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穎 黃 浩
醫學院校畢業生是醫療人才的唯一來源,醫學生的理論知識主要來自學校,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取得實踐能力的主要階段,對今后臨床工作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臨床實習、臨床帶教的優劣關系到醫學生畢業生的質量,如何提高中醫專業學生臨床能力是我院臨床教學工作關注的重點。下面就如何提升中醫專業學生臨床能力,談幾點粗淺體會:
語言交流對和諧醫患關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西方醫生特魯多的名言:醫生“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道出了醫學的局限和醫生的無奈的狀況。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曾說過:“醫生有兩件東西能治病,一是藥物,一是語言”。由此可見,醫生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牽動患者的情緒變化,使患者產生喜悅或厭惡、滿意或恐懼等不同體驗,從而會影響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對醫生的信任、治療的配合以及心態的調整,有時還會影響治療效果的體現。我院已在臨床工作中注意加強語言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1 通過老師示范鼓勵學生勇于表達 在崗前培訓時就安排語言能力豐富、善于表達的醫師作為帶教老師。在工作中從老師的言傳身教中讓學生學習與病人交流溝通的語言技巧,為以后獨立處置病人積累更多的經驗。要求用病人能聽懂的詞語,避免用深奧冷僻的醫學術語;用熱情的態度與病人交流,避免用冷漠的態度;用真誠的態度,避免與病人交流時“心不在焉”;多用鼓勵的語言,避免用刺激的語言;與患者溝通注意使用保護性醫療制度,復雜病情或自己把握不準的病情切勿加以臆測,由上級醫生回答為佳。
1.2 通過日常帶教啟發學生大膽表達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臨床實習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與帶教老師有關,我院注重選用醫德好、技術精、能力強的高年資醫師作為帶教老師。一方面我們派帶教老師出去參加學習活動以了解最新學術進展,請專家教授來院進行學術交流;另一方面聽取實習生意見,了解實習生所想所需。帶教老師每天帶領學生查房或跟從上級醫師進行查房,觀察分管病人的病情變化,有針對性地向學生講解和提問,并布置問題,督促學生查閱醫療文獻和參考書籍,通過日常帶教中的問答,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疾病的診斷、分析能力。
1.3 通過教學查房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查房時,需帶教老師與學生事先提前熟悉患者病情,全面掌握近期變化情況,并做好患者溝通工作,取得理解與配合。教學查房的開展,要求學生大膽、主動回答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讓學生有機會在與病患的交流溝通中獲得語言的表達機會。
1.4 通過教學病例討論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病例討論也是學生表達自我觀點的時候,老師先將病例告知實習生,要求實習生必須做好資料準備,討論時匯報病史,準備發言稿,積極發言,及時作好記錄,并請主管醫師進行修改,必要時請主持者審閱修改。
通過鍛煉,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在交流中表現出好的風度和交際能力,進而提高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是成為1名合格的中醫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修養,也為今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打下基礎。
醫療文書是衡量醫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考核醫生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目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形勢下,也是保護醫護人員的主要依據,因此,在醫學的教學中,醫院帶教老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書寫能力的培養,只有從對實習生的門診試診單、病區試診單、門診病歷、住院病歷、病程記錄、處方等的修改入手。我院認真組織學習醫療文書書寫規范,對實習生門診病歷、處方書寫、住院病歷書寫進行點評,進行處方、病歷書寫比賽,表彰優秀者。在教學中要求實習生準備一本“口袋”筆記本,隨身攜帶。在每次業務學習、平時查房、試診中,及時記下老師的講解和要求、典型病例的診療、遇到的問題和學習心得,下班后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完善資料,加以整理筆記。通過采取實用的教學,開展對學生的學習策略培訓,有效提高醫學生的寫作能力。
針對醫生病歷、處方書寫成“天書”的現象,我院注意抓帶教醫師的言傳身教、對實習生書寫的“天書”進行展示。這樣實習生一方面注意認真書寫,一方面也抽空練習書法。患者反映能讀懂“天書”了,我們體會到抓與不抓不一樣。
我們體會到許多醫療糾紛與溝通不到位有關,防范醫療糾紛從實習生抓起,從有效溝通開始。在崗前培訓時就安排業務院長、醫務科長、科教科長為同學們講授“醫學人文及醫患溝通技巧”教育、“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醫療質量萬里行”優質服務要求。帶教醫師在臨床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病人角度出發,給予病人同情、關心、安慰等人文關懷,真誠對待患者,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賴。從衛生部醫院管理規定入手,對易發生醫患糾紛的科室,認真落實簽署手術、治療知情同意書,72小時談話記錄,手術前談話和術前小結、術后訪視記錄等,實習生全程參與,目的是使他們有身歷其境的感受,使實習生充分體諒患者,尊重患者,與患者換位思考,唯有換位思考才能產生同情心,才能找到對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并幫助別人。老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要求在學習中,對分管的病人的病情、醫囑、輔助檢查結果能背下來,還要在查房前做足功課,對所管病人的診斷、病因病理、治療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充分了解,不懂就問,先與老師充分溝通,為進一步與患者溝通做準備。
動手能力就是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臨床診療技能的培養,主要指門診病例應診處理能力及水平、病區新入院病例的入院處理、功能科室出檢查報告的能力等。臨床操作技能的培養:包括臨床各種診斷和治療的實際操作。臨床實習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各個科室,學生實習時間最多兩個月,少則只有半個月。在臨床的帶教工作中,只有在良好的醫患溝通中,在采集病史、體格檢查及其他診療操作中,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關系,贏得患者的信任,獲得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帶教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盡量熟練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各科書本基本知識。
科教科通過各種途徑對實習生進行考核,評估學生的實習效果,利用每位帶教老師的評語、病患對實習生的評價,觀摩教學查房,對學習語言能力、溝通能力進行打分。(1)科教科在制定考核計劃中不僅有業務方面要求,同時也注意醫德醫風和職業道德的考核,把患者滿意度調查作為考核內容。(2)對中醫專業學習進行書面能力的評估。通過對實習生,進行理論雙月考,各類醫療文件及試診單的書寫情況,評估試診和參加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的質量。(3)對中醫專業學習進行動手能力的評估。通過對實習生的出科實踐考核,安排參加力所能及的醫療活動,如體檢、義診等醫療活動。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提高中醫專業學生臨床能力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近年來我院做了實習生的回訪工作,實習生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嚴師出高徒”的意義,部分科室老師還存在抓不緊、抓不嚴的情況,在今后工作要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