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虎
(深圳市福田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東 深圳 518033)
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在血管畸形治療中的應用
李玉虎
(深圳市福田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廣東 深圳 518033)
目的 探討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和無水乙醇治療靜脈畸形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靜脈畸形患者共82個病灶,依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硬化治療。結果經硬化治療后有效病灶的MR T2表現為高信號降低,瘤體縮小。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5.71%,低于對照組的95.00%,但組間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硬化治療后在疼痛、局部軟組織腫脹和局部組織壞死、潰爛方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發熱和消化道反應方面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治療血管畸形效果顯著且無嚴重并發癥,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無水乙醇;靜脈畸形
靜脈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s,VM)是血管畸形中最為常見的類型,占被治療的血管畸形中的80%[1]。雖然靜脈畸形屬于良性病變,但會呈現漸進性增長,在受到外界刺激時甚至會出現爆發性增長[2]。隨著血管病變的發展對周圍組織和器官產生壓迫,其不僅影響患者外觀還會對患者的生理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3]。靜脈畸形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硬化劑注射、激光治療和外科手術切除等[4],但每種治療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其中硬化劑注射療效確切對患者創傷較少,臨床運用較多,然而傳統的無水乙醇注射法具有較多的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運用[5]。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是一種新型的硬化材料,已有國外研究報道了其良好的運用效果和較少的不良反應[6]。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其在靜脈血管畸形中的運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1例靜脈畸形患者,均符合“口腔領面部血管瘤和脈管畸形治療指南”[7],且采用體格檢查和術中造影確診,共發現82個病灶。將患者病歷編號并依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硬化治療組(觀察組)和無水乙醇硬化治療組(對照組),觀察組36例患者42個病灶,對照組35例患者40個病灶。71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6例;年齡4~30歲,平均(17.5±10.2)歲;82個病灶中頭頸部45個,軀干18個,小腿5個,小腿4個,上臂3個,足部3個,手部2個,前臂2個;單發病灶體積為3.0 cm× 3.3 cm×3.4 cm~8.6 cm×7.4 cm×6.3 cm。根據秦中平分類法[8],高回流型病灶47個,低回流型病灶35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灶部位、病灶體積、病灶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觀察組對照組χ2值或t值P值36 35 42 40 18/18 17/18 0.0145>0.05 17.6±10.5 16.8±11.0 0.3133>0.05 196.6±22.4 200.8±26.4 -0.7219>0.05 24/18 23/17 0.0011>0.05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硬化治療,對照組患者應用無水乙醇硬化治療,對比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并記錄術后不良反應的情況。
1.2.1 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制備方法 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的制備依據Tessari等[9]方法,現用現配。先準備兩個10 ml容量的螺口注射器(一次性塑料的),一個抽取2 ml 10%魚肝油酸鈉,另一個抽取8 ml二氧化碳氣體,將兩個注射器的端口和一個三通開關呈90°接通,迅速地來回推送兩個注射器10次,然后盡可能關小通道口,再迅速地來回推送兩個注射器10次,使兩者充分混合。每次魚肝油酸鈉的用量應≤10 ml,即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總量≤50 ml。
1.2.2 無水乙醇配制方法 配制比例:無水乙醇∶碘化油=5:1。用量:成人每次少于1 ml/kg,兒童每次少于0.5 ml/kg;根據患者注射后的反應及生命體征的變化來酌情減少用量。
1.2.3 注射方法 經術前核磁共振成像(MR)在患者體表定位,在病灶瘤體的范圍內選取2~5個注射點。于每個標記點用5#一次性靜脈輸液針從正常的皮膚處向瘤腔穿刺后回抽,當針硅膠管內充滿血液后,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儀(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引導下穿刺病灶直接造影,在進行診斷后注入藥物。觀察組在DSA的引導下均勻緩慢地注入事先配制好的聚桂醇泡沫硬化劑,當硬化劑回流靜脈后停止注射,并從下一注射點開始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所有注射點均完成注射。對照組在DSA的引導下注入99.7%乙醇與碘化油混懸液,硬化劑回流靜脈后停止注射,并從下一注射點開始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所有注射點均完成注射。術畢拔出注射針,用消毒棉球按壓針眼處,返回病房后為患者進行定期換藥,并嚴密監控其全身情況及局部變化情況。
1.3 療效標準 治療3個月后經MR復查,對比分析治療前后MR檢測數據。根據國際療效評價標準[10]:Ⅰ級(差),病灶瘤體大小減小≤25%;Ⅱ級(中),26%≤病灶瘤體大小減小≤50%;Ⅲ級(好),51%≤病灶瘤體大小減小≤75%;Ⅳ級(優),病灶瘤體大小減小≥76%。有效率=(Ⅲ級+Ⅴ級)/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為85.7%,低于對照組的95.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病灶數(%)]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硬化治療后疼痛、局部軟組織腫脹、局部組織壞死、潰爛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發熱和消化道反應方面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比較[病灶數(%)]
