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玲玲
2007年3月,儀征市委、市政府從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結合儀征市實際,將儀征市婦幼保健所與儀征市計劃生育指導站進行“機構合署、人員合并、資產整合”,兩個機構實行人、財、物的統一管理。整合運行8年多,單位運行質態良好,實現了優化職能整合、實現資源共享、推動事業發展、保質保量完成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各項工作任務目標,為全市婦女兒童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儀征市總面積857平方千米,轄9個鎮、2個辦事處。2014年年底,總人口56.2萬,其中全市15~49歲育齡婦女約15萬,0~6歲兒童數為2.83萬人,全年活產數4 524人。轄區內現有二級醫療機構3家,8個鄉鎮衛生院、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事婦幼保健工作186人,其中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109人。鄉鎮計生服務站9家,職工總數50人,其中具有事業編制37人,大專以上學歷18人,中級職稱1人,14人具有執業醫師資格。
儀征市婦幼保健所和計劃生育指導站合署后核定編制50人,現在編人員45人,其中衛技人員39人,占86.67%,本科以上學歷31人,副高、中級職稱分別為8人、18人。2014年門診人次為5.78萬人次。
2.1 充分調研 明確合署機構性質 儀征市委、市政府經過充分的調研,結合實際做出了將儀征市婦幼保健所與儀征市計劃生育指導站進行合并的決定。整合后的儀征市婦幼保健所、計生指導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即一套領導班子、掛“儀征市婦幼保健所”“儀征市計劃生育指導站”兩塊牌子,在行政上接受衛生局領導,業務上接受衛生局、人口計生委雙重領導,具體做到“三個不變”,即:兩個機構職能不變、人員事業編制性質不變、資金撥付渠道不變。在合署過程中,將原計劃生育指導站機構性質由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改為與婦幼保健所同樣性質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為兩個機構充分融合奠定了政策基礎。
2.2 優化職能 合理設置科室 為保證婦幼保健、計劃生育工作的銜接,將原婦幼保健所、計劃生育指導站的科室重新設制,設群體保健科、婦女保健科、兒童保健科、青春期保健科、口腔保健科、生殖健康科等6個保健科室,檢驗、影像、藥劑等3個醫技科室,以及醫教科、財務科、辦公室等3個職能科室。根據科室設置,我們重新劃分工作職責、優化工作流程。合署后,著重強化群體保健科的基層指導和培訓的職能,將原計劃生育指導站承擔的基層技術人員業務培訓、進修和人口學校的教學等工作任務整合到群體保健科,從優配備師資,加強人員帶教,提升基層人員業務能力。同時新設立生殖健康科,承擔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婚前醫學檢查、計劃生育“四項手術”以及生殖健康知識宣傳等工作。
2.3 整合資源 合理安排人員 整合前,做好思想動員工作,闡明形勢、講清政策,強化大局意識、全局意識,奠定思想基礎。整合后,在硬件設施設備方面,將兩個機構的所有房屋、設備等各類資產進行清理、登記,由政府主導將原計生站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資產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與婦保所合并,統一使用,實現硬件效益最大化。在單位行政管理上,實行一套領導班子,班子成員明確分工;在職工工作安排方面,首先摸清人員結構和專業能力,在此基礎上,根據各人的專業特長和業務水平整合到相應業務科室,行政后勤人員根據各科室情況和個人意愿相結合的原則安排崗位。
3.1 優勢互補 資源利用率進一步提升 婦幼保健機構有優質的醫療保健資源,技術實力雄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有完善的基層工作網絡,擅長做群眾工作,兩者各有特點,各具優勢。整合后,將原計劃生育指導站承擔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優生指導、生殖保健、隨訪服務、信息咨詢等職能與婦幼保健所承擔的公共衛生、基本醫療保健等職能充分融合,特別是將生殖健康檢查與婦女病查治、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與免費婚前醫學檢查、計生藥具進產房與助產技術服務管理、計生相關知識培訓與婦幼保健知識宣教等同類職能相歸并,形成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協調一致的工作模式。同時,整合計生、衛生信息來源渠道,使計生、衛生部門的人口出生、育齡婦女死亡、兒童死亡、避孕節育手術、出生缺陷等數據統一信息來源,規范統計口徑,為政府部門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8年多的工作運行,兩個機構的合并,使人、財、物等資源利用率提升的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儀征地區人群健康全過程管理,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和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實現服務對象覆蓋全人口、服務階段覆蓋全過程、服務內容覆蓋生命全階段的目標起到推動作用。
3.2 細化措施 重點目標任務得到較好落實 出生缺陷干預措施進一步加強。把衛生部門的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圍產期保健服務與計生部門孕前保健服務有機結合,共同實施,同步推進。對重點人群和高危影響因素的夫婦,進行有針對性的風險評估、指導和產前疾病篩查,降低出生缺陷率。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機制初步形成。依托整合后的技術服務機構,依法開展“兩禁止”執法檢查,嚴肅查處“兩非”行為。各級“兩禁止”相關管理規定和工作要求,在全市計生技術服務、醫療保健機構得以全面貫徹和有效落實,憑證引產、計劃內妊娠終止定點手術執行到位。婦幼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工作扎實開展。強化葉酸增補知識宣傳,梳理并規范葉酸發放途徑;按每人不低于500元的補助標準,由有助產資質的醫療機構對農村孕產婦進行住院分娩補助;加大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力度,檢測率100%。婦女病查治、“兩癌”檢查和RTI綜合防治有機融合,服務質量、目標疾病治愈率進一步提高。充分發揮整合后工作網絡、技術力量得到加強的優勢,有序開展各項檢查工作。通過多渠道的宣傳發動、較強的組織領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以及高質量的檢查,有效地提高了儀征地區婦女相關疾病的早診早治率,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婦女疾病防治模式和協作機制。健康宣教合二為一。定期舉辦孕婦和兒童家長學校培訓班,青春期教育進學校、新婚班進鄉鎮、月嫂培訓班進社區等,均由群體保健科牽頭,統一負責全年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活動的實施、宣傳資料的印制以及師資培訓和考核等。2014年底,全市出生人口性別比由2007年底的119.39降到110.25,出生缺陷率由7.7‰降至 3.71‰,嬰兒死亡率由 4.67‰降至2.27‰,婦女病篩查率由 81.7%提高至98.21%,產前篩查率由 2008年 28.96% 提高至90.19%。
