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建 郭紅梅
如東縣多渠道籌資解決肺結核病人診療費用減免的思考和建議
李中建①郭紅梅②*
肺結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中,肺結核報告發病和報告死亡數位居甲、乙類傳染病前列[1],被我國政府列為需重點控制的三個重大疾病(血吸蟲病、艾滋病、結核病)之一。我國政府從1992年開始實行肺結核病的免費診療政策,2002年以后免費政策逐步擴大到全國各地,從2005年1月開始,在原有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實施免費治療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免費治療范圍,對初治涂陰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實行免費治療管理[2]。時至今日,診療項目和免費標準基本沒有再作調整。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用10多年前甚至20多年前的免費診療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疾病診療的需要,導致部分經濟困難的病人不檢查、不治療,或治療不規則、不徹底,給結核病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壓力。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如東縣通過多渠道籌資,解決肺結核病人診療減免費用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1.1 基本情況 如東縣隸屬于江蘇省南通市,全縣總面積1 872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總人口104.6萬人,常住人口98.8萬人,是江蘇省最早實施結核病最佳控制策略(DOTS)的項目縣之一。2011年,在南通市范圍內,率先將結核病定點診療職能由疾控機構調整到縣人民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全縣結核病防治規劃協調和業務技術指導。
1.2 疫情情況 根據2010年第五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數據估算,全縣現有活動性肺結核病人近4 800人,其中痰涂片陽性的傳染性肺結核病人近700人。近幾年中,每年經縣人民醫院檢查確診的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僅500例左右,其中涂陽肺結核病人120例左右。查出的這部分病人和社會人群中暫未被發現的大多數肺結核病人,因各種原因,尤其是經濟條件限制,未能被及時發現并接受正規有效的抗結核治療而消除傳染性,從而傳染著健康人群。據研究證實,一個未經治療的傳染性肺結核患者1年內可以傳播10~15名健康人[3]。人感染了結核菌后,在其一生中,都有發生結核病的危險,這種危險的可能性約為10%。
2.1 國家減免費項目少、數額小 該縣確診的肺結核病人,除痰結核菌檢查全額免費外,拍攝胸部DR/CT片及肝功能檢查,僅分別減免20元/張(次)和25元/次,且每項只可享受減免2次,合計90元。肺結核病人的治療,僅免費提供國家標準化療方案內的抗結核藥品。其他一切檢查項目和輔助治療用藥均自費解決。
2.2 “新農合”普通門診補償費用標準過低 WHO研究證實,肺結核病人的不住院化療與住院化療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相似。絕大多數肺結核病人不需要住院治療,門診即可治愈,但高昂的門診診療費用,相對于較為貧窮的肺結核病人家庭很難承受。目前執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縣級醫院普通門診醫藥費封頂補償僅每人每年100元,所以,本可門診治愈的絕大多數肺結核病人,不得不選擇住院治療,從而擠占了醫療資源,無形中也增加了病人的經濟負擔。
2.3 各級專項經費的條目限制 中央、省、市每年數額有限的結核病防控專項經費,按上級要求,大多用于結核病防控工作的患者管理、報病補助、督導補助、疫情追蹤、健康促進、人員培訓、密切接觸者檢查及網絡專報維護等等方面。理應從地方配套經費中落實的肺結核病人診療減免經費數額很少,只能執行上級專項經費提供支持項目的低額度減免標準。
3.1 省外部分縣(市)新農合政策 河南省新密市將肺結核患者門診輔助用藥納入“新農合”,按定額600元/例標準補償;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省級貧困縣)啟動結核病大額門診補償工作,肺結核病人門診費用報銷最高封頂5 000元/例;江西省石城縣新農合支付農村結核病患者其他醫療費用不超過2 500元/例;湖北省咸豐縣充分利用新農合政策,按300~500元/例標準,有效治療管理肺結核患者;福建省漳州市結核病輔助治療列入甲類門診特殊病種,按不少于800元/例補償;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新農合將結核病作為特殊病種,門診費用按65%比例報銷,不封頂。
3.2 省內鎮江市醫保政策 普通肺結核、耐藥肺結核報銷比例分別不低于可報費用的80%、90%;結算方式按病種定額結算,其中,門診3 000元、住院8 000元、耐藥42 500元,超出部分醫院承擔;不設起付、封頂線。另外,為所有耐多藥病人、特困和65歲以上高齡人員提供60元/月的交通和營養補助關懷政策。
3.3 周邊縣(市)相關經費互補政策 海門市每年市政府配套專項經費20萬元列入財政預算,病人查治過程中專項經費支付不足的部分,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補足;南通市通州區財政部門每年提供配套經費13萬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全區人口人均1元標準提供結核病防控經費108萬元;如皋市政府每年提供配套經費16萬元,病人減免費不足的部分在新農合基金中解決;海安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也提供經費支持。
江蘇省“十二五”結核病防治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政府投入為主、分級負責、多渠道籌資”的經費投入機制,將結核病防治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一是縣財政部門,按照上級要求并參照省內其他地區的做法,每年按全縣常住人口人均0.3元的標準,配足結核病防治配套經費,并將這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進行專項管理。二是縣新農合辦公室,可借鑒外地經驗,將肺結核病人門診診療費用納入新農合制度,按住院標準、定額標準或列為特種病標準進行醫療費用的報銷和減免。三是縣衛計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辦公室,要打破“有國家專項經費支持的疾病防治項目不列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思想束縛,積極主動向上級反映和爭取,將結核病診療減免費項目和基層結核病初篩檢查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來,并提供各環節和項目的經費保障。四是縣民政等部門,要將肺結核病人納入因病致貧特困群體中實施社會救助。
1 肖東樓,趙明剛,王宇.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9:86.
2 戴志澄,肖東樓,萬利亞.中國防癆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
3 王虹,許衛國.新編結核病防治300問[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6,13,37.
·本文編校 程福珍·
2015-05-04;
2015-05-22)
①如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如東縣 226400
②如東縣人民醫院 如東縣 226400
*通訊作者