏試驗[4]。檢查室護士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對比劑,對比劑加溫以降低粘滯度,增加患者對對比劑的耐受性,檢查時合理控制對比劑的劑量和速度[5],以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檢查后及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要求患者在觀察區等待30min,無不適方可離開。囑患者多飲水或進行靜脈水化療法,以加快對比劑排泄[6]。整個檢查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個性化的護理,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2)設計不良反應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在科主任、護士長的領導下,挑選科室骨干成立急救培訓小組,該小組由2名醫生、4名技術員和3名護士組成。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及現場模擬,設計出醫技護合作急救流程,并由主任及護士長審核補充完善。
1.2.2.4醫技護分組模擬演練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搶救過程 由急救培訓小組成員示范醫技護合作搶救模式后,將科室成員分為7組進行練習,練習地點為放射科各個檢查室,在檢查室練習,可以使受訓人員更加熟悉各檢查室的急救設備及對外聯絡方式。練習結束后由科主任、護士長及急救培訓小組成員進行分析,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如現場秩序混亂、忽略了患者的心理護理、操作時間長、流程有遺漏、對外聯系不及時等,然后針對以上問題進行反復練習,直到科室成員均能熟練掌握搶救流程,熟悉角色職責,演練時間控制在10min內。
1.3 效果評價
1.3.1 考核 2013年第一季度為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的培訓期,之后為考核期,考核頻次為第一年度(2013年)為每季度組織理論考核一次,每季度現場演練醫技護合作搶救一次,要求人人參與。從第二年度開始,理論考核為半年一次,現場演練則改為抽考,抽考人員按流程要求演練,其他人員觀摩,提出改進意見,每季度抽考一次。考核成績為合格、不合格兩種。
1.3.2 問卷調查 2013年第一季度培訓結束后對所有人員發放問卷調查表,采用不記名調查,問卷當場填寫完畢后收回,接受調查率和回收率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
2.1 理論及現場操作考核結果 經培訓后醫技護人員急救理論及現場操作演練考核合格率明顯提高。經反復培訓考核后2013年12月考核合格率為100%,見表1。

表1 放射科對比劑過敏急救考核合格者比較[人(%)]
2.2 放射科團隊對醫技護合作培訓問卷調查結果 受訓人員均認為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對自身急救能力有所提高,同時,經過合理的流程規劃使團隊急救能力提高,增強了團隊凝聚力,受訓人員普遍認同該培訓模式,見表2。

表2 放射科醫務人員對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評價[人(%)]
3.1 傳統培訓方法的不足 放射科傳統的急救培訓模式基本是醫生、技術和護理分開培訓,只注重急救理論和單項操作的培訓,同時由于放射科檢查室環境特殊,在患者發生對比劑過敏反應時,醫生與技師往往對現場急救設備不熟悉,在實施救治中處于被動地位,護士則根據經驗對患者實施簡單的處理,醫技護現場配合忙亂無序,分工不明,法律意識淡薄,與急診科溝通不及時,容易錯過最佳救治時機,給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因此,傳統的培訓模式不利于急救意識的建立和綜合應急能力的培養[7]。
3.2 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的優點 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是快速提高醫技護急救能力的方法,該培訓特點為將理論聯系實際,并利用下班之后在工作場所模擬對比劑過敏的搶救過程,使受訓人員有身臨其境之感,縮短了訓練與臨床之間的距離。操作結束后由急救小組現場點評、示范,使受訓人員記憶深刻、容易掌握、實用性強[8]。從表1可以看出,受訓人員急救知識與技能考核合格率隨著培訓考核次數的增多也不斷提高。同時,該培訓模式明確了團隊成員的職責,搶救流程清晰,使醫生、技術員、護士熟知搶救要點及溝通程序,在搶救中能各司其責,忙而不亂。從表2可以看出受訓人員100%認同該培訓模式,認為其有利于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提高了團隊的急救能力。
3.3 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實施要素
3.3.1 患者準備充分,預防是關鍵 護士在患者的準備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檢查前準備是否充分與對比劑不良反應發生率密切相關[9]。接待護士通過評估患者,發現高危人群,使檢查人員提高警惕,加強觀察,做好急救準備。龔素茹認為不良的心理因素會抑制人體免疫系統,使免疫功能下降,使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升高[10]。因此檢查前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及健康宣教,不僅能降低患者的焦慮感,仔細、耐心的講解還能增強患者對我們的信任,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檢查。為了保障患者的知情權,維護醫務人員的權益,增強掃描前應跟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3.3.2 定期鞏固對比劑不良反應相關急救知識 對比劑不良反應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是救治對比劑不良反應的基礎。科室成員通過查閱文獻、理論授課等形式掌握了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生機制、臨床表現、救治原則等,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在檢查過程中全面的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正確判斷不良反應的程度,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有效的控制病情,保障檢查患者的安全。我科每半年舉行一次對比劑不良反應相關理論知識和急救知識的考核,目的是不斷鞏固科室人員的理論知識,才能在救治過程中做到忙而不亂、心中有數。