硬化劑治療相對于手術切除具有操作簡單、費用少、痛苦輕治療后恢復快等優點,對包括術后復發和殘留的局部血管畸形治療效果好,且能滿足不愿手術和身體“美容”患者的心理需求,是目前治療靜脈血管畸形的首選方法。然而傳統硬化治療所用的無水乙醇存在有刺激性較大、治療后疼痛較重的缺陷[11]。魚肝油酸鈉屬于一種泡沫硬化劑,較其他種類硬化劑的優點有:(1)硬化劑中的泡沫取代了血管中的血液稀釋程度低,使靜脈內的藥物濃度變化較小,隨著氣泡體積變小,硬化劑微泡化使得其表面積增大,加大了與內膜接觸的面積,可以明顯減少注入總劑量;(2)泡沫硬化劑較容易在血管內皮中的分布更為均勻,增加了血管內皮與硬化劑的接觸時間;(3)泡沫硬化劑微泡具有較強的內聚力,在首次注入后可被抽吸和再注入。
研究證實,運用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治療有效率為85.7%,提示運用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治療效果顯著。其原因是魚肝油酸鈉泡沫劑可長時間停留在病灶,硬化作用時間充分,雖然有研究報道其滯留時間略低于無水乙醇,然而本研究證實其治療有效率與無水乙醇無統計學差異。同時研究證實,運用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疼痛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其原因是魚肝油酸鈉泡沫劑對患者刺激性較小而無水乙醇則具有較強的刺激性。而治療后腫脹的發生率較低則是因為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細小氣泡與血管內膜接觸面積較大、使用劑量較低,且生物適應性較好。相較于疼痛、腫脹等普遍存在的不良反應,局部壞死和潰爛是一種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未出現一例局部壞死和潰爛,而對照組則出現5例。其原因是無水乙醇對人體細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且極性較大易導致局部細胞的壞死引起潰爛,而泡沫硬化劑一方面使用量較低,另一方面無生理毒性,因此發生局部害死和潰爛幾率較低。同時有研究[12]稱,使用無水乙醇硬化治療時術者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同時需要嚴密的術中監控和細致的術后護理以預防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而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由于刺激性低和用量較少,則降低了術中操作難度和術后護理風險。
綜上所述,運用魚肝油酸鈉泡沫硬化劑治療靜脈血管畸形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且操作簡便,具有臨床運用價值。
[1]宋蓉柬,許學文,田曉東,等.體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73例臨床治療分析[J].海南醫學,2013,24(15):2292-2293.
[2]Hassanein AH,Mulliken JB,Fishman SJ,et al.Venous malformation:risk of progression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2012,68(2):198-201.
[3]Greene AK,Alomari AI.Management of venous malformations[J]. Clinics in Plastic Surgery,2011,38(1):83-93.
[4]vander Vleuten CJM,Kater A,Wijnen MH,et al.Effectiveness of sclerotherapy,surgery,and lase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malform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2013,37(4):977-989.
[5]Bisdorff A,Mazighi M,Saint-Maurice JP,et al.Ethanol threshold doses for systemic complications during sclerotherapy of superficial venous malformations:a retrospective study[J].Neuroradiology, 2011,53(11):891-894.
[6]劉小平,郭 偉,賈 鑫,等.聚桂醇泡沫硬化劑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7(2):73-75.
[7]Fishman SJ,Mulliken JB.Vascular anomalies:a primer for pediatricians[J].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8,45(6): 1455-1477.
[8]Schwarcz RM,Ben Simon GJ,Cook T,et al.Sclerosing therapy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low flow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orbit[J]. 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141(2):333-339.
[9]Tessari L,Cavezzi A,Frullini A.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a new sclerosing foam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cose veins[J].Dermatologic Surgery,2001,27(1):58-60.
[10]Porter JM,Moneta GL.Reporting Standards in Venous disease:an update.Internation Consensus Comncittee on Chronic Venous[J].J Vasc Surg,1995,21(4):635-645.
[11]Spence J,Krings T,TerBrugge KG,et al.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facial venous malformations:a matched comparison of alcohol and bleomycin sclerotherapy[J].Head&Neck,2011,33(1):125-130.
[12]金云波,林曉曦,李 偉,等.靜脈畸形血管內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0,6(4):211-215.
R543.6
B
1003—6350(2015)10—1490—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0.0530
2014-11-05)
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編號:wsTJJ201312274228271962102400365)
李玉虎。E-mail:liyuhu198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