3.3 加強督導 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整合后,將市婦幼保健所對全市醫療保健機構的計劃生育技術管理和督導與市計劃生育指導站承擔的對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業務指導和培訓任務有機結合,統一由群體保健科負責,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要求、統一布置、統一檢查“四個統一”的標準對基層技術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每年至少舉辦4次基層技術人員業務培訓、綜合性督查指導5次。同時,加強規范管理,在全市范圍內統一建立鄉級、村級兩個層次的工作手冊,完善工作流程和臺賬資料,對基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給予具體操作指導,提高督查和指導的效果。通過培訓、督查、指導、考核,有效提升了基層計生和衛生機構為農村婦女兒童提供健康保障的能力。
3.4 強化管理 單位運行質態良好 整合后,單位投資近30萬元,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品牌標識、統一社會營銷、統一運作模式”的要求,將婦幼保健所的婦科門診、計劃生育手術室與“世代服務”中心建設相融合,婚前醫學檢查與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相融合,檢驗、影像等輔助檢查相歸并,單位建筑面積從2007年的1 875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3 800余平方米,占地面積從2.54畝增加到4.55畝。同時,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在科室發展、二級學組建設、中層干部競聘、崗位設置和聘任,以及在專業技術人員的進修學習、業務培訓、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等方面實行機會均等、一視同仁。8年來,單位運行質態改善明顯,業務量提高了近3成,其中圍產保健定期建卡占全市分娩量的40%以上,業務收入實現翻番。
分析總結儀征市婦幼保健所、計劃生育指導站的職能整合、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互補、流程銜接、共同發展的工作情況,結合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印發《關于優化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的指導意見》(下稱“整合指導意見”)的要求,對縣鄉村三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優化整合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4.1 在縣級 機構人員編制的核定要綜合考慮新機構承擔的職能、國家文件標準以及實際運行狀況一方面,整合后的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要承擔整合前兩個機構所有的職能,另一方面,根據原衛生部《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辦法》(衛婦社發〔2006〕489號)文件精神,“一般按人口的1∶10 000配備,人口稠密的地區按1∶15 000配備”;《江蘇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范站建設標準》中,明確計劃生育指導站應有宣傳教育、行政服務、技術服務、藥具發放、信息管理等人員19~23人。因此,在核定新機構人員編制時,按《整合指導意見》中提出的“整合后的各級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總數應不低于原有婦幼保健機構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總和,原則上不減編,不減員,保持人員隊伍穩定”的意見,從寬核定編制,減少新組建單位在崗位設置、職稱評聘時,由于兩個機構人員在職稱類別、學歷結構、技術特長方面的差異所帶來的矛盾,促進整個整合工作的順利進行。
4.2 在鄉級 建議省統一要求在鄉鎮政府設立“衛生計生工作辦公室” 儀征地區只是在縣級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鄉、村兩級未進行整合。在實際工作中,如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計生藥具發放等工作由鄉計生辦、村婦女主任承擔工作,強大的組織網絡使得這些工作比村醫生做得更好。因此建議在鄉鎮政府設立“衛生計生工作辦公室”,根據各地人口規模配備工作人員,主要職能是鄉級計劃生育管理、計生服務管理、信息統計、流動人口管理,同時協助開展違法查處、計劃生育和婦幼保健政策宣傳等工作。
4.3 在村級 建議村級衛生室和計劃生育服務室同時保留 按照《整合指導意見》,建議同時保留村級衛生室和計劃生育服務室,鄉村醫生和計劃生育專干共同做好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相關服務工作。鄉村醫生主要負責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包括按照服務標準和規范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協助落實婦幼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按規定及時報告傳染病疫情、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填寫統計報表,開展健康教育宣傳等工作。計劃生育專干主要負責計劃生育政策宣傳教育、藥具發放、組織動員、優惠政策落實、信息收集上報等相關事務與群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