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衛華 仲曉偉*
2008年,國家出臺的新醫改方案順應了時代與形勢發展,在“四梁八柱”的總體設計方案中,首次明確將“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作為新醫改的支柱之一。因此我國醫院的信息化也從傳統的以財務結算為核心,逐步向服務于臨床,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信息化模式轉變。
醫院信息文化是醫院以及相關人群運用信息、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從事醫院管理及其相關活動所形成的文化形態,是信息社會環境下醫院特有的文化形態[1]。醫院信息文化是醫院文化的發展與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2.1 醫院信息化技能的培養
2.1.1 醫院人員信息化素質要求。醫院信息化首先是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近些年來,醫院信息化已由早期的財務結算、醫技檢查等進入臨床信息化階段,這個階段以醫療與護理的電子病歷應用為核心,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需要普及到每位臨床醫生與護士,無論是電子病歷的文字錄入,模板選擇,結構化錄入都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作為當前醫院隊伍中堅力量的醫護人員,在早期、傳統的醫護教育中,信息化還是空白,因此當醫院信息化已進入全面應用階段,全院醫護人員的信息化素質還有待提高。
2.1.2 信息科室人員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醫院信息科室是伴隨著醫院信息化逐步建立并發展起來的,一般都是從傳統科室中產生的,如從辦公室、設備科、病案科等科室產生,因此當前信息科室中,非醫療信息專業的人員還占了相當比例,醫療信息專業的人員相對匱乏,信息科室人員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也有待提高。
2.2 醫院信息化流程的重建 醫院信息化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檢查流程的信息化,首先是醫技檢查設備的信息化,通過與醫院信息系統的結合,醫技檢查設備直接將檢查結果返回給醫院信息系統,醫生不再依賴于紙質的報告單,而是使用集成在醫生工作站的報告系統,直接調閱報告單,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如自助設備的引入,將傳統的窗口排隊繳費,改進為自助繳費,由于自助設備數量遠多于收費窗口,有效地減少了窗口排長隊的狀態,同時通過自助報告打印,也減少了病人至檢查科室的往返,改善了病人的就醫感受。但是需要關注的是,現有的醫療模式在醫生與病人間,增加了信息系統,人對人的交流環節相對減少了。
2.3 醫院信息化制度的完善 醫院信息化的過程中,信息化管理制度還相對匱乏。尤其是近些年,隨著衛計委《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征求意見稿》《衛生行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的出臺,醫院已形成的信息化制度也需要不斷修訂與完善。
2.4 醫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醫院信息化經過20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醫療管理數據,但大部分都處于休眠狀態,其管理價值尚須開發。另一方面,醫院信息化對醫院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應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是醫院管理者面臨的新的課題。
3.1 互聯網的醫療知識檢索 當今處于信息時代,知識的獲取比歷史上的任何階段都要方便,原有醫生對病人在醫療知識上的權威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在當前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時期,病人一般都能通過互聯網的搜索引擎或醫療專業網站獲得相應的疾病或診療的相關信息,病人往往會通過已獲取的醫療知識與醫生所給出的診療方案做比較,從而對醫生的治療方案提出質疑。
3.2 醫院的網絡輿情 “救死扶傷”是醫院的職責,也是醫院文化建設的根本。隨著國家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廣大人民的醫療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疾病自身的多變性,醫院治療的結果也有不確定性,對于醫療結果的不滿意,往往會引發醫療糾紛。任何與醫院或醫務人員有關的一個細小的爭議或事件,經過網絡的傳播和放大后,其后果均可能與存在的事實有較大的出入[2]。
3.3 網上醫療服務的需求 網上預約掛號服務已被大眾普遍接受,并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網上醫療服務。2012年我省開始推廣掛號網的“集約式診療服務平臺”,將全省的網上掛號資源做了整合,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全新的掛號方式。有條件的醫院也在嘗試通過網絡開展預約檢查、預約檢驗、預約住院等新型網上醫療服務。但是網上醫療服務對醫院信息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醫院在網絡安全,數據庫訪問等信息系統等級保護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4.1 物質形態的醫院信息文化 醫院信息系統與醫院信息技術體系構成了醫院信息文化的物質形態,因此醫院信息文化具有鮮明的數字化特征與時代特點。隨著衛計委《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電子病歷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征求意見稿》《衛生行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等醫院信息系統規范及技術保障體系的發布,醫院信息化建設進入了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階段。通過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首先使醫療數據的交換更為標準,易于在院內系統中共享與應用。其次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使得醫院服務流程更為合理,使醫療服務高效、便捷的運行。第三通過醫院參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建設,將醫院標準化的數據上傳至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同時也能調閱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中標準化的數據,以便為病人提供更為準確的治療方案,因此醫院信息平臺與區域衛生平臺的數據交換是醫院信息化的外延,實現了醫院信息文化與區域內信息文化的交流。第四隨著國家、省、市、縣四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逐步完成,區域內的醫療數據將以信息化的方式保存,使得建立虛擬化醫院成為可能,結合網絡、遠程醫療、支付寶、微信等信息技術,可以將固定場地的醫療服務轉變為沒有邊界的信息化醫療服務,傳統的醫患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將部分被醫生—虛擬醫院—患者的新模式所替代。因此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是現階段醫院信息文化的物質基礎,而基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虛擬醫院將成為下一階段醫院信息文化的物質基礎。
