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劉新亞,張曉潔,劉衍瓊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務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王 瑩,劉新亞,張曉潔,劉衍瓊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務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目的 了解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出針對性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參考。方法選取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933名醫務工作者為研究對象,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自制個人情況調查問卷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國內成人正常水平(P<0.01);不同性別、年齡、民族、從事專業類別、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年數、科室、學歷、職稱、收入水平、日工作時間等人口學特征的醫務工作者在SCL-90量表不同因子分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事外科專業、碩士學歷為影響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危險因素,月收入3 000~4 999元為保護因素(P<0.05)。結論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采取必要措施進行心理干預,以促進與保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
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工作性質具有接觸患者密切、技術操作精細、責任重大、知識更新快和工作緊張等特點,置身于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環境及紛繁復雜的醫患關系中[1],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已成為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其工作狀態和醫療服務質量,從而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4]。本文通過對新疆某腫瘤專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進行問卷調查,旨在了解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提出針對性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參考。
1.1 調查對象 選取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務工作者,包括臨床、醫技、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問卷1 000份,收回問卷957份,問卷回收率為95.70%,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的有效問卷933份,有效率為97.49%。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個人情況調查問卷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5]進行測評。個人情況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從事專業類別、工作年限、所在科室、學歷、職稱、職務、收入水平、日工作時間等項目。癥狀自評量表有90個自我評定項目,包括可以分別反映心理健康的9個癥狀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和1個其他因子。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1~5分),得分越高表示精神癥狀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差。SCL-90各因子中任一因子分≥2分者,可考慮篩選陽性,需要進一步檢查[6]。任一因子的得分≥3分者,則被認為可能有中、重度的心理衛生問題。以SCL-90總分≥160分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在征得知情同意后,被測者根據近半年內的狀況自愿填寫問卷并當場收回。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Excel 2007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單樣本t檢驗對本次調查的醫務工作者與國內成人常模[7]之間進行比較;兩樣本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
2.1 基本情況 調查對象中,男性236人,占25.3%;女性697人,占74.7%。20~30歲者368例,占39.4%;31~40歲者381例,占40.8%;41~50歲者145例,占15.5%;>50歲者39例,占4.2%。漢族569人,占61.0%;維吾爾族245人,占26.3%;哈薩克族39人,占4.2%;其他民族80人,占8.6%。未婚142人,占15.2%;已婚779人,占83.5%;離婚8人,占0.9%;喪偶4人,占0.4%。臨床醫生332人,占35.6%;護理人員473人,占50.7%;醫技人員128人,占13.7%。
2.2 SCL-90癥狀因子陽性檢出情況 933名調查對象中,陽性檢出人數為490人,陽性檢出率為52.5%。各因子呈陽性癥狀百分比依次為軀體化302人,占32.4%;強迫癥狀400人,占42.9%;人際關系敏感224人,占24.0%;抑郁179人,占19.2%;焦慮146人,占15.6%;敵對163人,占17.5%;恐怖97人,占10.4%;偏執132人,占14.1%;精神病性107人,占11.5%。
2.3 醫務工作者SCL-90因子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本次調查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差于常模組。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高于國內成人正常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人際關系敏感、偏執因子分上兩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33名醫務工作者與國內成人常模SCL-90因子比較(±s,分)

表1 933名醫務工作者與國內成人常模SCL-90因子比較(±s,分)
組別醫務工作者(n=933)國內成人常模(n=1388)t值P值軀體化1.76±0.70 1.37±0.48 16.98 0.00強迫癥狀1.96±0.71 1.62±0.58 14.698 0.00人際關系敏感1.64±0.64 1.65±0.61 -0.709 0.48抑郁1.64±0.63 1.50±0.59 6.574 0.00焦慮1.54±0.61 1.39±0.43 7.467 0.00敵對1.56±0.61 1.46±0.55 4.833 0.00恐怖1.33±0.55 1.23±0.41 5.566 0.00偏執1.46±0.57 1.43±0.57 1.786 0.07精神病性1.40±0.54 1.29±0.42 6.206 0.00