3.3.3 定期模擬演練是贏得患者生命的關鍵 當患者發生對比劑不良反應時,需要醫務人員進行快速的處理,特別是重度不良反應時快速實施救治是贏得患者生命的關鍵。放射科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接觸臨床工作少,各種急救技能缺乏訓練,因此在搶救時,往往出現操作不熟練、忙亂的現象,容易錯過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我科自2013年實施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以來定期進行對比劑不良反應的救治演練,使放射科醫務人員熟練掌握了急救技能。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處理一般不良反應23例,成功救治重度不良反應1例。筆者參與了此次重度不良反應的救治工作,與培訓前搶救案例比較,本次搶救現場安靜有序,醫務人員分工明確、沉著冷靜,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有效。
綜上所述,醫技護合作培訓模式應用于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搶救中,提高了放射科醫務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增強了放射科團隊協作精神,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保障了檢查患者安全。
[1]耿 旭.CT增強掃描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90-1391.
[2]陳世耕.CT增強掃描中造影劑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護理[J].家庭護士,2006,4(9):2-3.
[3]朱榮華.CT增強檢查中患者的心理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3):58-59.
[4]閆國興.離子型造影劑過敏試驗對非離子型造影劑造影不良反應的預測價值[J].護理學雜志,2007,22(3):68-69.
[5]唐雪苗.兩種造影劑在增強掃描CT中應用效果觀察及不良反應的護理[J].現代臨床護理,2010,9(9):26-28.
[6]熊 寧.前列地爾注射液預防對比劑腎病的有效性研究[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2(2):89-91.
[7]黃永妹.醫護合作培訓臨床護士急救技能的實踐[J].內科,2010,5(1):86-87.
[8]覃愛開.產科醫護團隊合作的急救培訓模式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9B):17-20.
[9]李 雪.放射科對比劑不良反應救治演練的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4B):66-67.
[10]龔素茹.心理護理降低造影劑不良反應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2,16(4):216-217.
Applic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l in the rescu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X-ray contrast medium.
WANG Xia,ZHOU Rong,LIU Ji-f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216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l(to train doctors,technicians,nurses collectively)in the rescu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X-ray contrast mediu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cue ability and emergency ability of Department of Radiology.MethodsThe doctors,technicians and nurses from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ere trained collectively.The training included:(1)to stud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X-ray contrast medium;(2)to learn first aid skills and usage of first aid equipment; (3)to discuss and determine the rescue proces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4)to exercise the rescue process by medical group.The trainees were appraised fo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and the training effect was inspected by questionnaires.ResultsThrough the training,the trainees mastered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and quickly perform correct measures to handle patients’discomforts during inspection.Besides,the training made a clear division of responsibilities,shortened the rescue time,and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The trainees were all agreed on a good training effect.ConclusionThe medical and nursing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l helps increase the team cohesion of of Department of Radiology,improve the rescue abil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X-ray contrast team cohesion,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Medical and nursing cooperation training;Contrast medium;Adverse reaction;Rescue
R472.2
A
1003—6350(2015)16—2487—03
2014-12-19)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6.0902
王 霞。E-mail:1127233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