4.2 社會規范的醫院信息文化 是在醫院信息化過程中,協調人與人、人與系統間的各種關系的信息制度。由于醫院信息系統已在醫院得到了全面應用,醫院的每一位員工都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使用者或參與者,人與系統間有很強的交互性,員工在使用信息系統的同時也需要接受信息系統的指令。按照《江蘇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2版)》的要求,醫院需要建立以院長為核心,多部門參與的院級信息化領導機構與醫院信息管理的專職機構。通過以上兩個層次的醫院信息管理機構,共同制定保障醫院信息系統建設、管理和信息資源共享的相關制度,使醫院信息化制度與信息化工作相適應,使得上至醫院管理層,下至醫院每個員工都有可以依據的信息化行為準則;并根據醫院信息管理需要和信息化建設發展要求及時修訂相應的規章制度。因此從醫院信息管理的責任感和價值認同出發,建立規范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準則與制度,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基本依據和總體要求。
4.3 行為方式的醫院信息文化 是醫護人員及其服務對象,在醫療信息化條件下,形成的規律性的信息行為與信息需求。(1)循環性。對于醫護人員而言,通過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內置的醫療知識庫的調用,為病人提供盡可能詳細的治療方案,使得治療方案更趨合理,體現了信息化醫療行為的循證性,從而重新獲得醫療知識的權威,使病人在獲得更多的專業性溝通與解釋下,配合醫護進行診療活動。(2)創新性。雖然疾病的治療有標準的規范,但是由于疾病的多變性與病人的個體差異,治療方案與醫療行為也不能按部就班,需要醫護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醫院信息系統運用醫院現有的醫療設備與藥物積極開展治療,并及時通過信息系統了解病人的治療效果,因此醫護人員靈活的應用醫院信息系統則可以體現信息化醫療行為的創新性。(3)自律性。隨著信息化的臨床路徑管理系統、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系統、手術分級管理系統的醫療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對醫療行為起到了規范的作用,避免了醫療服務的不規范與越級使用,充分體現了信息化醫療行為的自律性。通過信息化的醫療服務行為,能有效地輔助醫生按照醫學規范,創造性地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這是對現有醫療服務流程的重建。創設一種讓職工寬松的工作環境和愉悅的工作心情,職工才能更加細心、耐心、周到、熱情地為患者服務,達到讓患者滿意的目的,從而推動醫院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雙豐收[3]。因此在醫院信息化的醫患交互過程中,醫院的信息技術和資源形態也在不斷更新與完善,并逐步形成具有醫院特色的信息行為方式。
4.4 精神形態的醫院信息文化 醫院信息系統中匯總的數據來自醫院各個科室及用戶,不論是專家主任的治療方案、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還是數字化設備生成的圖文或數字資料都平等地保存在醫院信息系統里。通過分析醫院信息系統積累的大量歷史性醫療管理數據,能改善醫院醫療服務、促進疾病治療、改進醫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加速醫院學科發展、優化醫院經濟運行,從而建立醫院信息文化上的認同,會使得醫院員工在精神上產生歸屬感,能自發地適應醫院信息化的發展,努力提升個人的信息化素養;并對于輿情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從醫院的大局考慮,舍棄小我,積極改進醫療服務,避免不必要的醫院糾紛。
信息素養是指個人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有效搜索、評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4]。信息素養已成為當代信息社會中每個人利用信息手段去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5.1 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職工對醫療過程中的各種疾病、病例、用藥、檢查、治療規范等從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由于患者的個體差異性大,面對不同的臨床癥狀體征,能積極主動地尋找答案,并知道如何應用信息檢索去尋求答案,這就是信息意識。能否很好地利用醫院信息系統、醫療知識庫、期刊庫、互聯網等信息資源獲取所需醫療資料,是信息意識的重要體現,因此應用信息技術獲取醫療資料的意識,是醫院信息文化建設中的關鍵。
5.2 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職工醫療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持續學習醫療知識的要求。醫療的職業決定了醫護人員需要終身學習,不斷掌握新的醫療知識,通過醫療信息知識的學習及應用,能更為全面、高效、便捷地學習醫學知識。信息知識的掌握,不僅體現了職工學習現有的醫療信息知識的能力,還將引導職工對未來醫療信息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因此是醫院信息文化建設的基礎。
5.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職工對醫院信息系統、醫療知識庫、期刊庫、互聯網等的基本操作能力,實現對醫療信息的采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與信息系統交互的醫療信息進行評價的能力。在醫院信息系統對醫院各科室全覆蓋的情況下,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和豐富的信息常識,而不具備信息處理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醫療信息去提高疾病治療的效果。因此信息能力是醫院信息文化建設的核心。
5.4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醫院職工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培養職工具有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要讓職工學會對醫療信息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病人最為有利的治療方案,自覺抵制過度醫療,不組織有違倫理的醫療活動,同時注重保護病人隱私。這既是職工信息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也是醫院文化建設的保障。
1 陸睿沁,朱偉良,王彬夫.淺談醫院信息文化建設[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9):685 -686.
2 劉琰,張曉膺,周瑞玨.醫院網絡輿情的產生與應對[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3,24(3):89-91.
3 閆允鋒,王磊.公立醫院“雙滿意”文化探索與實踐[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4,25(3):69 -71.
4 華長江,唐鴻建.醫院管理者的信息素養[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22(2):104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