2.4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1)男性與女性在各因子分上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運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方法,對醫務工作者SCL-90各因子在不同人口學特征上進行多重比較。(2)20~30歲年齡組在強迫癥狀、抑郁、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31~40歲年齡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30歲年齡組在軀體化因子分上與41~50歲年齡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1~40歲年齡組在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41~50歲年齡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1~40歲年齡組在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50歲年齡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1~50歲年齡組在軀體化因子分上與>50歲年齡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漢族醫務工作者在抑郁、敵對、恐怖、偏執因子分上與維吾爾族醫務工作者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漢族醫務工作者在敵對因子分上與哈族醫務工作者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不同婚姻狀況的醫務工作者在各因子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5)臨床醫生組與護士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護理組與醫技人員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6)工作年數<5年組在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工作年數>15年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工作年數5到10年組在抑郁、焦慮、敵對因子分上與工作年數11~15年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工作年數5~10年組在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工作年數>15年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7)內科組在焦慮因子分上與外科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科組在軀體化因子分上與婦科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科組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因子分上與醫技科室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科組在軀體化因子分上與婦科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外科組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醫技科室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放療科組在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醫技科室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8)博士組與碩士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博士組在軀體化因子分上與本科組、中專/中技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碩士組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本科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碩士組與大專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碩士組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中專/中技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科組與大專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本科組在焦慮、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中專/中技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9)正高組在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中級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正高組在軀體化、抑郁因子分上與無職稱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副高組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中級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級組與初級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10)不同行政業務管理職務的醫務工作者在各因子分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1)收入水平1000~2999元組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收入水平3 000~4 999元組、5 000~6 999元組、7 000~8 999元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收入水平1 000~2 999元組在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收入水平9 000元以上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收入水平5 000~6 999元組在抑郁、敵對因子分上與收入水平9 000元以上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收入水平7 000~8 999元組在抑郁、敵對因子分上與收入水平9 000元以上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12)日工作時間少于8 h組在強迫癥狀因子分上與日工作時間大于8 h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日工作時間在8 h組與日工作時間大于8 h組在各因子分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5 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有無心理問題作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從事專業類別、工作年限、學歷、職稱、職務、收入水平、日工作時間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從事外科專業、碩士學歷為影響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危險因素,月收入3 000~4 999元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比較(±s,分)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比較(±s,分)
項目性別例數 軀體化 強迫癥狀 人際關系敏感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病性男女236 697t值P值年齡段(歲) 20~30 31~40 41~50>50F值P值民族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其他F值P值婚姻狀況未婚已婚離婚喪偶F值P值從事專業類別臨床醫生護理醫技人員F值P值1.77±0.76 1.76±0.68 0.280 0.028 2.03±0.78 1.94±0.69 1.743 0.000 1.71±0.70 1.61±0.61 2.012 0.001 1.69±0.66 1.62±0.61 1.455 0.033 1.61±0.69 1.52±0.59 2.057 0.001 1.65±0.69 1.52±0.58 2.771 0.000 1.41±0.65 1.30±0.50 2.772 0.000 1.57±0.69 1.43±0.52 3.424 0.000 1.49±0.66 1.37±0.48 3.055 0.000 368 381 145 39 1.70±0.61c1.78±0.73 1.89±0.84ad1.63±0.52c3.289 0.020 1.91±0.66b2.04±0.77a1.94±0.71 1.81±0.59 2.855 0.036 1.60±0.58 1.69±0.69 1.60±0.64 1.50±0.48 2.180 0.089 1.61±0.59b1.71±0.71ac1.53±0.51b1.57±0.50 3.494 0.015 1.53±0.58 1.61±0.67cd1.44±0.58b1.39±0.36b3.672 0.012 1.55±0.58 1.63±0.68cd1.44±0.51b1.41±0.38b4.058 0.007 1.31±0.52 1.38±0.59 1.27±0.52 1.23±0.37 2.322 0.074 1.43±0.52b1.53±0.65ad1.42±0.50 1.31±0.34b3.593 0.013 1.37±0.49b1.47±0.63acd1.34±0.42b1.24±0.27b4.058 0.007 569 245 39 80 1.77±0.73 1.74±0.65 1.79±0.73 1.76±0.66 0.085 0.968 1.98±0.74 1.93±0.64 1.95±0.68 1.98±0.72 0.308 0.819 1.67±0.68 1.57±0.56 1.60±0.52 1.63±0.60 1.541 0.202 1.68±0.68b1.54±0.49a1.62±0.53 1.65±0.58 2.827 0.038 1.57±0.67 1.46±0.48 1.49±0.55 1.58±0.60 2.141 0.094 1.60±0.67bc1.47±0.49a1.39±0.42a1.58±0.52 3.904 0.009 1.36±0.60b1.26±0.43a1.21±0.32 1.36±0.53 2.811 0.038 1.51±0.61b1.40±0.49a1.38±0.48 1.41±0.52 2.740 0.042 1.42±0.57 1.34±0.45 1.33±0.38 1.46±0.56 1.691 0.167 142 779 8 4 1.69±0.65 1.77±0.71 1.93±0.76 1.63±0.22 0.823 0.481 1.93±0.73 1.97±0.71 2.16±0.90 1.70±0.34 0.517 0.671 1.64±0.66 1.63±0.63 1.93±0.93 1.69±0.38 0.599 0.616 1.67±0.70 1.63±0.61 1.90±0.87 1.75±0.38 0.720 0.540 1.61±0.67 1.52±0.60 1.84±0.69 1.68±0.39 1.416 0.237 1.61±0.70 1.54±0.60 1.73±0.71 1.67±0.36 0.778 0.506 1.37±0.59 1.32±0.54 1.59±0.75 1.46±0.34 1.076 0.358 1.50±0.58 1.45±0.57 1.69±0.69 1.58±0.42 0.692 0.557 1.42±0.56 1.39±0.53 1.55±0.73 1.40±0.14 0.285 0.836 332 473 128 1.81±0.77b1.68±0.61ac1.92±0.80b7.031 0.001 2.07±0.80b1.84±0.59ac2.12±0.82b13.802 0.000 1.77±0.74 1.51±0.50ac1.75±0.71 19.504 0.000 1.77±0.75b1.50±0.44ac1.80±0.77b24.336 0.000 1.67±0.73b1.42±0.46ac1.66±0.71b19.11 0.000 1.69±0.75b1.41±0.38ac1.72±0.77b27.451 0.000 1.43±0.65b1.24±0.42ac1.38±0.59b13.108 0.000 1.61±0.70b1.34±0.39ac1.54±0.64b25.535 0.000 1.51±0.67b1.29±0.35ac1.51±0.63b20.615 0.000

注:abcde分別表示兩兩比較,性別、年齡段、民族、婚姻狀況、從事專業類別、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年數、科室、最高學歷、專業技術職務、行政業務管理職務、收入水平、日工作時間自上而下每個組別與其他組別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腫瘤專科醫院933名被測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1 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現狀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腫瘤專科醫院SCL-90調查中有7個因子高于全國常模,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有25.4%的醫務工作者存在心理健康問題,強迫、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的檢出率高于其他綜合醫院[1,4,8-9]。醫務工作者與患者的關系是以患者為中心,經常圍繞他們的精神、心理、社會問題進行工作,而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他們更常出現較多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恐怖等,這些負面情緒對與他們密切接觸的醫務工作者的心理產生很大影響。腫瘤患者病情復雜、治療難度大,且多為急危重癥患者,與綜合醫院相比,腫瘤專科醫院醫務人員承受著更多的職業壓力。醫務工作者需要投入全部的智力和體力,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來面對患者,精神壓力大,常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患者、家屬和社會對醫生信任度低,醫鬧甚至殺醫暴力事件等問題日趨嚴重,使得醫務工作者背負更沉重的心理負擔。
3.2 不同人口學變量對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影響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社會人口學特征有性別、年齡、民族、從事專業、工作年限、科室、學歷、職稱、收入水平和日工作時間;其中男性、漢族、從事外科的臨床醫生、低收入水平的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狀況較嚴重。本研究顯示31~40歲年齡段的醫務工作者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最高,與其他年齡段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該年齡段醫務人員正處于一個職業生涯中的上升期,需要面對來自工作和生活中的更多挑戰,他們不僅要應對當前繁重的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投入日益激烈的職稱晉升競爭,面臨更多生活方面的問題,如婚戀、人際交往、子女養育等等,一旦沒有達到期望目標,易導致焦慮程度增高[10]。此外中級職稱者各因子分均比其他職稱者高(P<0.01),工作年限在5~10年的醫務工作者在抑郁、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因子分上與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級職稱者多為31~40歲年齡段醫務人員,他們的工作年限一般在5~10年,這就與上述不同年齡段各因子分上的差異解釋相吻合。本研究顯示博士學歷、收入在7000~8999元的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較其他人群好。這些醫務人員在職位、收入、地位、工作經驗、人際資源上有著明顯的優勢,高學歷人員作為單位的精英或領頭人,更易得到他人尊重,備受醫院領導器重和支持,使得他們內心充滿自信和自豪;同時高學歷、高收入使他們工作更有成就感,生活和工作的滿意度提高,因此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工作時間長(經常加班),需要更多的體力支出和情感投入,導致身心俱疲、產生焦慮情緒,加之難以顧及家庭、感情生活,工作與生活間產生的矛盾導致焦慮程度增加。在本次調查中,日工作時間大于8 h者各因子分均比正常工作時間者高(P<0.01),這與以往的同類研究結果相同[11-12]。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從事外科專業、碩士學歷為影響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危險因素。這可能與從事外科專業的醫務人員工作負荷大且節奏快、應急事件較多、在診療過程中承擔高風險和責任,常常是患者問責和投訴的直接對象,手術等精細操作使得其精神高度緊張,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有關。醫務工作者是人才集中的人群,晉升職位少、條件苛刻,必然導致一些醫務人員的挫折感、失意等負性情感增加。隨著醫療技術不斷地更新和進步,碩士群體不僅要積累工作經驗,還要及時的吸收新知識,掌握和運用新技術,提高業務水平,面對再深造的壓力,從而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良。
3.3 對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為預防和改善醫務工作者心理健康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1)培養熱情、真誠、幽默、開朗的工作態度,營造組織文化,改善醫務人員辦公環境,讓醫護人員在輕松、愉快、高效率的工作氛圍中工作,可以不同程度減少不良情緒的產生。(2)完善進修制度,提供繼續教育和外出深造學習的機會,滿足醫務人員追求不斷提高和發展的心理需求;增加晉升渠道,保證晉升職稱公平、公正、公開。(3)組織員工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勞逸結合;建立供醫院內部職工咨詢和緩減心理壓力的心理咨詢中心。(4)對夜班和加班的職工要提高待遇和補助,保證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補休,保證員工睡眠;做好后勤服務,提供優質的加班餐及時送到科室等24 h餐飲服務。對于不可避免的請假,醫院要采取人性化的準予制度,積極給予休假;連續工作后給予休息放松。
綜上所述,腫瘤專科醫院醫務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堪憂,醫務人員繁重、嚴苛的工作狀態,加上病患及其家屬對療效和治療費用的預期,醫務工作壓力漸增,己成為發生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醫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視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加強人性化管理,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及教育活動,掌握心理調節方式,緩解他們的工作壓力,建立常態化的心理干預機制。
[1]王香平,花 蕾,王建敏.北京市2460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9):779-781.
[2]馬麗麗,趙麗萍.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研究進展及倫理學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2,25(4):528-531.
[3]葉春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維護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2012,5 (3A):126-127.
[4]孫 理,潘益峰,余運賢.553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7(5):338-339.
[5]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6]季建林.醫學心理學[M].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20.
[7]盛立英,侯 文,徐 曼,等.醫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8):1084-1085.
[8]麥 紅,楊小珍,段麗娜,等.深圳市醫務人員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的調查[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48-50.
[9]林美琴,曾長佑,陳 潔.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與工作滿意度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2):147-150.
[10]林 武.社區醫務人員心理健康與職業倦怠調查及相關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0.
[11]歐陽娜.17170名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12]胡祥英,何永平,黃善文,等.海南省兒科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兒科藥學雜志,2012,18(9):1-5.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cancer hospita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Ying, LIU Xin-ya,ZHANG Xiao-jie,LIU Yan-qiong.Department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the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Xinjia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mong medical staff in the cancer hospital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MethodsA total of 933 medical staff in the Affiliated Cancer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which were survey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core of somatization,forcing symptoms,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horror and psychotic items in SCL-90 of the subjec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dult normal level(P<0.01).The results of SCL-90 presen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age,nationality,professional category,working life,departments,education level,professional title,income level,daily working hours(P<0.05).Surgical specialty and master degree were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Average monthly income of 3 000~4 999 yuan was protective factors(P<0.05).Conclusion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medical staff is not optimistic.Improving medical staff'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setting up relevant intervention were in urgent need.
Cancer hospital;Medical staff;Mental health status;Influencing factors
R195
D
1003—6350(2015)19—2945—06
10.3969/j.issn.1003-6350.2015.19.1071
2015-01-23)
新疆醫科大學科研創新基金項目(編號:XJC201381)
王 瑩。E-mail:4415404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